南都讯 记者谢萌 常见的意外有哪些?止血包扎应该怎么做?婴幼儿被吞咽物噎住怎么处理?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时,怎样进行心肺复苏?9月9日,宝安区“薪火聚温暖 急救在身边——群众应急救护培训”启动仪式在欢乐港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专业急救培训导师对参加活动的公众进行急救培训,进一步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
当天活动现场,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腾讯集团签署群众应急救护培训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三方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急救体系,依托宝安区党群服务阵地布局完善、贴近群众的布局优势,将党群服务与应急救助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营造人人想救、人人敢救、人人会救、人人能救的良好社会急救环境,为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提供基础保障。
打造全民参与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
宝安49个示范点实现四方联动全覆盖
今年8月底,在宝安区某小区,有市民在家中癫痫发作,随后该患者10岁左右的女儿通过接入宝安区“社会应急响应系统”,并获得线上激活的志愿者指导和安抚,并根据患者家中情况,志愿者及时联动小区物业,协助救护人员以最快的时间赶到患者家中。
当天接入急救响应系统的急救志愿者称,“当时通过视频查看患者情况,患者家中除了10岁的女儿外,没有其他大人在家,现场也对患者女儿进行了情绪安抚”。
近年来,宝安区委区政府明确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社会急救“宝安模式”,将公众急救4年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区政府“十四五”规划,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急救网络。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打造,得益于宝安区委区政府、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宝安区应急管理局、网格办、宝安区红十字会、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各街道、各部门等多方联动,在宝安全区开展大规模应急救护培训。
宝安区卫健局局长幸思忠介绍,宝安区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会急救“主阵地”。依托宝安区党群服务阵地布局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及党员带头作用,深度融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及非公企业等阵地资源,开展“薪火聚温暖 急救在身边——群众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提升居民自救互救水平。
智慧应急,打造社会急救“新路径”。幸思忠提到,在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今年3月,宝安区红会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签订战略协议,携手在全国率先打造全民参与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铺开全区范围的群众应急培训,同时联合开发宝安区“社会应急响应系统”。据悉,该系统目前融合了AED设备导航、急救志愿者值守平台、社会急救地图、急救培训和志愿者保险等功能,借助腾讯公司的科技力量,共同探索在市民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后,在等待救护车到达前发动社会力量守护市民生命安全的新途径。
今年,宝安区在全区10个街道、9个部委办局、31个社区联合推动下,在包括社区、学校、企业和场馆的49个示范点招募全区24小时线上值守志愿者,初步实现示范点内“事发现场-物业值班-就近社康-医院院前科”四方联动。从今年7月试运行开始,截至9月初,已发生近30例救援案例。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导师林锦乐医生介绍,四方联动可以有效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前,调动志愿者、小区物业等资源到场协助,对求助人进行沟通和急救指导。
储备近3000名公众急救培训师资
超30万人次参加急救培训
宝安区卫健局副局长、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徐海峰介绍,2017年,宝安区卫生健康局成立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目前,宝安区红十字会已储备近3000名公众急救培训师资,锁定网格员、义工、学生、公安干警、保安员、物业工作人员等最有可能救人的重点人群为重点培训对象,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务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共开展培训4000余期,把第一目击者变成第一响应人。
由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牵头,全区多部门联动,将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宝安区卫健局通过区政府立项,在深圳市急救中心和区慈善会的支持下,全区安装AED4700多台,提前实现100台/10万人国家领先配置标准。
“培训千万条,敢救第一条”,宝安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张文武介绍,针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对救治时间要求极度苛刻,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10%,为有效利用救护车到达前的黄金救治时间,宝安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市民生命安全,利用科技赋能,数字化连接120急救系统、AED定位管理系统、志愿者定位系统、医院急诊出车系统等,为患者抢出黄金的救援时间5分钟。
“要提升OHCA患者旁观者CPR实施率根本还得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率,急诊医学要‘还救于民’,‘急救空窗期’专业人员到达现场需要时间,此时社会力量、公众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让公众参与到急救培训中来?张文武认为,急救培训供给端要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急救知识培训;从需求端(公众)要考虑受众接受度。“双方培训时间、成本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能鼓励医务人员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可以解决公众培训的师资队伍问题,医务人员把健康知识在培训过程中教给老百姓,老百姓信任、接受度高,培训成本也大幅降低。对老百姓而言,我们要打破对专业人员高要求的急救培训思路,化繁为简,我们探索出‘简单易懂、规范易学、生动形象、实操为主’16字公众培训原则,并尽可能缩短公众的培训时间,从而提升急救技能公众普及率”。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宝安区培训人群超30万余人次,学员出手救人80余例;OHCA患者旁观者CPR实施率已上升到17.5%,出院存活率已提升到4.65%。
据悉,本次活动亦是宝安启动对全区各类人群的10万人次大规模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的序幕。接下来,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多方联动,会同腾讯,将共同深化“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探索,在总结49个首批示范点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新增创建150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点,依托宝安区5G 急救远程智慧平台,不断升级和完善“宝安区社会应急响应系统”,在示范点运作成熟之后,尝试全区推广。还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利用全区党群服务阵地布局完善、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有重点、广覆盖、可持续的应急救护培训,提高社会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宝安区还将依托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发动卫健系统职工、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物业保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与群众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以及交通事故易发场所等重点区域周边群众积极参训,营造人人想救、人人敢救、人人会救、人人能救的社会急救环境。
接下来,宝安区将以“5分钟社会救援圈”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更多符合老百姓需要的党群服务生动实践,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同时,宝安区还将制定《宝安区社会急救志愿者管理办法》,规范志愿工作者招募、培训、使用、管理和奖励,充分调动急救志愿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解决120急救车到达前的伤员救治问题,为宝安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