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人寿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获批,险企缘何密集发债补血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09-13 21:31

9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关于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康人寿”)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同意该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了泰康人寿,还有多家保险公司集中发生资本变动,相继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批复:

同意泰康人寿发行不超2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9月13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批复,同意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泰康人寿发行和管理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应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22〕175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5年第3号(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等有关规定。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泰康人寿保险应在获得主管部门发行许可的期限内完成发行事宜,并在发行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就有关发行情况向金融监管总局提交正式书面报告。

偿二代二期工程下多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近期多家保险公司密集进行资本补充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也被称为永续债,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没有固定期限、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破产清算状态下均可以吸收损失、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资本补充债券。根据此前央行、原银保监会发布的相关通知,自去年9月9日起,保险公司得以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得以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背后,是保险公司需要开拓更多的“补血”渠道来提升偿付能力的内在需求。

自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行业内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7%,两项指标分别较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3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密集进行资本补充,或与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有关。

据了解,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包括外源性资本补充和内生性资本补充两种。其中,内生性资本补充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利润留存及资本公积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拥有“造血”的能力,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的保险公司,更依赖外源性资本补充。现有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中,保险公司最常用的是增资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信息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集中发生资本变动,先后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血”。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了5家保险公司的资本变动申请。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新华保险发行不超过20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此外,9月11日,北大方正人寿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增资17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发债,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险资的偿付能力水平和现金流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险资的抗风险能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险企密集增资和发债的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实施战略转型,加大在新兴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以保持竞争力;二是扩大经营规模,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三是优化资本结构,增加风险承受能力;四是增加投资收益;五是提高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降低公司的监管风险。

二季度末泰康人寿偿付能力、风险评级均达标

专家:险资通过资本运作强化补血能力,提升长期资金投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泰康人寿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并非因为偿付能力不达标。业内受访专家指出,在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的情况下,头部险资也会选择发债。

从泰康人寿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来看,2023年2季度末,泰康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29%,相比上季度末上升了1.17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83%,相比上季度末上升了1.04个百分点。总体而言,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结果均符合监管对偿付能力达标公司的要求,该公司偿付能力充足。

从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来看,该公司2023年第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为BB类,保持B类评级结果,也符合监管偿付能力管理要求。

王国军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在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的情况下,头部险资发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规模,以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通过发行债券,公司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用于扩大业务规模、优化资本结构、增加投资收益等,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通过最新文件和法规,对于保险机构多渠道增资发债补血的行为有着更为长远和宏观的考量。”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里就极为明确地提出,要继续优化保险机构等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即保险机构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对不同保险机构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优化资本计量标准和优化风险因子等三大领域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陈佳指出,这就意味着头部险企在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还有更高的资本要求、更强的风控和运营目标。

此外,陈佳表示,今年以来国家战略层面的金融制度创新日益加速,保险行业与权益市场的融合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方面,前期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险资在官方指导下持续加大对MBS和REITs等现代金融市场衍生品的探索力度;另一方面,日前的保险新规将风险因子度量优化,进一步释放了监管层险资增量、提升权益资产配置空间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提高了险资利用效率和工具创新能力,有利于支持权益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长期利好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险资进一步通过资本运作强化补血能力,提升长期资金的投资水平,是当前A股市场繁荣的源头活水,是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可持续繁荣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大棋。”陈佳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编辑:罗曼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