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深圳本土美食?光明乳鸽、公明烧鹅……还有来自“千年蚝乡”的沙井蚝。从北宋开始,深圳渔民围网、插杆、养蚝,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记载,蚝民靠最质朴的勇气在海上闯出了一片天。直到今天,沙井蚝民还是人们口中敢闯、敢拼的代名词。2023年“农商银行杯”社区篮球赛就有这样一个选手,出身于“蚝”之家,是地地道道的沙井社区“蚝三代”。
作为00后,江子琛来自深圳沙井蚝二社区,他一出场就自带了来自“蚝民”的锐气和果敢,他的身上更是融入了来自社区文化的拼搏气息。怎么样才可以让事业与热爱齐头并进?现在,江子琛正用他的篮球创业故事,演绎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开创精神,而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也涌动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和追求。江子琛的故事,正是先辈们拼搏精神在球场上燃烧的最好镜像。
“千年蚝乡”带来精神洗礼
“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北宋诗人梅尧臣在《食蚝》诗中描述了蚝民养蚝、开蚝、烹饪的一副景象。他提到的归靖蚝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沙井蚝,也是可追溯最早的人工养殖蚝的史料。
如今已过去千年,但是养蚝的文化却在这漫长历史中始终没有褪色。在这片滨海古村落,代代深圳人靠海吃海、自力更生,以勤劳和智慧传承着养蚝的技艺和生活方式,将养蚝业发展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名片,也让蚝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
江子琛的家族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外公就是曾经的蚝民,从小就教导着江子琛养蚝的精髓。“一岁蚝田两种蚝,蚝田片片在波涛。蚝生每每因阳火,相叠成山十丈高。”在他的记忆里,来自祖辈们口口相传的《打蚝歌》直到今天他依然耳熟能详,也为他的成长及价值观带来精神洗礼。
“每年到了那个时候,都是我们沙井人集体出海的时候。”江子琛出生在蚝二社区,家族的养蚝业务在他的童年中构成了鲜明的背景,“我的外公就是地道的养蚝人,我妈妈就经常和我外公一起收蚝。”收蚝的季节大多在冬天,为了方便,沙井人会穿着单衣,在海边不分昼夜的工作。沙井人民在漫长的传承中,早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蚝文化”。现在,沙井社区在千年的文化中早已和深圳的成长历史融为一体。但是,对于江子琛来说,“靠海吃海”演绎的不畏辛劳迎难而上坚韧果敢的品质,早已是深入到骨子里的DNA,从未改变。
“用自己所能为社区带来更多的活力”
与社区的很多同龄人不同,江子琛没有继承传统技艺,而是另辟蹊径,在创业的道路上演绎“蚝乡青年”精神。
“我13岁就开始打篮球,不管发生什么,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谈到自己的爱好,江子琛表示,“这是我从小一直坚持的事情。”高中时,他开始代表校队参加区赛。大学时,他拿到了广东省大学生联赛三等奖。在篮球场上,他找到了自己的激情与归属感。于是他选择了攻读体育,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的梦想。
大学期间,江子琛不仅努力学习篮球技术,还和其他社区的篮球爱好者一起创办了篮球训练营。他希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更多人,为社区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为了赚钱,没想到周边的社区很支持这样积极的活动,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才开始决定创办一个篮球培训班。”
意料不到的是,这份篮球激情,点燃了很多人。江子琛发现,这个机会让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开始对篮球感兴趣,“现在年纪小的12、13岁的小朋友也有,甚至还有15、16岁希望可以打职业篮球的人也来报名,我希望能帮到他们。”在他的带领下,周围社区对篮球运动热情持续高涨。将篮球场提供给对篮球感兴趣的人,江子琛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也激发他迎“篮”而上的创业初心。
这次“农商银行杯”,为江子琛带来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他说,比赛启动后,第一时间参与组织训练、制定战术等全部工作。“因为我比起其他人算是专业人士,我是希望自己能为从小长大的地方出一份力。”他的积极参与不仅仅是为了赛场上的胜利,更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带来更多的活力。对江子琛而言,学有所成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成就,更是为了将所学运用于实际,为社区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赛事实践,让年轻人们有机会踏上篮球场,激发对运动的兴趣。”江子琛坦言,“也许有人会通过这个机会和我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年轻一代的选择:传统赛道绽放新花
作为千年蚝乡,“沙井蚝”不仅仅是深圳的著名美食,也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探路者。曾经的沙井人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独特的沙井“蚝文化”,这个养蚝出海之地,曾经映着古老的渔村风貌,而如今时代变迁,深圳极速现代化,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蚝文化”如何继续?
“蚝文化”延绵不绝,关键在于创新,传统赛道绽放新花。据观察,很多“圳三代”选择继续沿袭家族的传统,投身于“蚝”,用父辈的经验和智慧将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江子琛说,一些篮球队的朋友,“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养蚝,想要让养蚝产业变得高效与现代化,所以很多人都会开始网络销售,这样我们沙井的蚝类产品就能卖到全国乃至全球。”通过电商平台,新颖的包装、高质的产品,甚至蚝油、蚝豉等衍生产品,成为这个古老渔村的新名片,让美味不再局限于海岸线。当地也在着力打造“产业+文化+旅游”蚝业新生态,年轻一代将社区发展成了蚝文化的旅游胜地,借助科技手段和营销创新,助力沙井蚝品牌和蚝乡文化走向世界。
这片千年热土上,既有传承技艺、坚守文化的“定力”,也有不断进化、与时俱进的“破力”。江子琛说,每一位蚝民和后代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像自己的先辈曾经赤足单衣在海上作业一样,他也在带着这种精神品质开辟自己的人生之路。
继承与创新,其实正是深圳精神的重要内涵。从一隅渔村到如今高楼耸立,深圳的样子变了,但是精神始终没变。这是深圳人不断传承又不断锐意进取的结果。像江子琛这样的“圳三代”,用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诠释了这一精神的内涵。无论是继续传承养蚝业,又或是自主创业为社区注入新动力,深圳的年轻一代正在这片土地上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江子琛与他的篮球创业故事,就是深圳这片灿烂星空下的一颗闪亮的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实习记者 陈薪羽
视频:陈嘉欣 郑铭鹏 王泽森 黄嘉祺
编辑:齐佳丹
设计:刘文沛
编辑:卢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圳”青春,“篮”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