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间,常需在家上网课,可我们家的环境不太适合学习,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单间里,但家人还是尽量给我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爸爸去打印店帮我打印各种学习资料,他工作那么忙那么辛苦,但从来不抱怨,只是默默去做。
“我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希望在中国运上火星的东西中,有我的一份。”这些话,出自一群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青春少年。他们就读的学校有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他们均来自广州市低收入环卫职工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普遍在2023年广州低保标准2倍以内。广州市城管局初步摸查结果显示,子女今年参加高考并考取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环卫工家庭中,这样经济条件的有108户。8月31日,2023年广州市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慰问活动举行。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职工发展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为这108名开启人生新征途的少年送上台式电脑、枕头、毛毯、床垫等学习及生活用品和慰问金。总价值25万元。求学十余载,今朝梦圆。获得资助的学子们满怀希望与憧憬开启了求学圆梦的新征程。求学路上,他们是如何走过、他们的父母又是如何陪伴他们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西北工业大学,著名工科高校,在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2023年广东省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是636分,位次是8040名。匡思园成功被录取。对儿子的高考,匡具新很自豪,“他做到了”。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儿子高一时想买一本科幻书而不得的样子——委屈,还有不甘。
匡具新和妻子陈泽英都是环卫工人,在广州从事环卫工作20多年。匡具新认为选择环卫工作是最合适自己的,“我们要养三个孩子,环卫工的收入不高但稳定。”三个孩子都是在广州上完小学后,就回湖南老家上初中和高中,匡具新和妻子则留在广州工作。匡具新说——
“孩子们从初中开始住宿,周末回家。家里姐弟三个,互相照顾。他们很懂事,大的照顾小的。”“我们在广州这边,一个月包括房租、吃饭在内的所有花费,人均不超1000元。”“大女儿已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二女儿在读大学,现在最小的儿子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我们真的很开心。”“刚上高中那会儿,儿子跟我抱怨过,因为不给他买他想看的书,不让他参加课外补习班提高成绩。可我们真的尽力了。”“过年时,孩子们会来广州。平时我们就打电话,和孩子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匡具新看来,教育是人生最大的出路,“我当年一分之差没考上大学,这些年有了生活阅历之后,对学习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还说,“不管能赚多少钱,我希望能够把孩子培养好,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以后肯定会有更好的生活。”在任清源的家里,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那满满一墙的奖状。“十几年的奖状都挂在墙上了,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鼓励他,也想告诉他,要想达到目标,必须要靠自己争气。”任郭峰从小学习就好,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列,高考如愿被中南大学数学类专业录取。任清源表示,自己不能为孩子提供太多学习方面的帮助,“我尽自己所能提供物质基础,让他能安心读书。”“我和孩子约定,要是在班里或年级取得前三名的成绩,就满足他一个小小的愿望。”他补充,“虽然能满足的东西不多,但是让孩子有一种念想和动力。”
对孩子读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任清源表示,“压力挺大”。即便如此,他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学好知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儿子任郭峰眼中,父亲生活十分节俭,对他的教育是分阶段的,“小时候我比较贪玩,父亲会管得比较严格,是学习上的监督者。上初中后,懂得了自觉学习,这时候父亲做得更多的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是生活上的支持者。在我自己,则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而且立即做,不存侥幸心理。”任清源负责花都区四条街道有害垃圾收运。谈及父亲的工作,任郭峰说,“工作无非就分两种,一种是花力气的,一种是用技术的。不管父母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在生活上给予我最大的关怀,我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从小,陈玉惠就知道自己家庭条件艰苦。“这成为我努力学习的初衷。我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女儿今年如愿考上华南师范大学,陈准说,“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平时就很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陈玉惠眼中的父亲,是慈爱的,始终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
“高三期间,常需在家上网课,可我们家的环境不太适合学习,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单间里,但家人还是尽量给我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爸爸去打印店帮我打印各种学习资料,他工作那么忙那么辛苦,但从来不抱怨,只是默默去做。拿着这些资料我心里很暖,学得更加认真。之后再回学校上课,我的成绩是稳中有升的。”现在,陈玉惠已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考研,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
姚月彪、谭燕云夫妻俩来自广西,一家三口在广州生活了十八年。姚月彪说,“我们再苦再累也希望小孩能考上大学,学好知识,有个好未来。”2004年,姚月彪来广州从事环卫工作,“当时我的生活很困难,所以想出来广东拼一把。”为了让孩子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谭燕云放弃了老家稳定的工作,2005年来广州,与丈夫一起干起了环卫工作,“上班分为早班和晚班,我和孩子爸爸两个人错开班次,这样就能带孩子在身边工作。”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了回报,姚金雕如愿被理想大学录取。姚月彪非常开心,笑着说,“我家出大学生了。”姚金雕表示,“爸爸妈妈很辛苦,总是尽可能地让我安心学习,学费从来不让我操心。大学我可以参加勤工俭学,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周雨榕拒绝了父亲提出的送自己去报到的想法,一个人出发,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报到。报志愿时,为什么选军校?父亲周楚林的回答简单明了:“他就喜欢当兵。”“孩子很阳光,也很独立,是正能量满满的那种。他做什么事,不要我们干预,不要我们说,他自己拿主意。学习上我们帮不了他,好在他一路也自觉,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报军校,除了他喜欢,也跟他身体素质好有关。他从小喜欢运动,足球篮球各种运动,基本上没有不喜欢的。”黄志浩的高考志愿,医学成为主方向,最终被广州医科大学录取。“他很坚定自己的选择,现在的孩子都是自己喜欢才做,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对他也没什么要求。”母亲岳胜群说,“学习上,我们天天上班,没有时间督促他。像我的上班时间,早班是早上5点准时打卡,上8个小时,就是到下午1点,下午班是1点准时打卡,8个小时后,就是晚上9点下班,真顾不过来。从高中开始,他的事都是他自己搞。高中住校,一周回来一次,我们有空时就带他去玩一下,没时间他就在家学习。”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的陈玉惠脱口而出,“我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匡具新说儿子有自己清晰的想法,“高考分数出来后,几个学校给我打电话,给出优厚条件希望我们去他们学校,西北工业大学是儿子的选择,一个原因是他想搞计算机,另一个原因是他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够上到火星上面。”今年高考期间,一条环卫工母亲在考场外等候儿子出考场的视频感动无数人。视频中,那位母亲在考场外等候儿子,见面后两人激动地相拥,母亲将手里仅有的一瓶水递给儿子。男孩低头哽咽,准备上车时,转头发现妈妈哭了,从车上下来,急切地问妈妈怎么哭了,妈妈擦去脸上的泪珠,告诉儿子没事,看见你高兴……这一幕之所以让人泪眼,是因为真实,它就是生活本身,是环卫工人这个群体的生活,也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孩子不容易,辛勤工作支持生活的母亲不容易,自强自立的母子不容易……对环卫工人这一群体,广州市总工会一直高度关注,8月31日的“金秋助学”慰问活动是关爱行动的具体内容之一。此外,广州市总工会还将通过广州市职工发展基金会开展常态化困难帮扶工作,对因罹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环卫职工给予临时救助。8月31日,2023年广州市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慰问活动举行。赵素江和王花香是环卫工夫妻档,当他们收到一套新生学习用品、一台电脑、一套床上用品和慰问金时,非常感动,觉得心里的那块石头可以落地了——不用为准备孩子上学用品而发愁了。今年收到广州市总工会资助的环卫工人子女有108位。孩子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踏上自己新的人生征程。不同的父母,心愿却是相似的——“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他身体健康,学习努力,成为有用的人才。”姚月彪说。“我希望孩子继续拼搏,多学点文化回报社会。”陈准说。“希望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以后火星上有他制造的东西。”匡具新说。“我期待他在学校把心思放在学习和锻炼上。”周楚林说。“希望他再接再厉,学好知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任清源说。出品:广州市总工会 南都校探
统筹:河方
采写:刘诗晴、林玲、杨羽帆、米亚
视频拍摄/制作:赵寻、陈王充、于宇、蔡文茵、罗雪纯
视频脚本:林玲
编辑:刘诗晴、米亚
封面制作:于宇
编辑:揭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