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社区慈善,共建美好家园,社区慈善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9-18 10:35

当慈善走进社区,基层治理就有了温度,慈善事业也会生根,有了茁壮成长的力量。9月16日,由深圳市慈展会主办的“聚力社区慈善 共建美好家园”社区慈善研讨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作为第十届中国慈展会的配套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旨在激发社会重新思考定位社区慈善力量在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向基层化、专业化、纵深化发展,探索其发展的“未来模式”。

研讨会上,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社区慈善作用功能、发展模式、未来展望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分享各地成功案例故事,为探索全国社区慈善事业发展路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市政协原主席、深圳市慈善会会长戴北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裴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奇,深圳市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刘润华,深圳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廖远飞,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会长饶红蕾,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杨浩勃,盐田区人大原副主任徐刚,福田区政协原副主席余惠强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深圳市各区民政部门负责人,各区慈善会代表,爱心企业、爱心个人、慈善组织代表,市民代表参加活动。

会上同时发布2022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根据《捐赠榜》,共有705 家捐赠企业上榜,榜单捐赠金额共 75.71 亿元。“深圳市慈善会·美好生活发展基金”致谢15位捐赠人,深圳市慈善会致谢15家“深善生态共建单位”,8家“深善合作共建单位”。

800x533_65071d987b924.jpg


打通慈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据介绍,社区慈善是通过慈善的方式和机制,动员社会资源解决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促进社区融合、改善社区环境、提升民生福祉的目的。推进社区慈善纵深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800x533_65071d8827532.jpg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社区慈善,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根基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致辞时表示,社区慈善极大体现了中华民族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发展好社区慈善,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提供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健全的社会机制,对此,必须动员社区资源、提升社区品质,激发社区公益慈善的内生动力,实现基层治理与慈善公益有效衔接,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社区,实现社区慈善公益与社区建设、基础治理、人民幸福融为一体。此外,他还提到,发展社区慈善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通过社区慈善试点总结提炼社区慈善发展的一般规律,提炼出有推广价值的社区慈善模式,为我们国家社区慈善发展提供有效经验借鉴,进而带动整个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致辞时谈到,近年来,我国社区公益慈善取得长足发展,社区公益慈善制度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慈善力量持续壮大,为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重要有力支撑。他认为,社区公益慈善作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方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理论研究,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大力发展社区慈善有助于推动慈善事业接地气、惠民生,打通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深圳市慈善会会长、深圳市政协原主席戴北方表示,对此,需要通过推进社区慈善融入基层治理、引导社会慈善资源投入社区、营造良好的社区慈善氛围等方式,更好发挥社区慈善对基层治理的优化提升作用。

据悉,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社区慈善工作,通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基金会等方式,有效推动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枢纽型平台型慈善组织,今年,深圳市慈善会推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通过“善暖益居”社区微改造项目、资助社区慈善服务项目、社区慈善文化氛围营造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和引导社会慈善资源投入社区,创新社会治理。

聚焦融合共建 探索社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围绕当前社区慈善发展的堵点痛点,探索社区慈善发展范本,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和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谢琼分别发表了题为《建美好家园与社区慈善的中国前景》以及《社区慈善再认识》的主旨演讲。

徐家良从美好家园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社区慈善主要形式、社区慈善与社区共同体的地区经验、以及社区慈善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的展望。他表示,社区慈善可以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三者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通过多方资源涟接,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以民为本,兼具务实性、便民性与创新性的服务平台,实现慈善事业与社会民生福祉建设融合发展。

谢琼则认为,社区慈善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当中家国文化的再造,可以提升社会团结和国家凝聚力。她谈到,社会治理与慈善发展在基层融合共建,既符合中华邻里互助传统,更有助于畅通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慈善组织与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慈善的主体,相互作用、相互赋能最终构建起社区共同体,实现居民在社区里的精神家园价值依托。

在我国的社区慈善发展探索过程中 ,涌现出不少优秀成功案例,在全国社区慈善模式与案例分享环节上,成都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发起人、主任刘飞畅谈现代义仓作为中国传统慈善义仓文化传承的功能和作用。她以“一勺米”“小义仓小站”“观众的剧场”“你好邻居论坛”等现代义仓项目为例分享道,培育和培养社区互助组织,让互助组织在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杭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贾效东从“政策赋善、体系构善、项目兴善、文化促善、数智助善”五大方面分享了杭州在社区慈善发展的心得与体会。蛇口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曾淑玲在分享她的经验时谈到,蛇口社区基金会通过搭建社区拍档计划,打造“蛇口社区公益日”等方式,让慈善与公益有了坚实的群众力量,为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

共建全民向善之城 深圳社区慈善发展未来可期

目前,深圳慈善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坚实步伐向前迈进,慈善事业的高质量离不开深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大会圆桌对话环节,邀请了深圳市卓越集团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肖兴萍、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首席研究员范军、龙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梁成代、龙华区龙华街道清华社区书记汪曙、广州番禺区慈善会副秘书长林淑韵等嘉宾,畅谈深圳在社区慈善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800x533_65071d987fdf9.jpg


肖兴萍认为,社区慈善作为慈善的一种形式,需要研究机构对当下的社区慈善进行科学调研,并给出指引及规范,目前企业在社区慈善中有很大发展空间。梁成代谈到,近年来,龙湖集团致力于以社区内部互助的形式,让社区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让社区友好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区书记,汪曙表示,从辖区各界募集到的爱心善款,对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和培育,开展社区基金慈善项目,实现慈善与社区“双向奔赴”,可推动社区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林淑韵则认为,承载的社区问题越多的老旧小区,社区慈善力量越能从中发挥作用。提升居民对社区基金和慈善项目的认可度,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可更好促进社区慈善畅通发展,更好服务居民。范军认为,目前深圳社区慈善成立了两个半圈层格局,分别是原住民股份公司、党政部门主导的社区慈善以及居民业主自发的慈善力量。当前正需要一种机制,让每个深圳居民都释放善意,获得善意,实现慈善资源与需求的相互匹配,精准对接。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举行了“鹏城慈善地标”授牌仪式,首批 18 个获认证的地标项目获颁“鹏城慈善地标”证书,共同打造深圳慈善名片,让慈善之光在深圳熠熠生辉,慈善梦想在这座城市继续闪耀。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蔡宇晴1.3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