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这里有“天下隶书第一”,杜甫曾在此写下千古悲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3-09-25 13:32
图片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杜甫在《发秦州》一诗中描述了成县(古称成州,又名同谷)物产的丰饶和如诗如画的风光。

甘肃陇南成县有4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东扼汉中、南下巴蜀的交通要冲,这里属于南北过渡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山川地貌兼具北地的壮阔和南方的灵秀。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绝妙诗章。

图片

陇南市成县西狭颂景区的秋季风景。新华社发

杜甫草堂:诗圣的同谷悲歌

“天下草堂多,同谷第一家。”如若不是亲身所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陇南的成县,也有一座杜甫草堂。据统计,中国境内共有大大小小的杜甫草堂36家,成县的草堂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它的建造时间早于尽人皆知的成都杜甫草堂。

成县,古称成州,又因境内青泥、下辨两水会合注入飞龙峡谷,因此得名“同谷”。乾元二年(759年)农历十一月,杜甫从秦州来到同谷,在凤凰山下的凤凰村住下,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写下了近二十首诗歌,其中包括《凤凰台》、《同谷七歌》等千古名作。

图片

无人机视角下的成县杜甫草堂。陇南市委宣传部供图

杜甫为什么会千里迢迢地带着弟弟、妻子、儿子和女儿来到成县?据史料载,乾元二年七月,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携家人西行至秦州(今甘肃天水)。此时唐朝正在经历“安史之乱”,杜甫仕途受挫,对朝廷失望透顶,一心想挂甲隐遁,远离险恶的政治旋涡而明哲保身。可惜彼时的秦州也并不安宁,当地朋友亦无法给予有力帮助,杜甫一家在秦州生计艰难。他在《空囊》一诗里描述当时窘境:“翠柏苦尤食,晨霞高可餐”,“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可即便穷困潦倒,为了保持体面,口袋里还得留一枚铜钱看家。这时候,同谷的一位朋友来信相邀,杜甫在诗中称他为“佳主人”:“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佳主人”在信中热情地描绘了同谷的富庶,杜甫大喜,想都不想就欣然前往。

从秦州到同谷途中,杜甫挥笔写下了一组严整的纪行诗,包括《发秦州》《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阵》《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它们和一个多月后杜甫在由陇入蜀道途上写下的《发同谷县》组诗一起,完整地绘出陇蜀山水的奇美画卷,描摹了千里蜀道的险峻雄姿。

在同谷县,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写信相邀的“佳主人”,后代学者推测应为同谷县令,由于从秦州到同谷路途遥远,到同谷县时,可能是“安史之乱”后调离,也可能是辞官……总之,敲不开的府邸,挂着锁的衙门,没音信的失踪,让杜甫扑了一场空。于是,杜甫很快又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杜甫陇右诗篇里的杰作,也是古代诗歌中罕有的苍凉悲怆之作:“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遍历苦辛,而同谷岁月堪称其苦难的顶点。冬天物产稀薄,蓬头乱发的诗人去山谷捡橡栗果腹,又拿着长镵进山挖黄独,因为它的根茎可以蒸熟了当粮食,可是山中大雪覆盖,哪里挖得到什么?天寒地冻,可他的衣服短得怎么扯也遮不住小腿。回到家中,家人已饿得气息奄奄,“男呻女吟四壁静”,连邻居都为他们忧心忡忡。

如果“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诗人旅居长安时遭遇的世态炎凉,“岁拾橡栗随狙公”“手脚冻皴皮肉死”则是从极狼狈、极蹇迫的生死绝境中吟诵的千古悲歌。早年他发愿“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今年过半百而无一成就,只好嗟叹“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图片

亭子里的杜甫站像。陇南市委宣传部供图

成县的杜甫草堂位于飞龙峡,依山而建,堂前是一条清澈溪流。草堂面积不大,但很精致。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但见门楼红柱青瓦,飞桁累斗,石阶雕栏,牌坊三门浓彩重绘,两边奇松迓客。草堂里有两尊杜甫雕像,祠堂内的杜甫坐像,神色凝重,体现了他饱经忧患却忧国忧民的情怀。亭子里的杜甫站像,身材消瘦,更符合他在同谷逗留时的境况。

秋天的草堂是最美的,山峰上的黄栌都被染成了红色,由于温度和日照的原因,山顶上的颜色最是炽烈,自山顶往下层层由红转绿,仿佛一盆火红颜料从山顶浇下,甚是壮观。

图片

成县鸡峰山景区。陇南市委宣传部供图

摩崖石刻《西狭颂》:天下隶书第一

成县有两个峡谷,杜甫草堂所在的飞龙峡是东峡,成县西部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是西狭。为什么写成“西狭”而非“西峡”呢?成县文化馆馆长成志杰透露,第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栈道十分狭窄,第二个原因就是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摩崖石刻《西狭颂》。

《西狭颂》被称为“天下隶书第一”,很多地方的书法课都是用《西狭颂》来做教材。《西狭颂》的全称是《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碑文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文章中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的历史事件。

800x534_650abeb4f1c88.jpg

碑文局部。

800x534_650abeb4f2357.jpg

碑文局部。

碑文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宽340厘米,高220厘米,字体庄严雄伟,用笔古朴,笔力遒劲,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左下角还有12行题记,开创了书家落款的先河。除了文字以外,石碑上还刻有“黄龙”、“白鹿”、 “木连理”、“嘉禾”、“甘露降”及“承露人”图像5幅,被石刻画研究专家形象地称为“五瑞图”。

图片

2018年10月16日,成县文物保护专家张建文(左一)向客人讲解汉代摩崖石刻《西狭颂》。新华社发

《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并称为汉代书法“三颂”。但是另两颂都损毁严重,唯有《西狭颂》保存完好,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隶书碑文。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崖体为花岗岩,石质坚硬细密,碑体凹进去崖壁几米深,且上凸下凹,既不会被日晒,也不会被雨淋。再加上《西狭帖》刻在半崖上,距地面较高,被茂密的藤萝覆盖,攀爬困难,一般人很难接近,若非樵夫偶然发现,恐怕至今依然不为人所知。

西狭颂现在是国家AAAA景区,景区内风景秀丽,古栈道的遗迹随处可见,还有响水河、黄龙潭、瀑布、连理桥等景观。景区内有一条小溪,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栈道就修在小溪旁边,人在栈道走,下面素波绿潭,上面绝壁蓝天,还有一个地方叫做“躬身崖”,必须弯着腰才能走进去,也算是对先辈的礼敬了。

成县核桃:六个核桃的原料出产地

“核桃全身都是宝”,吴利军是成县大路沟科技示范园的副主任,他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于核桃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吴利军的微信名就叫“爱核桃”,谈起核桃就像是谈起自己家的孩子,眼睛都笑开了花。

王明霞是成县核桃科技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也是成县的科技特派员,她不爱红装爱“绿装”,一心扑在核桃优质品种选育推广、核桃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和核桃保鲜储存等技术的研究上。王明霞参与的“美国薄壳山核桃示范推广”项目获得第十一届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陇核4号”“陇核5号”两个核桃新品种成为通过甘肃省审定的林木良种。

图片

去年成县陈院镇举办了“2022年核桃大丰收晾晒”活动。IC图片

来到成县,我们才第一次得知核桃花也能吃,而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成县的核桃个头大、含油量高,六个核桃的原材料就来自成县。核桃仁可以生吃、做菜,也能榨油,核桃仁间的木质隔膜是一种中药,叫分心木。核桃壳也是宝贝,主要作用有消肿止痛、固肾补气,治疗腰酸腿痛等。

甘肃鑫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则致力于把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卖向全国,公司通过“电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研发出了成县核桃系列产品、药食同源桔梗菜、蒲公英茶系列产品、食用菌系列农产品等4大类50多种优质特产,带动了成县、康县等5个县的8000多户农民种植中药材、木耳、羊肚菌特色产业5万多亩,为全国30多个微商平台供应特色产品。

在生产车间里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整理、打包、装箱,将核桃、木耳、黄花菜等一箱箱土特产装上大卡车。

“成县的农特产品是大山深处生产的生态、安全、绿色的食品,物美价廉、口味纯正,但一直未走出大山。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支持下,我们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让我们的高品质农特产品进入了城市市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甘肃鑫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镡仲峰说。

开拓市场需要高质量产品,不能简单只卖初级农产品,以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赢得消费者是农产品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核桃是成县最大的特色产业,记者留意到,核桃系列产品的研发是合作社的重点方向,经过技术人员多年不断地创新努力,开发出了琥珀核桃仁、芝麻核桃仁、麻辣核桃仁、脱衣核桃仁系列等6种12款核桃仁休闲系列食品,形成了核桃仁、核桃油、核桃果等核桃系列产品。2023年,公司仅核桃系列产品就实现400多万元的销售额。

成县TIPS

1、广东前往成县特别方便,陇南机场就在成县,而且有直飞深圳的航班,杜甫草堂、西狭颂、鸡峰山、陈院生态园、二郎王磨旅游带、镡河古渡、大云寺等景区离机场都不远。

2、成县是“吃货的天堂”,搅团、粉鱼、馓面饭、牛肉馄饨、甜埋沙馍馍、火烧、油茶麻花等美食都隐藏在大街小巷里。当地小吃比较集中的地方有陇南大道菜市场小吃一条街、南街天桥下小吃街、武家巷小吃街、成县西关小吃一条街。

3、成县虽然是个县城,但住宿条件特别好,成州国际大酒店、蓝天酒店、如见文化大酒店、西狭国际酒店、香榭丽·和泰酒店等都接近五星标准,但价格只需要一两百元,国庆黄金周略有上浮,大约在300元左右。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黄茜

编辑:陶新蕾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重新发现陇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