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铺满白龙江河谷,兰海高速将其一分为二,河谷两侧风貌各异。西面群山莽莽,远古泥石流疤痕清晰可见,偶有藏羌村落炊烟寥寥,恍若隔世;东面时有秋收盛景,田间大片的水稻黄,看着心欢喜。
从武都向北不过百余公里,稍微打个盹,醒来时就是别样景致:群山依旧,只是苍茫被苍翠所取代,浓密的负离子沁人心脾,让你不禁疑问,这还是甘肃?
欢迎来到宕昌。
甘肃省宕昌县官鹅沟景区的秋景。新华社发
华夏土地上,若是地名古朴,读音异于普通话,则必有深厚历史可挖。宕昌正是个中典型。仅当用作地名时,宕,音同“叹”。“宕昌”一词最早见于《水经注》“羌水”条:“羌水出自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史料显示,1700多年前,十六国末期至南北朝期间,羌族建立政权,称宕昌国,都城宕昌城位于现今县城城关镇。
中共陇南市委党校副校长赵琪伟常年研究陇南地域文化,据其介绍,北周灭宕昌国后,改其地为宕州,统辖宕昌郡、甘松郡。隋朝改宕州为宕昌郡,宋置宕昌寨,明置宕昌驿,这个地名一直沿袭至今。
从地理位置看,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亚热带、温带、高原三种气候的过渡地带,垂直气候显著,南北差异大,地质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高,明显有别于陇南的其他县域。一边是秀美的官鹅沟,原始森林高山杜鹃,一边是排排蔬菜大棚、方方药田,直让人由衷赞叹:宕昌,天赋异禀。
多年来,宕昌凭借“红、绿、古”三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羌韵佳境,红色圣地”及“千年药乡”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今年截至6月底,累计接待游客19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33%,旅游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133%。
岭南有“走地鸡”,陇南有“跑山鸡”,说的是一个意思,好吃的鸡都得劳其筋骨。
司机轻车熟路开进官鹅沟,在一处农家乐停下。柴火炊烟,让人胃口倍增。随行向导介绍,这个女店家厉害得很,既是老板又是大厨,凭一己之力把农家乐搞得有声有色。她早年在新疆务工,后将新疆大盘鸡做法结合地方特色,爆炒干煸花椒点睛,成为当地口口相传的必吃美食“柴火炒鸡”。整个午餐时间,忙碌的女主人根本无暇走出厨房接待客人,足见其专注。
特色柴火炒鸡。南都记者 肖阳 摄
这样的农家乐,在景区里随处可见。饭桌对面就是淙淙溪流,徒步进沟的旅人三三两两,沿着步道蜿蜒向前,转眼就藏匿于苍翠。
“揽胜偏怜日月长,鹅沟炎夏水风凉。奇峰叠翠通幽谷,雪浪喷珠泻石梁。万木欣某青玉带,重崖森迥瀑飞先。绿荫满抱姿游兴,珠粉岩边野卉香。”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就能勾勒出官鹅沟五彩缤纷、灵动激荡的气息,集北国雄奇与南国灵秀于一身,“人间蓬莱境,陇上九寨沟”正是如此妙不可言。
8月的官鹅沟景色如画。 新华社发
时隔半年,再探官鹅沟,让人惊叹于四季变化之大。3月初探时,官珠沟内白雪皑皑,五瀑狭的岩壁挂满狰狞冰柱。步履蹒跚地坚持了半小时,一行人的运动鞋就悉数湿透,草草收兵。如今,初秋的官珠沟仍绿意盎然,水声潺潺,走到沟底,官鹅天瀑倾泻而出,逆光扬起一层淡金色的薄幕,游人流连忘返。
官鹅沟森林覆盖率达75.1%,2003年被确立为国家森林公园;由官珠沟、鹅嫚沟和雷古山三大核心游览区组成,景区内拥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科700多种植物资源,是天然动植物“博物馆”。有20余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湖泊,10余处大大小小的瀑布。景区内的鹿仁古寨、阴坪寨、新坪寨等具有特色的民俗村寨保存完好。
冬天的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银装素裹,景区内群山湖泊被冰雪覆盖,一道道冰瀑高挂悬崖,宛若一幅美丽画卷。 新华社发
和九寨沟、文县天池类似,官鹅沟也是地质运动形成的明珠,雷古雪山脚下的泽荡措(藏语爱情湖),就是一处高山天然堰塞湖,明信片上的网红打卡地。到达鹅嫚沟的泽荡措已近傍晚,因为经纬度的缘故,天色依旧明亮。环湖一周,你能听到森林的虫鸣声、鸦雀声,甚至是落叶声。更称奇的是,和“处于夏末”的官珠沟相比,泽荡措海拔显著升高,一派秋色,阔叶林开始变色,黄的橙的煞是好看。据说,待到10月中旬,才是官鹅沟最美的时节。
2022年,官鹅沟景区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五一”期间,官鹅沟景区共接待游客6.6万人次,门票总收入484.83万元。官鹅沟管委会副主任刘军介绍,旅游民宿在景区中已经有200多家,景区中1/3居民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事情。位于官鹅沟内的立界村,是典型的藏、汉杂居的民族村落,当地还保留着浓郁的古藏羌民俗风情。官鹅沟优异的旅游资源带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而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看到了前景,也纷纷回村开办民宿创业。前面所提的网红柴火鸡,就是其中一例。
官鹅沟的绿色是自然的馈赠,哈达铺则被历史赋予了红色。
走在午后的哈达铺老街,你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红色元素。这条街,也被当地人称作“红军街”。
游客在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参观。新华社发
哈达铺纪念馆与哈达铺红军街呈现和“还原”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在宕昌哈达铺的生活和精神。
哈达铺,原名哈塔川,明代在哈达川设铺,故称哈达铺,地处岷山东麓丘陵川坝之中,海拔2280米,是驰名中外的“岷归”的主要产区。自清末民初,这里就有陕西、山西、天津、上海、河北、四川等十余省的药商来此设“商号”,开“店铺”经营药材生意,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就在哈达铺镇,国道212线上。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长征,先后两次到达哈达铺,毛泽东在当地发现的“大公报”上得知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后,立即作出了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红二、四方面军次年在哈达铺相继发动实施了“成徽两康”战役和“岷洮西固”战役计划,并在哈达铺开展了扩红建政工作。哈达铺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大决策地”,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一名身穿红军服的少年牵马走在哈达铺镇红军街上。新华社发
据讲解员介绍,整条红军街,由380家保留完整的清末民初历史原貌的店铺组成,长约1324米,路面平均宽度5.6米,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虽有翻新痕迹,但正街的店铺还停留在最初的模样。青石板路、红木门板、暗黄色土墙,烧炕的管道冒出烟气,棉絮店半掩着门,时间也慢了下来。
值得一看的旧址有五处,分别是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以及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每个地方都有一段段精彩的故事等待着游客。
当我们离开时,红军街上的哈达铺小学正巧放学,孩子们扑腾着跑出来,和那些锅盔店里揉面人、路边吆喝的卖猪佬一起,在这条老街上不动声色地融为一体。这时的哈达铺,既是景区,又恢复了它的烟火气。
某种意义上说,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加油站”,和优质的中药材分不开。资料记载,长征期间生病的周恩来在当地名医畅通来的悉心调理下恢复健康,留下一段渊源。
“千年药乡”的美誉并非空穴来风。
已故的宕昌文化泰斗张子敬生前著作中提及,边陲小国宕昌国,曾在向中原大国不断的朝贡中,向外界展示出了地方的特产,使宕昌的甘草、当归在魏晋时期就为外人所知。
史料显示,在宕昌国存在的百余年间,其羌族统治者以借当地盛产名贵中药材之优势,积极开展“中药”外交,与南北朝及吐谷浑、仇池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魏高祖时,宕昌国上贡朱砂、雌黄、白石胆各100斤,高祖便封宕昌王梁弥机为征南大将军,西校尉、梁益(汉中、四川)二州牧,河南公(黄河以南)、宕昌王。除讨好北魏外,宕昌国对南朝也积极献物。公元505年,宕昌国王梁弥博献甘草、当归,被封为都督河凉(兰州、河西)两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剌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
在宕昌县哈达铺镇上竜布村农丰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晾晒药材。新华社发
据悉,宕昌全县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90多种,野生40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为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等品种。《本草纲目》记载,“当归出于当州、宕州、松州,以宕州者最胜”,“黄芪用黑水宕昌者,色白机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大黄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者皆佳”。
宕昌的气候阴凉湿润,光照充足,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植被多样化且繁茂,土壤主要以褐土、黑钙土和森林黑土为主。以黄芪为例,全县范围内的高半山区均能种植。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从1978年开始,由野药逐渐变为家种。近年来逐步走向规范化产业化。
目前,宕昌全县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产量10万吨左右(2022年),产值30亿元。2023年预计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2500亩,建成绿色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5.2万亩。
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宕昌从兰州引进的一家中药材龙头企业,公司与当地38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常年收购中药材400多吨。来到哈达铺镇的琦昆仓储基地,可以看到大宗的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中药材采用垛封气调养护方式进行分类存放,有效防止了中药材虫害和霉变。
据介绍,琦昆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占地面积110亩,一期完成投资3.5亿元,现已建成生产车间及仓库5.3万平方米,形成静态仓储5万吨、动态仓储15万吨的仓储能力,建成饮片生产车间及全自动烘干生产线两条,配备了完善的检验化验设备、包装设备等,并加入全国中药材物流信息公共管理系统,实现了道地药材的全程追溯。
在宕昌县拉路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村民收获药材。新华社发
公司副总经理王喜青是宕昌本地人,这位90后外省求学,最终选择返乡创业,坦言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宕昌县没有重工业、没有污染,千百年来,这里淳朴的老百姓就是靠种药材生活生存。我们非常看好宕昌,通过企业精深加工,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打造‘甘味’品牌,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宕昌TIPS
2016年哈达铺站开始运营,可以搭乘高铁/动车前往哈达铺站,抵达宕昌
八力草原:宕昌县北部,距县城58公里
滩子草原:宕昌县城以北,距离县城50多公里
车拉草原:宕昌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
美食:宕昌的红军凉粉、鸡汤冻冻儿、红军锅盔、手抓羊肉等
特产:宕昌具有“千年药乡”之称,盛产当归、黄芪等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编辑:陶新蕾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重新发现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