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通讯员黄培菲 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和澳门的大学因其国际化视野、双语环境、国际交流机会而备受内地学生的青睐。9月23日,启德教育在广州发布《2023粤港澳大湾区求学报告》,聚焦在与内地互认学历的15所香港高等院校、7所澳门高等院校,与3所港校湾区分校,结合官方数据及启德学生在港澳与港校湾区分校的求学申请与录取数据,重点分析了本科、研究生求学的申请要求与录取趋势、粤港澳地区的就业情况。
港澳院校内地招生人数与日俱增
港校湾区分校提供更多选择
香港“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非本地学生人数统计资料显示,自2016年开始,香港高等教育阶段各个学位层级的非本地学生数量与日俱增,2022/23年度非本地学生就读情况为:副学士(1200人),学士学位(17700人),授课型硕士(31000人),研究型硕博(13300人)。香港入境事务处赴港学生的签证统计情况显示,2021年内地生赴港入读人数已达到37087人,同比2020年上涨19.16%。
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数据显示,2021/22年度在澳门高等院校就读的内地生比上一学年上涨了22.7%,本科生为15374人,硕博生为11759人。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高校在内地布局的校区的热度也在攀升。各校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录取了1434名内地本科生,在校生共有9000多名,其中研究生约3100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次招收140名本科生,其中内地录取本科生125名,全部在提前批,依据高考分数录取;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共录取新生2100余人,在校生逾9000人。
近几年,港校缘何纷纷北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内地分校?“大湾区深度融合是大趋势,这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杜洋在教授论坛环节中分析道,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如果要保持这股活力,需要使其内部的多个城市深度融合,让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的配合和流动,学术、科研资源亦是如此。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柯锦涛补充道,由于香港地理空间有限,港校布局内地也是拓展校园场地规模、使科研活动得以借助内地资源持续拓展的途径。
高考或国际考试成绩均可申请港澳院校
新专业多涵盖人工智能
香港“大学资助教育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2023学年香港八大非本地生本科就读专业集中在理学科(27%)、商科与管理科(27%)、工程科与科技科(20%)、社会科学科(16%)、文科与人文科学科(7%)。
2023学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本科设置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三个专业,首批“红鸟硕士项目”重点围绕“未来医疗健康保健技术、可持续生活和智能工业化”三大领域。2022学年,香港大学新设人工智能理学硕士。2023学年,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硕士专业。
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表明,2023-2024学年,在本科录取方面,香港八大公立院校录取量最高,占比为41%,其次是香港私立院校(32%)和澳门院校(26%)。在研究生录取方面,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录取量接近九成,香港私立院校(4%)和澳门院校(5%)的录取量相对较低。
“近几年,学术界强调大学科的交叉融合,人工智能则是一个典型代表,许多领域都有和人工智能形成交叉的可能性。”杜洋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交叉学科申请热度不仅快速上升,在这一现象背后,更体现出前沿交叉理工类专业在未来广阔的发展潜力。
港澳高校研究生录取 GPA是核心标准
根据启德留学2022-2023年客户服务数据,香港TOP3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学生中,超过六成来自985&211院校,近四成的学生雅思成绩在7分及以上,有五成的学生GPA(平均学分绩点)在85分及以上。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学生中,近六成来自985&211院校,其中1/3的学生雅思成绩在6.5分,1/3的学生GPA在80-84分。
在港校湾区分校的研究生录取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录取学生主要来自985&211院校,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录取学生主要来自普通一本及以下院校。
在申请港校硕士时,网申并递交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是最主要的方式,同时,还有部分项目需要进行笔试和面试。杜洋强调,申请者的GPA始终是最重要的硬标准。
“对于还需另外参加笔试或面试的项目而言,与GPA相比,笔试和面试则相对更为重要。”柯锦涛补充道,通常而言,进入面试阶段的申请者均已通过首轮筛选,院校、绩点等背景条件差异并不悬殊,这时,申请者的面试表现是争取面试官青睐的关键所在。杜洋建议,在进行英语口语面试前,申请者要提前准备好自我介绍、科研经历等内容,至少保证和面试官有较为流畅的沟通过程。
编辑:杨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