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深签下“双向飞地”首单!赤坎“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挂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3-09-25 10:10

近日,湛江市赤坎区“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深圳坂田挂牌。9月25日,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后,湛江深圳两地签下的“双向飞地”第一单。其通过互换飞地园区场地实现双向飞地的模式,在广东尚属首例。

据了解,双方园区各划出5000平方米的场地供对方引入科创孵化企业,形成双向飞地,在动漫、跨境电商、天使投资、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享、经验互鉴,力促园区企业迈向深层次、多领域的协作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除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企业实现双向飞地外,我们也将通过政府租赁场地、购买服务等方式,多点建设集科技招商、人才引进、政策展示、项目预孵化、创业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招商服务平台,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赤坎区委书记张向阳如是说。

图片

挂牌仪式现场。

都市产业提质的助推器

“双向飞地”第一单,对湛江的“首善之区”赤坎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凡。“飞地经济”园区除了作为宣传推广赤坎产业、企业、特色产品的展示中心及招商引资、对接项目的平台窗口外,赤坎区的企业还可借助园区,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区位等优势,解决自身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推进科技创新成本高、缺少高层次人才等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赤坎区牢记嘱托,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标对表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展现“比学赶超”状态,围绕“打造‘五新赤坎’,全力建设新时代湛江首善之区”目标,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0.1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6.44亿元,增长9.9%;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2.47亿元,增长10%,两项增速均排名湛江市第一。

赤坎区作为湛江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首善之区”,可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缺乏。为加快推进都市产业提质,赤坎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化三大”部署要求,围绕构建“1+2+4”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的目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现代商贸业,培育壮大科创产业、文旅产业、健康产业、金融产业。

今年上半年,赤坎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22亿元,增长8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房地产开发投资33.61亿元,增长15.7%,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商品房销售面积49.44万平方米,增长63.2%;商品房销售额48.41亿元,增长34.3%。消费市场稳定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42亿元,增长3.8%。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6858户,增长113.7%;其中,新设立个体工商户5820户,增长157.1%。新增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各1家。

在8月中旬召开的中共湛江市赤坎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通报了该区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重大突破:总规划1600余亩、位于北桥街道的一期地块清表圆满收官,“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首批2个制造业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约2亿元。新泉金融广场建设和招商取得可喜成效,民大中心、天润中心、京基大厦等高端商务楼宇不断优化升级,累计招商超16万平方米。

同时,上半年该区5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79亿元,华侨城欢乐海湾、旧大天然更新改造、君临华府、老旧小区改造等10个大体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均过亿元。

城市扩容提质,离不开都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创产业对都市新型服务“小独角兽”的培育。在此背景下,赤坎区首度“试水”双向“飞地经济”模式,尤为引人注目。

位于东盟城片区内的湛江智贝贝科技园,是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发展迅猛,现已具备“创业、金融、商务、技术、市场、媒体”等全方位的“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孵化体系,集“展示+路演+共享办公+种子投资”等功能于一体,是湛江目前最优质的培育平台之一。

其总开发规模为2万平方米,现用于出租的办公场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主要面向大数据、电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碳中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军民融合、创业投资等人才团队或企业,采用“扶持资金+创业导师+增值服务”孵化服务模式,为初创团队或企业在创业、成长阶段提供充分有效的服务和配套条件支持。

位于深圳坂田的微谷众创社区系华南地区头部创新孵化载体,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拥有逾10万平方米孵化空间,投资、孵化、辅导创新型企业逾1500家,具备新兴产业人才、科技、市场等链条溢出的成熟条件。

湛深两地这两大科创产业基地,通过互换场所引入和培育新企业,打造都市产业提质的助推器。这一模式,创意十足。

“虽然我是扎根深圳创业的湛江人,但也切实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赤坎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区委区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让我能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微谷众创社区创始人方晓达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招引与培育“两翼齐飞”

打造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市场主体,及时注入先进生产力要素。赤坎区谋划的湛深两地双向飞地第一单,体现了对市场主体招引与培育的“两翼齐飞”。

一方面,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由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单列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下设专班,对于重大招商项目均由区领导带头组建专门对接工作组,同时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考核措施,全面压实各工作组、各街道、各部门工作责任,确保招得来,落得下。

9月1日,区长李志坚再次率队赴深圳拜访有关企业,洽谈对接重点合作项目。此次招商考察活动已是赤坎区2023年第9次由区委、区政府“一把手”带队外出的精准招商活动。

今年以来,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先后赴广州、东莞、佛山、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工作,与各地工商联、商会、园区运营商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致晶科技、巨湾科技等高新企业开展了深入洽谈,主动派出招商专员到广州市工商联挂职,与深圳微谷众创社区、佛山昭信金谷湾产业社区就“双向飞地”事宜达成合作。截至8月底,全区累计赴外招商15批次92人、接待客商62批次270人。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培育小微工业企业,力促现有企业升级产业转型。2022年,佰佳电缆、中湛纺织、珠江啤酒、烟印公司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有8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2家工业企业(荣洋玻璃砂、正和机械)上规模。

2023年,继续推动8家企业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技改奖补政策引导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导湛江卷烟厂、湛江烟印、圣华玻璃等制造业优势企业近3年年均投入约1.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3年来组织企业开展技改项目17个,成功申报省、市级奖补资金共6804万元,卷烟厂动力中心工房、珠江啤酒易拉罐生产线和中湛纺织棉纺车间设备更新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增效。新南方电器被选为全市小家电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第五批项目。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3年来协助企业申请科技奖补经费约4千万元。研究制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10条激励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利用湛江市智圆谷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心等多个国家、省、市级青年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和众创空间,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为青年提供实习岗位和创业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通讯员 陈伟冰

编辑:张亚莉,陈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