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多,但科学不行的城市不能叫一线城市,那只能叫大城市。人口多,要维持一线城市,就必须把科技搞上去”。
“科技的本质应该是科学技术产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产业发展靠什么?靠我们远志一班的同学、远志二班的同学!就是靠人才。我看大家这么年轻,就觉得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一定有戏。”
9月23日,秋分。广东珠岛宾馆八角楼里,迎来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二期开班仪式暨一期结业仪式。仪式结束后,近百名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共同聆听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王桂林为“远志二班”企业家学员授开班第一课。
“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二期开班仪式暨一期结业仪式”活动现场。
远志一班开新局
撮合合作金额超3亿
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又称“远志班”。远志,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同时又蕴含远大理想之义。远志班的开设,不仅带着“为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的理想而来,还寓意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今日志存高远、他日鹏程万里。
据悉,远志班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支持,中山大学、广州生物工程中心、广州科技金融集团、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旨在通过搭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服务机构有效联动的机制,共同打造生物医药行业标杆企业交流学习平台。
自2022年6月开班以来,第一期培育工程(远志一班)集合了达安基因、金域医学、博济医药等广州50家生物医药优质企业,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开班时总市值约2500亿元,实力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劲。
“一年来,远志班努力推动学生所在企业和政府学校机构有效的合作,扎实推动广东、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学们都说学习班是最充实、最实用、最有价值的学习班。”作为远志一班班长及代表,广东贝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少斌在发言时如是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采访中,远志一班的博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仁强亦表示,通过参与这种学习班,不仅能能让同行更加了解他们企业,还与上下游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与碰撞。哪怕是大家做的是相近的业务,彼此是竞争的关系,在这里也有可能找到合作的机会。
据悉,历时一年,远志一班开设10堂专题课程、6次主题分享,学期中还赴北京大学集训,并穿插举行超过 10 场参访交流、资源对接等企业赋能活动,撮合学员企业获得服务、投资与业务合作金额累计超过3亿元,成效良好。
远志二班接力起航
50 位企业家为创新蓄力
“远志一班”光荣毕业,“远志二班”又汇聚起近50家广州生物医药领军企业。远志二班的接棒,意味着广州在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高地上,再添强劲动力!
“二班,是一班的延续和传承,今晚也安排了一期与二期成员的交流,虽然一班的课程结束了,但大家还会继续进行产业上下游赋能和相互走动。”广州华银康医疗集团血液病事业部总监郑壮武说道。
据介绍,远志二班学员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检验诊断、医疗服务等产业链上中下游,还有专注生物医药、大健康赛道投资及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工程二期将逐渐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共同探索生物医药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接下来,他们将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作为二期学员代表,思德医疗总经理王云忠对接下来在“远志二班”的学习充满期待。他表示,将努力学习自身创业和管理中的系统知识和技能经验,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和生态圈资源,把企业做得更大、产品做得更好、实力做得更强。
培育工程二期启动。
成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沃土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创新基因和相关配套政策,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头羊之一,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具有天然优势。
广州医疗和高校资源丰富,聚集了生物医药领域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3名院士,为夯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增速保持10%左右,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优势。到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力争超过6000亿元。
动能充沛、动力强劲,广州正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王桂林以“科技创新逻辑和广州实践”为专题展开授课。
王桂林局长以“科技创新逻辑和广州实践”为专题展开授课,他指出,广州正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强化核心能力跃升。
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中,广州强化生物医药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铸造技术供给“硬支撑”;加强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深化生物医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注入成果转化“新活力”;壮大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主体规模,培育产业发展“生力军”。
通过出台落实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广州培育了一批“创新强、潜力大、后劲足”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企业65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00多家,上市企业近50家,市值居全国第四。
同时,广州市科技局牵头研究制定了《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还探索提出一系列新模式、新做法、新尝试。如在科技招商方面,推动形成“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模式;创新联合体方面,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等。
“政学研医产金”联动赋能
助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聂林坤出席活动并致辞,广州市工信局、广州越秀区人民政府、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会等多个部门代表莅临现场。
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致辞。
邰忠智表示,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汇聚生物医药领军人才,对打通创新链、产业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办学单位,学校邀请多位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搭建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平台,为企业链接创新资源,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培育工程的成功、持续举办,将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更上层楼提供助力。
要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广州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林坤致辞。
作为广州市现代金融业产业链和广州市医疗与健康产业链的“双链主”企业,广州金控集团是肩负起金融支持医疗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为此,广州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林坤在会上透露,依托广州金控基金与生物中心合作设立的生命健康产业基金和集团受托管理的各类基金,累计为近 30 家医疗与健康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包括培育工程企业学员百吉生物、思德医疗、赛维森等创新型企业。
聂林坤董事长表示,希望通过加强对远志班“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生物中心依托广州金控“双链主”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金融+产业”综合赋能作用,以资金链引导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发展,支持广州加快构建“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一批链主企业聚合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聚力打造全国“链金合作”的品牌与标杆,为广州“二次创业”贡献金融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杨诗莹
图源: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