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曾经的国际航空枢纽,变身成为如今白云区的CBD;在城中村高密度社里,就能拥有功能齐全的社区公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消遣的场所。
白云区是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且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心城区,地域广阔、发展多样、治理挑战性高的特点,令白云区成为了探索理想城市建设和美好生活新标准的“试验田”。
近日,“且看‘云’起——发现白云城市新形象”调研团走进白云新城和望南公园,以白云新城的“大发展”与望南公园的“小改造”为样板,探寻白云区是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更新策略,逐步打造人民心中的理想城市。
昔日国际枢纽空港变身城市新核
超过20栋总部经济大楼拔地而起,商业及公共配套设施全方位配齐,一座国际会堂成为广州面向四方来宾的“城市客厅”,更有着白云山为整个白云新城带来绿色的福荫……随着调研团进入白云新城的范围内,眼前所见的是一个具有超强活力且舒适宜居的白云新城。
广州白云新城的夜色。
将时间拨回20年前,白云新城是彼时全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的旧白云机场。2004年8月,执行了72年飞行使命的广州旧白云机场正式关闭,腾出大片土地资源。
未搬迁前的旧白云机场,正在降落的飞机在机场路上空掠过。(冯文生 摄)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这片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经规划调整,白云新城重点围绕航空、时尚、轨道交通等产业类型,精确定位、精细设计、精准招商,集聚高端总部企业,如今已展现出全然不同的气象:白云绿地中心、云璟汇、南航大厦等总部经济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广州无限极广场、建华中心、白云金控大厦、白云城投大厦等相继拔地而起,白云国际会堂更是自2023年初运营以来,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投资中国年会、香港特首率团访穗等 40 多场重要政商务会议、重要外事活动和国际高端会议,成为国家、省、市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2年,白云新城以“生态、宜居、山城相融”为总体规划方向,拟打造集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全新CBD。 (石建华 摄)
背靠青山的白云新城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交通便利。放眼望去,这里从南往北,布局了广州体育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市儿童公园、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画院、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省实云城校区、白云区图书馆等多个重点项目及公建配套,彰显了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的文化软实力。
矗立在白云山西麓的白云国际会堂,已成为白云新城的新地标。
“没有想到小时候的白云机场,会发展成如今的白云新城。当年第一次听到‘白云新城’这个词的时候,它的概念还是一个广州新兴的住宅区。”家住黄石东路的市民崔女士表示,白云新城这些年的变化令她感到震撼,现在周边的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也享受了更好的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白云人,外地朋友来广州玩我一定会带他们到白云新城,让他们感受广州白云的魅力。”
白云新城的发展远未到终点。调研团了解到,白云区还将结合广州市高水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依托“四大枢纽”的交通优势,将白云新城打造成国际消费城市中心城区的重要节点,谋划打造夜间经济区、慢生活区、国际消费街区、白云新城中轴线景观带等重要节点,并不断完善白云新城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小而美”城市公共空间亮相居民社区
白云新城的崛起,是在一片土地上从无到有的全新发展过程。而白云区作为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其既有“高大上”的白云新城,也不乏社区、城中村的烟火气息。在高密度的社区环境内,用“绣花功夫”在方寸之间打造“小而美”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白云区提升宜居环境的另一策略。
为了探寻社区改造的成果,调研团走进了位于嘉禾街的望南社区。进入村口,映入调研团眼帘的是宗祠古庙旗杆石,须臾方寸间尽见精巧,旧村,新景,看妙笔生花,一亭,两轴,又池塘,既留得住那青山绿水,又系得住那悠悠乡愁。老叟、幼童在望南公园里游玩,呈现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望南公园项目入选2020年广州市突出贡献奖。
调研团现场了解到,升级前,望南公园周边公共设施与空间稍显破旧,交通系统、休憩活动空间都亟待改造,本土村落传统文化须得到守护传承。
望南公园休闲游廊。
据悉,近年来白云区通过“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街坊做”“社区事·村民做”三项行动,以“绣花功夫”打造出了一系列设计精品.关于望南公园,是2020年广州市社区设计师的试点项目之一,项目邀请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设计师孙虎主持设计,设计团队通过深入地社区走访,充分了解当地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在尊重现有格局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党建元素,形成一个集口袋公园、休闲空间、文化广场及健身游乐空间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党建公园,设计方案经过何镜堂院士等专家评审。该项目也被嘉禾街列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
望南公园改造前后对比。
据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梁小叁介绍,望南公园的打造主要围绕村中的风水池,将原先放置在池边的变电站迁走后,利用剩余的空间与周边的大榕树,打造出池边一条可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水池北面的建筑则被推平,留下的空地布置有半个篮球场以及一系列健身器材,成为居民们锻炼的好去处。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白云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梁晓翔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桥下空间、林下空间及高密社区夹缝空间等,在城市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消极空间,但随着近些年城市中存量土地的减少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望南公园的华丽转身,是白云区近年来落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通过组建社区设计师服务团队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系列工作的缩影。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白云社区设计师团队打造了包括望南公园、同和北路9号大院老旧小区、鸦湖村党群服务中心、三元里榕荫园口袋公园在内的多个改造项目,逐步实现打造“美好社区生活共同体”的理念,在城市广场、公园等大型公共空间,以及社区的街头巷尾、口袋公园等微、小空间,引入高水平设计,以“大师之手”创造高品质城市景观小品,绘制“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生活画卷。
专家点评: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调研认为,白云新城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广州城市的一个副中心。相比于另一个城市中心珠江新城CBD而言,胡刚认为两者有着不同的优势。
“珠江新城是广州的CBD,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商务中心;而白云新城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突出优势。”胡刚表示,从宜居的角度来看,白云新城的环境更好,由于白云新城在规划要求上需要控制楼高,因此东面的白云山得以显现;同时它在居住以外也兼具了文化、商务等多元化要素。此外白云新城距离广州白云站、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等重要的交通枢纽更近,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白云新城的建设对整个白云区的环境和城市面貌带来了很大的改观,未来仍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胡刚说。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叶林在调研望南公园后表示,城市管理需要要精细化,望南公园就是“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个很好的样板。“这里有利于社区文化的打造,甚至还有空间放电影。这是对社区公共空间提质增效的一个很好的举措,从细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冯芸清
执行统筹: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吴璇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编辑:陈卓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且看‘云’起”白云区城市形象IP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