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马辉 通讯员粤交综 9月26日,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开通后,广州至汕尾的高铁列车最短运行时间将由2小时压缩至约1小时。广汕高铁是广东不断推进铁路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的缩影。
今年,广东计划完成铁路投资超1100亿元,加快建设省管铁路续建项目2190公里,其中争取建成511公里,新开工42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
广汕高铁罗浮山站。通讯员供图
广东探索城际铁路自主投资建设运营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大民生工程,2021年,随着赣深高铁开通,广东实现“市市通高铁”。截至2022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32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236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广东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改革方案和铁路市场化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逐步探索出城际铁路建设运营的新模式,在多元化竞争的建设模式中,广东省铁路高质量发展正稳步推进。
2020年,国内第一条省方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城际铁路——广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2021年,国内第一条省方自主投资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铁——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开工建设;2022年,投资超500亿元的深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如今,广东省投资控股建设的广汕高铁开通运营。自2020年以来,广东建成赣深高铁、珠机城际一期、广清城际、新白广白云机场T2至广州北段、南沙港铁路、茂名博贺港铁路等6个项目;新开工深江、珠肇、梅龙、深圳至深汕合作区等高铁及粤东城际、广清城际南北延、广花、深惠等城际铁路共29个项目1151公里。
公交化运营便利出行,满足多样化需求
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的开通,进一步缩短了广州、清远两市的距离。一天42趟次的发车密度和最快15分钟的发车间隔,让两地市民切实感受到了便利。截至2022年底,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旅客累计发送量401.54万人次。
近年来,广东通过借鉴运用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等运营经验,优化城际铁路运营服务,推动调度、票务、安检、应急等方面的一体化运营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广东先行应用城际铁路多元乘车支付票务系统,采用大站停+站站停组合,以及旅客站台候车、随到随走的公交化运营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如广深城际铁路按照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和“一日一图”策略组织列车开行,新图大范围采用“站站停”的公交化模式运行,全力满足沿途各站商务、通勤等客流需求。
2025年,“轨道上的大湾区”将基本建成
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铁路运营里程超2400公里,随着地方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地方技术体系的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联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并对外延伸辐射的干线铁路网,以广佛、深港、珠澳三大发展极为核心,广深港、广珠澳、跨珠江口三大主轴为集聚的城际铁路网将逐步形成,铁路运输品质也将进一步提升。
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广东将重点建设高铁通道、铁路枢纽工程、城际铁路、货运铁路等,“十四五”期,广东铁路建设总规模将超过4600公里,项目总投资近1.6万亿元。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47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建成,货运铁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铁路枢纽衔接更加顺畅,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为极点,轴带支撑、多向联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不仅仅是里程的增加,更是多网融合,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无缝衔接。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广东将大力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构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广东城际铁路技术体系,深化改革建设管理机制体制,加快建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推动实现城际铁路“互联互通、换乘便捷、一票通达”。
编辑: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