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凝视三星堆”!120件文物55件为近年最新出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3-09-27 15:1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于9月27日至 2024 年 1 月 8 日于博物馆展厅8开放。

800x534_6513c30fce012.jpg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800x534_6513c310527b7.jpg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800x534_6513c31080512.jpg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全力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于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凭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坚实支持,特区政府正全力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其中,特区政府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携手合作,通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重要基建,发挥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的独特优势,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香港和四川两地人文交流频繁、感情深厚,多年来在不同领域拓展交流合作。四川三星堆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重大考古发现,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四川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功展出,正是川港两地在文化领域深化合作的又一示范;同时助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向世界各地说好中国故事、说好香港故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展出120 件三星堆等遗址的珍贵文物,其中23件为国家一级文物,55 件为近年最新出土

图片


图片

© 香港故宮 文化博物館



800x533_6513c36d4ff8e.jpg

© 香港故宮 文化博物館



“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并由中国银行(香港)独家赞助。展览聚焦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四川地区考古新发现,展出 120 件出土自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金沙和宝墩等遗址、距今 2600 至 4500 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有100件三星堆遗址文物、20件金沙(含宝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当中23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借出、于1986年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如戴金面罩人头像、纵目面具、兽首冠人像、大口尊和二号神树底座等,以及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借出、于2001年或之后出土的铜眼形器、以及该博物馆首度外借的商周玉钺等珍贵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文物中55 件于 2020 至 2022 年间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重要文物,几乎全部为首度于四川省外展出,包括于今年7月下旬开幕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神兽、眼形器、龙形器、虎头龙身像、兽面凤鸟纹玉方座等珍贵文物。展品包括一件青铜大立人像复制品,这件重 180 公斤的立人像原件是目前已发现同时期全世界最高的青铜人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博士介绍,该特展分为四个单元,观展将是一次沉浸式的与古蜀生活的“对话”。第一单元“穿越之眼”聚焦各类青铜人头像、面具和神像,它们形态各异、生动而神奇,既古老又具有未来感。这些目光,隐含着掩埋已久的故事,仿佛与现代人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第二单元“三星堆的城市生活”,重现三星堆的城市面貌:三星堆曾是青铜时代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内既有同时期中国其中一个最大的宫殿礼制建筑,亦有简朴的民居。此单元亦会展出由当时城中能工巧匠打造的多款青铜器、玉器、金器和陶器;第三单元“三星堆的神与巫”,探究三星堆文明的信仰及宇宙观:考古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拼对并复原了部分青铜神坛、神像等,展示了三星堆先民的祭典场景;第四单元“三星堆的来龙去脉”,追溯三星堆的起源、流传和延续,探索这个盛极一时的文化如何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展览也总结了近百年来三星堆及四川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呈现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的发展历程。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冉宏林表示,该展览以四川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展现了长江上游同时期古代文化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展览分四个单元呈现三星堆的艺术世界、城市生活、精神信仰和来龙去脉,探索成都平原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艺术造诣与技术成就。

多媒体技术演绎古蜀文化故事

图片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王圣雨博士透露,展览设有十多个多媒体装置,采用沉浸式多媒体科技展示三星堆博物馆其中一件镇馆之宝“一号青铜神树”,以 3D 全像投影 1:1 重现神树的盛大场景。另外,博物馆采用虚拟修复技术,重建因结构安全问题,目前文物实体无法完成接驳拼合修复、原推断为一体的数件文物。三星堆研究人员透过比较文物上的缺口、结构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推断三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和八号坑出土的大神兽原为一体,也发现尊的部分口沿来自二号坑。

博物馆透过虚拟修复技术,实现 1:1 真实拼合修复全貌,以 3D 全像投影展示青铜骑兽顶尊人像。展览亦通过裸眼立体技术展示三星堆遗址沙盘动态地图,生动呈现古蜀文明的历史背景。

博物馆还透过纪录片展示三星堆遗址文物的发掘、保护工作及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多媒体装置娓娓道来古蜀文化的悠远故事,让观众领略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博大精深。

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国际研讨会及系列教育活动香港举办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 2023 年9月27至28日举办“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国际研讨会,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和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课题,展开学术讨论。

9 月 28 日晚上将举办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主讲的公众讲座,此讲座亦将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在线平台直播,观众可与唐院长就三星堆的故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等议题深入交流。

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出版的同名展览图录将由 9 月底起于博物馆内发售,备有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及英文版本。图录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编制出版,是首部详细及系统介绍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的学术图录,载有四篇论文和八十六篇展品条目,由多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研究员参与撰写,并由来自四川和世界其他地区相关学者,从考古、艺术史、思想观念、理论和科技研究等方面对三星堆文明展开探讨。图录的简体中文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发行,预计在 2023 年 10 月发售。

另悉,为配合展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举办儿童考古工作坊、教学资源套件、电影放映、导赏服务及公众讲座等。博物馆还分阶段推出超过 100 款三星堆主题文创产品,包括各款以青铜神树及青铜面具为灵感的钥匙扣、书签、文具、盲盒玩具、单肩袋、磁铁、工夫茶具、杯子等,以及不同口味的戴金面罩人头像造型冰棒及三星堆大面具造型朱古力等。

十一国庆黄金周假期实施特别开放安排

“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的成人门票票价为港币 150 元、特惠门票票价为港币 75 元( 7 岁至 11 岁小童、全日制学生、60 岁或以上长者、残障人士与一名同行照料者、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由于预计十一黄金周将有大批市民及访客前往参观,博物馆原定为休馆日的 10 月 3 日(星期二)继续对外开放。持“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门票的访客亦可参观其他展厅的专题展览。

观众可通过博物馆网站、西九文化区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购票通”网上购票平台,以及博物馆的票务伙伴香港中国旅行社、飞猪旅行、KKday、Klook 及携程旅行的网上平台购买。

凝视三星堆(部分展品)

大面具

图片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71,宽 131,深 66 厘米

三星堆遗址三号坑 K3QW:21,2021 年出土这是三星堆乃至世界目前发现体积最大的青铜面具,重约 65.5 公斤。面具整体线条流畅,肃穆威严。脸、眼、耳等各部位为分开铸造,再铸接成型。面具的额和两侧穿孔,用以固定在祭祀场所。出土时右眼处有丝绸物料残留,为其用法和功能提供进一步研究线索。

戴金面罩人头像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金

高 41 ,宽 18.8 ,纵径 13.8 厘米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K2 ②:115 ,1986年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000314

三星堆目前出土了多件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其中约 一半为平顶人头像,其脑后的发辫以具地方民族风 格的宽发带扎结。青铜上的金箔面罩或为王权集团 中有特殊地位及权威者的象征 。

纵目面具


图片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82.5 ,宽 77.4 ,深 55 厘米

面具:高 31.5 厘米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K2 ②:142 ,1986年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000645

这件形态夸张、外貌奇异的「千里眼、顺风耳」面 具出土时,眼、眉皆描黛色,口唇涂朱砂,或是表现人神合一或祖先神的形象。面具额饰高约70厘 米,形似象鼻、夔龙或卷云。一般认为面具与后世 文献中记载有「纵目」的蜀王蚕丛,或《山海经》 中睁眼为白昼、闭目为黑夜的神人烛龙有关。

扭头跪坐人像

图片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48,宽 15.5 ,深 13.6 厘米

三星堆遗址四号坑 K4:65 ,2021 年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四号坑出土三件形态基本一致的青铜扭头跪 坐人像,当中属此件束发最高。人像表面雕饰丰 富,共浮雕呈现三件衣物,小腿上还有歧羽纹。人 物手掌和两片盘发内侧磨平,曾为卡槽,发掘者推 测这三件扭头跪坐人像或共同托举一件更大的器物。

(国家一级文物)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45,口径 42.8 ,圈足径 22 厘米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 K2 ②:129 ,1986 年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000651

尊是三星堆青铜容器中的典型器形,其铸造技术与 中原地区几乎一致;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等在长江 中下游也有发现。但三星堆顶尊人像等器物所反映 出的青铜尊祭祀礼仪之用法,不见于中国其他地区。

大神兽(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

图片© 香港故文化博物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98,长 104,宽 39 厘米

三星堆遗址八号坑 K8 。:250 ,2022年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这是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经拼对发 现,上部本来应是承载三号坑顶尊跪坐人像,是三星堆造型最奇特的器物之一,亦可能为当时神庙 内的重器。

虎头龙身像(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

图片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75.5,宽 38.5,深 58 厘米

底座:高 10 厘米

三星堆遗址八号坑 K8 。:520 ,2021 年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这件身体上翘的虎头龙是三星堆目前所见最高的动 物造型青铜器之一。它凸眼、獠牙,口衔带状物; 身上条状斑纹内有黑彩;基座三叉前端各铸接一小 立鸟(一说鸭)   ,鸟上有朱砂红彩。罕见的是身体 近腹部的地方,用铜丝连接了一块长方形补丁状的 青铜片,推测此处曾经有一个洞口。

龙形器(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

图片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青铜

高 38,长 120,宽 12-20 厘米

三星堆遗址八号坑 K8 ⑨:400 ,2022 年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此龙形器外形圆目外凸,三星堆独有的扁嘴(一名 「吹风机嘴」)  上饰整排的牙璋纹,非常独特;管 状龙身上浅浮雕鱼鳞纹和羽翅纹等。器体中空,壁 厚仅 3 毫米左右,原来应套于圆柱形木柱上,并以 钉子固定于更大型的器件。

面罩

图片


约公元前 1300 - 公元前 1100 年

高 17.5 ,宽 31,深 16 厘米

三星堆遗址三号坑 K3QW:81 ,2021 年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出土约十件金面罩,此件为最大,重约350 克。材质为黄金占比85% 的合金,还有银和少量 铜、铁、锡等。边缘向内卷,应附着在其他材质的 人面形器上,但目前尚未发现完全对应的面具。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图片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编辑:肖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