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二届广东农产品短视频大赛总结会暨第三届广东农产品短视频营销研讨会在广州顺利举办。本次大赛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短视频制作推广中心主办,南方农村报承办。
大赛于今年8月18日启动以来,共征集了近2万条短视频。创作者们在剧本结构、拍摄方法、景别运用、剪辑技巧等方面,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一批提升广东农产品传播力、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最终,根据公众热度统计、专家评选等统计结果,评选出最佳影片、最佳动画、最佳创意、最佳视觉效果等十大奖项获奖作品。
最佳影片获奖者:把人的灵魂、匠心与农产品联系在一起
新华网广东公司副总经理李隆强为最佳影片和最佳纪录片颁奖。
第二届广东农产品短视频大赛最佳影片颁给了《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影片中的农人从高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在供销社里面制作咸鱼、卖咸鱼,咸鱼伴随着他的一生,一定是有一个梦想去支持他去做这件事儿,他才做了这么多年。”获奖者周渤把梦想与咸鱼联系在了一起,他认为中国很多传统食品包括农产品,背后都有人的情感,蕴含着一种坚持的力量。周渤表示,“把人的灵魂、人的匠心、人的故事和农产品联系在一起,这个农产品看起来会更有温度。”
最佳影片颁奖。
最佳主题获奖作品为《代号“单丛行动”》,获奖者为揭阳市陆空兄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领奖代表刘华硕介绍了该作品《代号“单丛行动”》的创作原因和内涵。据他解释,《代号“单丛行动”》中的“单丛”是潮汕的特色茶叶,代号的内涵是“爱家乡”。为了推动家乡茶叶销售量,黄俊佳、黄佳龙这两位退伍军人、“陆空兄弟”,回乡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潮汕茶文化。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主编刘江涛为最佳主题、最佳剧本颁奖。
对于短视频助农的心得,刘华硕表示,要抓住这个风口不断学习、不断交流,关注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是“趁着发达的短视频网络,帮助家乡的产品走出去”。
最佳纪录片获奖者:赋予短视频文化内涵,唤起乡愁
最佳纪录片奖项由翁源县融媒体中心获得,获奖作品为《岭南夏令果王——翁源三华李》。翁源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副主任张家燕告诉记者,该纪录片以果农的角度开场,尽量接地气,激发观众体验采摘三华李的乐趣。同时,以旁白形式融入“三华李之乡”翁源的历史人文背景,赋予短视频更多的文化内涵,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
最佳纪录片颁奖。
“短视频通过宣传三华李,也宣传了翁源的旅游文化,可以吸引更多人到翁源观光、品尝佳果,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助农的作用。”张家燕对记者表示,希望接下来能拍出更多更好的视频作品,把翁源优质的农产品推介给大家。
最佳创作者(团队)获奖者:继续做好乡村记录观察
最具影响力作品为《村晚2之爱在菠萝的海》。《村晚》系列是天津异想天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入广东省各地收集、整理、拍摄的农产品销售故事。获奖者表示,“制作一个内容就是在制作一种情怀”,《村晚》展现的是新年期间国人的亲情、友情、爱情。
作品一经在腾讯微视播出便引起轰动,在全网获1.5亿播放量。并被美国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转发,吸引了不少国外网友们观看。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惠兰为最具影响力和最佳创作者(团队)颁奖。
最佳创作者(团队)颁给了广东卫视《从农场到餐桌》栏目组。《从农场到餐桌》节目组为探寻优质农产品,跨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超过75万公里,深入800多个村庄,分享新时代农的感人故事,让山村里的优质食材走进大湾区,也让美味佳肴端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获奖者分享感言时说,拍摄制作过程中,会面临天气的影响、农户的影响、果子收成的影响,这些情况不断带来挑战。因为节目成本有限,“每一天都会拼命赶时间,真的是迎着日出起床。”未来,团队会继续一手拿笔、一手拿着摄像机,继续为乡村做好记录者、观察者和助推者的角色。
采写:南都记者马辉 王诗琪 实习生全紫嫣 刘晓雪
编辑:马辉,王诗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第二届广东农产品短视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