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注册泡泡网,到2005年创立汽车之家,再到创建理想汽车,一路走来,李想背负着诸多光环与名头。有人称他为“奇人、神人”,也有人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但无论评价如何,李想取得的成绩无可否认。
如今,在李想最为倾心的造车事业上,理想汽车迎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9月27日,理想汽车于北京顺义交付中心完成第50万辆用户交付,本次交付的车型为家庭五座旗舰SUV——理想L7。自2019年底正式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用时仅46个月便完成这一里程碑,成为首家达成50万辆交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今年以来,理想汽车市场表现持续强劲,连续五个月蝉联中国30万元以上高端SUV销量冠军。更为关键的是,理想首次打破BBA格局,让中国制造成为豪华品质代名词。
BBL打开车市“奇点时刻”
新势力最为火热的2018年,造车,似乎成了一门与赌博挂钩的生意。
彼时,呼声最高的一种声音认为:“新势力的造车只是在新能源领域占有先发优势。初创品牌,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品牌调性,对标百年品牌BBA就是碰瓷和狂妄。”
一言以蔽之,似乎只要BBA发力豪华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注定只能吃些残羹剩饭。
然而,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回望过去,这种看法不仅目光短浅,打脸也来得很快。
2023年1月至8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接近21万辆,在国内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占率超过30%,成为豪华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根据2023年8月终端成交价30万元以上市场销量数据显示,理想汽车跻身榜单前三位,成功打破“奔驰、宝马、奥迪”多年领先态势,重新构建“奔驰、宝马、理想”市场格局。
理想以实际行动和成绩证明,BBA确实是汽车行业的高峰,但绝非不可攀登。相较于品牌和出身,产品力和创新力才是车企竞争优势的核心。
从具体车型的市场角度而言,理想旗下L系列车型凭借强大的产品力,持续获得用户认可,刷新外资和合资品牌多年垄断中国SUV市场的局面。作为家庭五座新旗舰,理想L7已经连续6个月摘得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并登顶1月-8月累计销量排行榜,成为中大型五座SUV新王者,多次超越奔驰GLC、宝马X3、奥迪Q5的月销量。
通过搭载新一代增程电动系统,理想L7配备可持续成长的智能驾驶和智能空间、理想魔毯空气悬架、理想堡垒安全车身等旗舰级配置,为更多家庭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想抢占豪华车市的销量桥头堡,不仅关乎理想自身。BBL市场格局的形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刷新消费者认知,为中国品牌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规模。
通过在高端市场的明显突破,中国品牌证明中国制造完全有能力将电动车领域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凭借核心科技与品牌影响力,高端化和智能化正在成为车企丰富自身实力的第二发展曲线,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拥有更多机会。
在科技领域,人们往往用奇点时刻来形容技术的增长变得不可控制和不可逆转,从而导致未来发生无法预见的变化。
中国品牌首次在豪华车市打破BBA格局,同样意味着车市迎来奇点时刻。显然,随着众多中国品牌在汽车高端之路上的探索越发成熟,这样的“奇点”,还会持续在更多场景中发生。序幕拉开,浪潮便势不可挡。
战略锚定用户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众头部新势力车企当中,理想的车型数量并不突出,现有产品也只聚焦SUV市场。
仅用三款SUV车型打破BBA多年垄断中国SUV销量格局,理想究竟如何实现在销量上拔得头筹?答案是聚焦主业,坚持用户价值为先的战略定力。
用早年李想自己的话来说:“做产品的时候,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做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是有一个架构在的,不是简单的需求,要想出来清晰的架构。”
“站在用户的角度做产品,锚定用户价值”这一理念,贯彻在理想汽车从研发到落地的每个环节。坚持长期主义的理想,保持全栈自研的同时,始终将10%以上的营收投入技术研发。
以理想魔毯空气悬架为例,由于开发难度极大,汽车空气悬架技术一直处于“卖方市场”,被少数几家国际供应巨头垄断,中国品牌只能依赖外采,难有技术主权。早在2019年,“空悬标配”便在李想的要求下被理想L研发团队写入必办事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最终,理想汽车毅然踏上了魔毯空气悬架系统的自研之路。
在“让更多的中国人享受百万豪车配置”承诺的激励下,理想成功完成魔毯空悬的系统设计和验证开发,成为全行业首个自主研发和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空气悬架。得益于自研技术的加持,与传统产品相比,理想魔毯空气悬架打通了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控制执行的智能底盘控制系统,真正实现了有大脑(XCU+自研智能算法)+可成长(OTA)的“智能空气悬架”。
而付出也自然得到了回报, 截至今年7月,理想L系列魔毯空气悬架车型累计交付即将突破20万辆,让理想汽车成为全球空气悬架车型销量最大的品牌。
解决了空气悬架之后,理想并未止步于此。其更大的野心在于,要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涟漪。
一直以来,理想汽车为全面实现“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做到“超越用户需求”,从而为出行创造价值,让中国制造成为豪华品质代名词。
身处车市竞争下半场的理想,始终围绕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和垂直布局,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更进一步赋能本土供应商。
通过推动本土供应链成长,理想驱动整条供应链的发展进步,实现在技术、市占率等方面的双重突破,制造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与理想合作量产空气弹簧的孔辉和保隆,在市占率表现上分别为中国空簧市场第一和第三,总份额超过60%,市占率与质量表现超越国际供应商。
人工智能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事实上,在自研这张“船票”的帮助下,50万辆只是理想迈向世界级豪华品牌的第一步。业内人士指出,周交付量的稳定增长以及产品矩阵的持续完善,让理想距离百万交付指日可待。
而理想的目标并未止步于此。事实证明,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更是保证汽车产品质量的基本条件。理想对于技术革新的渴望与投入,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其更长远的愿景在于,到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双能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让理想在智能+电能两条核心赛道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
智能方面,理想汽车将智能驾驶能力扩展到了城市NOA和通勤NOA领域,并陆续开展早鸟用户内测。理想汽车不仅基于大模型打造了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方案,更为了让城市NOA的能力尽快为每一位用户服务,推出了通勤NOA产品。通勤NOA不受城市规模限制,即使没有高精地图,依然可以覆盖用户的高频通勤路线。
通过BEV大模型打通高速和城市,用户无论途经高速、环线或是城市道路,都可以无缝衔接地使用通勤NOA。这一大模型算法架构也将助力理想AD Max和AD Pro平台的高速NOA功能得到显著优化。
与此同时,从车内健康指数到堡垒安全车型,理想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坚持全心全意为家庭用户服务,打造高端的新能源家庭用车。随着家庭科技旗舰理想MEGA将于年底正式发布,理想汽车有望实现2024年中国市场豪华汽车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到2025年目标实现160万辆年销量。
之所以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理想的底气源于产品力。
围绕5C麒麟电池、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桩,理想进行了全局优化,同时快速推进5C超级充电网络的建设,和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的生产调试工作,让纯电真正进入5G时代,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
不仅如此,理想更是从细节着手,用实际行动将里程焦虑扫出电能时代。
根据规划,截至本月底,理想旗下100座超级充电站将完成建设,其覆盖热门自驾游路线,让更多家庭用户无忧出行。到今年年底,理想汽车将在全国建成300座超级充电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四大经济带。
也正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内核存在,理想在通往未来汽车产品这条技术大道上持续跑出加速度。量变引起质变,在飞轮效应的加持下,理想汽车势必将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采写:南都记者 于典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