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域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2023年9月29日,是日中秋佳节,也是它11岁生日。
海珠湿地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时值广州亚运前夕,2010年3月29日,海珠湖开工建设,2011年9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海珠湖利用潮汐力量实现自身换水的功能,当年也是广州生态建设的一个标杆。海珠湖湖区范围目前也是海珠湿地范围的一部分。
南都、N视频记者 陈冲 摄
2012年9月29日海珠湿地一期建成开放,标志着海珠湿地正式诞生。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自从有了海珠湿地这个城市中心的生态落点,很多以往很少被提及的关键词、未被发现视觉角度、市民休闲动线,甚至是动植物科研细节等等,陆续成为广州这个超大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市民公园,它是观鸟圣地,它是万亩果林,它是科研基地,它是国际级重要湿地……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截至2023年1月统计,海珠湿地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87种,是原来的2.6倍,昆虫种类从66种增加到738种,鱼类从36种增加到6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鸿雁、水雉、鸳鸯、白胸翡翠、褐翅鸦鹃、画眉等27种,IUCN红色名录中华花龟、平胸龟、中华鳖等20种。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2015年: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创办自然学校,为全社会参与生态学习提供平台。
2016年:海珠湿地以“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恢复”主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享的“城央生命共同体”。
2017年:创立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输出保护经验,从影响区域走向辐射全国。
2018年:《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正式实施,专章设立海珠湿地保护特别规定,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性保护。
2018年:海珠湿地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2019年:获得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从借鉴学习走向逐步完善自身经验体系。
2020年: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发布《生态湾区,无界湿地——海珠·湿地宣言》,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多项建设。
2021年: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海珠湿地传承了千年岭南农业文化和生态智慧,保留有上百种岭南佳果、是名副其实的岭南水果基因库。
2021年: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员团队正式对外发布在海珠湿地发现的一个昆虫新物种,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
2022年: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自然导师朱江在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命名为“海珠珐轴甲”。
2023年:2月2日,广州市海珠湿地公园景区成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3月24日,湿地公园上榜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都、N视频拍客 陈冲 摄
南都、N视频拍客 谢惠强 摄
中秋国庆期间,海珠湿地将继续推出系列嘉年华活动:开设“农夫集市”助力乡村振兴,搭建“自然博物市集”弘扬低碳环保观念,邀请名优企业参与“海珠合伙人”产品展演,希望用丰富的文旅活动带给市民群众更好的假日体验。
1、自然博物市集
时间:9月29日-10月6日
地点:牌坊广场
内容:以自然博物和可持续设计为主题,向社会招募40-50个湾区青年生活创意品牌,涵盖生活美学、国潮文创、生态环保、循环再生、创意设计、环境艺术等方面,在牌坊广场至绿心湖区域打造自然博物市集,营造既热闹又有品质的节日场景。
市集开放时间:10:00-17:00
2、“海珠合伙人”区名优产品展演
时间:9月29日-10月6日
地点:都市田园南侧石榴岗河路边
内容:根据区“海珠合伙人”首批供需对接活动的要求,邀请区内名优企业进行展演(主要为车企报名),结合迎中秋、庆国庆开展新能源车辆环保出行的展示和宣传,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环保氛围。
图片来源:南都、N视频记者/拍客 陈冲 黎湛均/谢惠强
编辑:任磊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网络中国节·中秋
嗨玩双节!中秋国庆游玩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