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长假一直是扎堆结婚的好日子,每逢此时,随礼问题都会引发一波关注。
假期之前,一名刚参加工作的“00后”网友,对于成堆的请柬感到很无奈,她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国庆8天假期7个朋友结婚,工资直接打他们卡上吧”。这篇帖子引来许多经历相似的网友在评论区倒苦水,有人调侃“十一一到,一月白干”,有人抱怨“刚参加工作就要给同事随礼”,还有人庆幸“还好朋友少,不用随礼”。
婚姻是人生大事,当然要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但是,如果8天假期要赴7场酒席,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时间成本,都令人有点不堪重负。值得一提的是,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去年,广西梧州一女子国庆前夕收到21份结婚请帖,一度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婚丧嫁娶中的“份子钱”,可谓源远流长。除了维系人际关系之外,这样的人情往来还具有金融产品的属性,类似于民间自发的“众筹”,含有互助的意义。时至今日,“众筹”的色彩已经淡化,更多是“面子”问题——礼金越高,就越能表明宾主双方的“体面”。于是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份子钱”也水涨船高,不仅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也助长了办酒席的风气。
收到邀请当然值得高兴,但如何随礼却令很多人深受困扰:给少了会被“鄙视”,给多了又觉得压力大。收红包的新人同样也不轻松:一个红包一份人情,事后“偿还”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影响亲友间和气。
原本美好的习俗,被攀比功利之心绑架,就会发生变异。如何让人际交往不再被红包“绑架”,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心声。去年十一假期,杭州小伙小陈办婚礼时推出的“礼金互免卡”一度被网友誉为“21世纪新发明”。新人很多朋友都有结婚计划,为了不给彼此增加负担,就想出了礼金互免的“高招”。搞设计的小陈负责设计礼金互免卡,式样如一张电影票。小陈夫妇在婚礼当天收到这张卡后,撕下右侧,下回去参加对方婚礼时,将卡的左侧塞进红包送上,作为礼尚往来的凭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身处珠三角富庶之地的广东人,也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几年前,一篇题为《国庆结婚份子钱地图出炉!我只服广东人!》的文章,令人感慨不已:相比于其他地方动辄上千的份子钱,经济大省广东的份子钱竟然只有200-300元。在顺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然后马上原封不动地还给客人。据悉,这种“折角接受方式”已成为顺德一带的“风俗”,并且广东很多地方都这样。
“折角收礼”,让宾主双方免于礼金大小的困扰,“人情债”的烦恼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被赞为“随礼界”的一股清流。其实,不只是广东,很多地方的年轻人举办婚礼时,也倡导同学同事之间不送礼金。不少人还在所发请帖上注明“免礼”二字,接受宴请者也大大方方、高高兴兴赴宴,喜宴不收礼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风俗。
如果人情往来不再伴随着沉重的负担,亲友之间的交往会回归情感的本质。良辰吉日,能来就是最好的祝贺,千万别让“份子钱”把喜事变成负担,移风易俗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 胡欣红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