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学宫祭孔活动拟申报国家级非遗,专家积极建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3-10-05 20:03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护佑中华文化”号召,推动孔子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德庆学宫祭孔活动)”进行创造性转化、促进地方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9月28日,德庆学宫举行了“德庆学宫祭孔活动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会上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对德庆学宫祭孔活动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工作给予诚恳的意见。

德庆学宫祭孔活动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部分组成,既表达了人们对圣贤孔子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岭南儒学的传统文化特色。2009年10月,德庆学宫祭孔活动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德庆学宫祭孔活动体现了岭南儒学的传统文化特色。

与会专家和成员对德庆学宫祭孔活动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共同探究德庆学宫祭孔如何进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和灵魂。

图片

与会专家和成员对德庆学宫祭孔活动文化进行深度挖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詹双晖研究员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基于时代的发展需求;要深度挖掘孔子文化,针对不同的受众发展不同的需求;非遗的保护和申报工作,要找寻最具岭南代表性以及相关文献出处,让德庆祭孔活动更具体系,更具独特性。”

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广东省及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大兴教授指出:“要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让非遗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将传统的礼乐文化和民间信仰相结合,丰富内容,吸引广大市民群众”。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化空间与社会行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蔡晓梅教授指出:“传统的祭孔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相契合,使之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要打破空间尺度,扩大更宽更广的空间;要有内容,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开拓市场,开发一些通俗易懂的核心课程,只有通过聚人气、聚财气,才能让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最后,文旅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巡视员杜佐祥结合在场各位专家的意见,从五个方面高度概括:一、将学宫祭孔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体现当代文明,通过摊位、集市、大庙会等丰富的业态和形式将非遗活化利用;二、将尊师重道、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更好地纳入教学体系,通过演讲比赛、歌舞比赛、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讲好孔子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三、将传播弘扬孔子文化与文旅紧密融合,充分利用德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助力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手段,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让科技赋能孔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五、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平台和载体做好促进国家级的申报工作,做好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艺术行业协会、肇庆市文化馆(肇庆市非遗保护中心)指导,德庆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德庆县文化馆(德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德庆学宫管理所协办。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