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疾病,这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特征是早期关节不适、疼痛,终末期可因日常活动受限造成肢体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已超过5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0%。2017年的国内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的总患病率为15%,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占10%~17%,60岁以上的人群为50%,75岁以上的人群则高达80%。本期《略知二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主任李文翠分享踝关节炎那些事儿。
讲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主任 李文翠
踝关节炎在深圳的发病率不是特别高,因为这里年轻人多,所以目前踝关节炎少。但踝关节炎,大多是外伤引起。比如足踝骨折后,应该手术的却保守治疗了,或者手术治疗但复位不佳,最后导致踝关节广泛损伤,深圳年轻人爱好运动,踝关节扭伤多,早期处理不好,导致长期踝慢性不稳、距骨软骨损伤等,因为脚踝症状不严重,没在意,结果几年过去后反复不适,才发现是踝关节炎。
对于踝关节炎,发现不舒服要早点来看,不要等到走不了路了才来看。70%-80%的踝关节炎,因为不怎么疼痛,有时就被忽略了,等真正来医院看时就很严重了,成了终末期。
严重的踝关节炎需要人工关节置换,现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也很成熟,以脚踝这个部位来说,如果反复关节炎,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是可以换人工关节的,但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踝人工关节不成熟,其实只是脚踝这个地方要求比较高,有一点康复不好,就以为是手术不成功,另外踝的置换是需要专科的足踝外科做的,需要力线及软组织平衡的综合矫正。
除了踝关节炎、踝关节疼痛,平时门诊接诊比较多的是拇外翻、平足、高弓足等患者。
平足不是必须得治,现在很多打着治疗的旗号卖鞋及鞋垫,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刚生下来小孩大多没有足弓,6岁才形成足弓。过去50年前,我们的道路没有这么平整,现在都是平整的水泥地,穿着比较好的鞋子,足部发育反而没那么好。如果筛查出平足,穿上特别的鞋垫,给足弓塑形,这样反而也可能导致足底肌肉受到刺激少、发育不好,容易引起足弓形成障碍,造成筋膜炎,引起脚底板疼痛。
我们每年要做几百例手和脚先天畸形的手术。有的人生下来多指、马蹄足、高足弓,还有类似鸭子手鸭子脚,以及手指蹼是连在一起的,这些都能通过手术治疗,但有的人因为家里困难无法及时就医,造成残障。在成年后经济改善了才来做,这种就影响了骨骼的发育,非常可惜。
当医生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
我年轻时不太想当医生的。从小性格喜欢从事户外的工作,当医生天天待在医院,外面刮风下雨都不知道。别人在休息,你在上班,即使放假也要来病房查房,否则心里就不踏实。同时还要保持终身学习,更新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份工作真的挺忙挺累的。
但人会逐渐爱上医生这个职业,随着技术的提高,给患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让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我现在和年少时想的不一样,我觉得,学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方向,要想在人生中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学医是没错的。
这种幸福感,来自我医治过的患者。我在骨科工作,随着年龄增长,见到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如果经验丰富,就知道如何应对,这是长期积累的经验。
给患者看好病,患者的一个微笑,一声“谢谢”,都会让我感到愉快,让我觉得,学医是没错的。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