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交付使用!江门这家“小巨人”企业牛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3-10-10 11:12
图片

继推出《制造业当家·湾区会客厅》系列报道后,南方都市报日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发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征集令。南都为配合广东“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实施启动的这项重磅报道活动,得到了不少优秀企业的关注。

本次申报案例的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扎根江门市新会区16年,已发展为中交集团优秀的装备制造、钢结构施工和机电施工3项专业领航三级子公司,广东省“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业集群企业,是江门市重点骨干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

申报企业: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申报案例:航通公司顺利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申报理由:“专精特新”是国家引领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领军者,也是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航通公司积极践行“交通强国”“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全面深化“四个四航”,坚持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路径,不断夯实作为中交装备制造、钢结构施工和机电施工三个专业领航企业发展基础,致力于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贡献央企担当。此次认定顺利通过,标志着航通公司在产品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特色化和持续创新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是航通公司深入贯彻十四五战略“高质量发展深化年”的又一重要成果,进一步提升铸造“四航制造”“四航航通”品牌形象,为公司打造“装备研发制造+钢结构机电工程业务”的科工企业注入新动能。

世界大船,江门制造。日前,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4.5万吨宽扁浅吃水半潜驳“四航永兴”号正式交付使用。该船舶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通公司”)负责建造。航通公司扎根江门市新会区16年,已发展为中交集团优秀的装备制造、钢结构施工和机电施工3项专业领航三级子公司,广东省“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业集群企业,是江门市重点骨干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

海工产业龙头,今年目标营收18亿

“四航永兴”号总用钢量超2万吨,与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的武汉长江大桥用钢量相当。全船长164米、宽65米,总高度超31米,甲板面积10660平方米,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四航永兴”号这只“海上巨无霸”,不仅能满足全球各大洋之间的调遣运输需求,更能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浅港和河口进行作业,是浅海地区大型项目的“施工神器”。同时,它还能充当海上船坞,快速维修受损船舰,变身“海上医疗站”。

图片

“四航永兴”号正式交付使用,受访企业供图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红宇表示,“‘四航永兴’号作为世界级的最大型江海两用半潜驳,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国海工重器。该船于2021年3月22日开工建设,项目历经2年多时间,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手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刷新了多项纪录,为中国海工船舶的建造和使用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图片

航通公司承担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机电安装及钢结构工程。受访企业供图

航通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制造、维修港航施工船舶、海洋工程辅助工作船、液货运输船等特种船舶等。据悉,2022年航通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6亿元,在2023年造船业务回暖、船舶制造订单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2023年航通公司的目标是计划新签合同额35亿元,其中,船舶业务10亿,工程业务25亿,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

专注科研创新,创造多项“国际领先”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全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并形成了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造船基地,江门已成为其中重要一环。据江门市工信局向南都提供的数据显示,江门拥有规上船舶企业15家,主要集中在中游的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船舶拆解回收、修船领域,龙头企业包括南洋船舶、航通公司、海星游艇等,2022年,江门船舶产业链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56亿元,累计增速82%。

图片

深中通道八万吨智能台车。受访企业供图

从“制造”向“智造”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造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四航永兴”号是航通公司近年来加速转型的缩影。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江门市新会区唯一一家造船央企,近年来,航通公司积极响应江门市“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方针,锚定“装备研发制造+钢结构机电工程业务”科工企业的战略定位,研制出国内第一艘DCM深层水泥搅拌船,国内首套潜水无人切割机,深中通道八万吨智能台车和智能浇筑系统,海上移动打桩平台、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四航永兴”号、7999DWT低碳环保双燃料船等众多高端智能装备产品,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交通部科技成果奖、广东省交通运输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

“一系列创新优秀的高端海工装备和船舶产品的建成交付,是航通公司助力江门市实现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有力助攻。”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红宇说。

航通公司建造的“海工重器”为啥牛?

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四航永兴”号:该船采用可移动式的塔楼设计,使得船舶犹如超级‘变形金刚’,既可以做服务海洋和内河大型工程构件装备运输和安装的水上巨轮,也可以作为水上船舰和装备维修的移动船坞。它还采用了现代化的智能调载系统、智能压载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可视化,因而更加现代化、更加安全可靠。比如,装配国内首套智能调载系统的智能操控台,画面中一个个3D可视化立体模型课可准确反馈船只实时状态,帮助船员、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船舶的状态和性能,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

“海洋地质二号”:属国家科考船,安装150吨具有主动深沉补偿能力的海工吊机,可为其他科考船提供钻具、设备和物资补给,承担井场调查、对外消防、救援、安全守护及应急撤离等任务,还可搭载设备集装箱、冷链集装箱和住人集装箱等,进一步增强科考船人员换乘及食品补给能力。这艘船交付后,搭载“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成功坐底在水深2060米的海底,在海底完成姿态调平后,进行了约15个小时的目标层保压取芯钻探作业,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图片

深层水泥搅拌船“四航固基”号。受访企业供图

深层水泥搅拌船“四航固基”号:是国内第一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设备完全国产化的DCM船型,船长72米,型宽30米,型深4.8米,设计吃水2.9米,是沿海港口码头、防波堤、护岸、人工岛围海造地的基础处理施工的“利器”,被誉为“深海打桩机”。它参与香港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围海造地的软基处理工程施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施工等大型工程建设,效果显著,获评2017年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推荐船舶产品,2020年荣获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深中通道八万吨智能台车和智能浇筑系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约6.8公里,双向8车道设计,由32个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每一节标准沉管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浇筑完成后重量可达8万吨,面积足有一个半足球场这么大。8万吨的沉管重量,相当于福建舰满载排水量,如此庞然大物,是如何实现高效移运的呢?航通公司自主研发了世界最大智能台车编组,它由200台电动轮轨式液压台车组成,每台台车就像一只小蚂蚁,整个“蚂蚁战队”最大可承载16万吨,它们纪律严明、步调一致,行动只需听从一台中控电脑指挥,8万吨沉管移动220米距离仅需3.5小时。此外,航通公司还为深中通道的沉管预制厂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浇筑设备,是沉管预制厂实现“一月浇筑一个管节”的重要保障。

海上移动打桩平台:针对强涌浪、长周期波、地震频发、无遮蔽的海域环境量身研制的打桩设备,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级,拥有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在海上、浅滩、滩涂等不同场景实现全天候作业。这个装配式移动打桩平台参与秘鲁钱凯港口建设,在打造南美洲重要海上枢纽港的进程中树立标杆。

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征集
正在进行中

为贯彻落实制造业当家战略,助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南方都市报、N视频推出《制造业当家·湾区会客厅》主题策划。系列报道目前已经推出30多期,大批地方主官、知名企业高管、行业协会会长接受专访,报道以报纸、视频、海报等多种形态立体传播,收到良好效果。

在该系列报道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全省各地,在推动“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案例,有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搭上了数智转型的快车,企业重新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有的企业在能源消耗、投入产出上狠下功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企业;有的企业瞄准细分领域,十年磨一剑,成为单科冠军企业;而更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完善配套、优化环境,成为“制造业当家”的保驾护航者、环境营造者、幕后推动者。

为此,南都推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发掘全省各地在推动制造业当家实施中涌现的优秀典型,将其好政策、好做法、好经验梳理出来,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我们的报道,为全省的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好的借鉴,也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案例类型初步分为五个类型,但也不限于此。最终入选的优秀案例将在11月份举办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公布并举行表彰仪式,共同见证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征集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10月20日

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

2.高质量发展示范案例

3.提质增效优秀案例

4.专精特新中小企典型案例

5.高质量创新服务案例

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编辑:曾育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