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诗意的学校,那里的师生都是中华诗教的传薪者,他们用诗歌表达感情、记录生活、展望未来……她就是深圳市莲南小学(下称“莲南小学”)。
莲南小学作为“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首批试点学校”,一直扎根古典诗歌的领域,并在此领域中不断地探索、深耕,力图用诗歌培养学生“美好而活泼不死的灵魂”。经过多年扎实不懈的诗教探究与实践,2023年获评“中华诗教深圳市示范区标杆学校”。
莲南小学(莲馨校区)第二届诗词小达人颁奖典礼上,中华诗词学会副主任刘琴宜为诗词小达人颁奖。
“以渐而成,以积而固”。莲南小学的诗教课程不断迈向新高度,诗意校园、四步诵读、学科融合、骨干培养、活动并举,坚持用诗词去丰盈孩子们的心灵,滋养他们的品格,启发他们的心智,为他们点亮诗意的人生底色。
文化浸润与熏陶
校园实现一步一景一诗画 师生沉浸于浓厚氛围孕育诗心
校园环境是学校内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课程形态,是学校课程文化的外壳。莲南小学做到了一步一景一诗画,把校园环境打造成学生进校后“阅读的第一本书”。
莲南小学的古诗长廊。
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绽放的“节气花盘”,学子可以从二十四节气中认识古人开展农耕生活的智慧;步入操场后,“莲莲讲诗台”“南南诗词汇”“四季古诗长廊”“莲莲视界”……都是莲南学子学习诗词、展示诗词的平台;再走进教室,在“诗画天地”区域,能看到学生们的精美作品相间点缀在其中,是古典与创意的共生,自然与诗文的相融……
莲南小学最美教室的布景。
在莲南,诗意的视觉环境只是浓厚诗教氛围的一方面,立体环绕的听觉环境更是令来往者都驻足。“读而常吟之”,莲南小学充分利用晨读午诵暮吟的碎片化时间在全校播撒诗意。如果仔细听,你会发现莲南小学的铃声与众不同,上下课铃音是《声律启蒙》和应季铃声的吟唱音乐;在早晨、午间进校与放学四个时间段,播放的是《三字经》《百家姓》,把校园熏听落实到每一个时间缝隙;广播读诗更是莲南特色,每天午间全校统一开展10分钟广播诵读课程。接着就是课堂共读,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都是师生共读的时光,让诗歌诵读常态化;除了诵读,深入地理解诗歌也尤为重要,在每周二下午的课后服务各班开展一节诗教课,根据本周学习的古诗,社团讲诗活动如期开展,老师或社团成员对相关诗人或主题进行讲说或扩展,将诗歌内化于心。
莲南小学的“四步诵读”,让诗教扎实落地。目前该校1—6年级学生,人人都能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主动自觉地积累古诗,并在这个过程中爱上古诗。在三年级的语文练习册里,科任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最喜欢校园里的什么声音?好多孩子纷纷表达“我最喜欢校园铃声,因为它是古诗很优美”。这纯朴的语言,让致力于行走在诗教路上的老师深受感动。
可见,在莲南小学,师生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诗的存在、美的和谐,充分地沉浸于诗词听读唱讲的体验中,潜移默化中孕育诗心。
文化融合与表达
全学科多维度实现“诗词+”体系 拓宽诗词教学的路径与场域
把“诗”根植于学生心灵,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还需不断探索诗教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莲南小学以“诗文相彰、诗语相通、诗画相宜、诗乐相和、诗体相适”为途径,拓宽诗词教学的路径与场域,创设形式丰富的诗教课堂。
莲南小学的古诗课堂。
诗教与语文学科融合,诗文相彰。莲南小学充分利用好课前五分钟时间,结合对应的统编版教材进行诗词诵读,为学生展示诗教微课,把诗教渗透到常态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带领班上学生进行读诗、吟诗、演诗、创诗,形成班级特色。三(7)班的杨梅芳老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全班学生读完200多首古诗,在长期的朗读诗歌氛围熏陶下,班上的学生在生活中都善用诗句表达感情,如游览仙湖时许恒明同学脱口而出“白银盘里一青螺”。
莲南小学国旗下展演节目《谷雨》。
“诗教最难落地的是创作”。但在周璐老师的带领下,六(1)班的学生走上了创作的台阶,人人会作诗。该班的林予欣同学就是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还自发背诵完了整本《唐诗三百首》;她也是校毽球队的队员,一次作诗她把自己踢毽子的日常场景写进了诗里:“跳跃倒勾旋转舞,声声笑语似银铃”,灵活的动作、欢乐的场景,活灵活现。今年年底,六(1)班将出版师生诗歌作品集,在读了该班原创的103首诗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不禁表示:“这让人对诗教之路信心倍增。”
诗教与英语学科融合,诗语相通。用英语来传播诗词之美是莲南小学诗教课程一大特色,中英融合体现了文化融合之美。经任课老师朱淑梅的引导,三(14)班的同学们积累大量的英文古诗,还能够流利充沛地朗诵英文故事。在国际著名教育学者Ted先生及参观团来莲南小学参观访问时,三(14)班的表现让其及参观团赞叹不已。此外,莲南小学的英语老师还积极研发英语创新作业,在区英语文化节中深受好评。
诗教与美术学科融合,诗画相宜。诗、书、画自古为一体,很多诗词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鲜活的生活场景,读来画面感极强。以此契机,莲南小学的美术老师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畅所欲言,进而“跃”然纸上;莲南的美术课堂还结合马勺脸谱非遗项目,融入诗人脸谱创作,学生们通过创作出一幅幅别出心裁、表现形式各异的作品,既促进了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又提高了绘画审美能力。
诗教与音乐学科融合,诗乐相和。从艺术起源讲,诗、歌原是一体的。莲南小学每日古诗吟诵深受学生的青睐——在《浪淘沙》的古乐声中,想象气势恢宏的钱塘江大潮;在《夜书所见》的风吹梧叶中感受诗人的寂寞思乡,享受音乐与经典诗词的结合之美……
诗教与体育学科融合,特体相适。莲南小学体育组老师多才多艺,结合《千字文》诵读创编了特色太极八卦武术操,创意十足的武术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学得更认真、练得更勤;武术操后还加入了场面壮观千人吟诵,一动一静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当全校师生齐聚操场一起吟诵,起初声如洪钟,环绕梁栋,随之势如破竹,响彻碧霄,而后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真是一番别样的体验。
文化传播与展示
诗教教师队伍实力雄厚 引领各项特色活动落地
为提高教师古诗文教学水平,彰显诗教理念,莲南小学组织了一批诗教骨干教师,每学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学习,不断更新诗教理念,更迭诗教方法。莲南小学杨竹梅老师、涂义红老师都是素读大师陈琴的弟子,周璐、鞠淡宁老师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还有更多的年轻老师参加了区级名师工作室,进修古诗文造诣。在众多课程的滋养下,莲南小学老师的专业素养显著提高。
“中华诗教”区级教研会在莲南小学举行。
在这支实力雄厚的诗教教师队伍引领下,为激发学生读诗学诗的积极性,莲南小学每学期会进行诗词小达人、讲诗小能手等评选活动,还邀请重量级嘉宾或领导来为此颁奖,场面热闹而隆重。此外,各班级每周轮流进行国旗下诗词主题展演、将古诗词与歌舞相融合,让诗香弥漫校园。
Ted先生在莲南小学二(14)班欣赏英文古诗。
更值得一提的是,莲南小学组建了“有荷”“风荷”两个吟诵团,排练了《鹿鸣》《无衣》《采薇》等精品吟唱节目,其中有荷吟唱团多次为国家、省、市级领导献上《鹿鸣》表演,并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展播。
学校家委志愿者服务部的公众号也开辟了诗教专栏,每个节气都推送“跟着节气学古诗”的相关内容,利用平台鼓励家长们在节假日、寒暑假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最美诵读”诵读打卡、亲子飞花令趣味诗赛、“跟着诗词去旅行”等活动,让诗香散到每个家庭中。
中华诗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古典诗歌都是文辞和音乐的结合体,特别富于歌唱性,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吟诵诗歌的传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自古以来就承担着重大的教化功能。孔子曾认为君子培育的方法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修身的步骤应从学诗开始,立身于礼,最后成性于乐,把音乐当成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莲南小学在开展中华诗教的过程中,坚持将“诗礼乐”融合,以优美的诗乐融入课程及相关仪式活动,将德行的培育寓于乐的形式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文明有“礼”的现代人。
文:谢粤蕾 鞠淡宁
学校供图
编辑:谢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