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广告协会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湾财社主办,王老吉年度冠名,国家广告研究院、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的中国智媒营销大会·未来金理奖全国大学生IMC(整合营销传播)大赛自9月6日正式启动以来,在高校广告、传媒、营销类专业师生中反响热烈,大量学生展现出较高的参赛热情,并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
本次大赛以个人为参赛单位,要求参赛者独立提交整合营销传播方案,对学生而言乃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大赛评审团将从媒体、企业、营销机构、学术机构的不同视角,分享各自对比赛要素的理解,助力学子们交出切中大赛评判标准的优秀作品。
评审团采访将以Q&A形式分期推出,首期邀请的是来自媒体方的评审,其中既有转型成就突出的机构媒体代表,又有受到年轻人广泛喜爱的社交媒体代表。从媒体的角度,会如何理解智媒营销、如何评判方案优劣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智媒营销大会·未来金理奖”
本轮问答评审专家Q&A
Q1:作为“中国智媒营销大会·未来金理奖”的评审团成员,您会从哪些维度来评判选手的参赛方案?怎样的方案可以称为优秀?
陈文定:
我首先会评判方案的逻辑,整合营销方案与单一产品营销方案的区别在于,需要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将不同产品整合串联起来,层层递进地达到传播的核心目的,这条逻辑反映了创意策划者对传播链条的理解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其次还会看方案的洞察,是否能够抓住品牌的痛点、受众的痛点;最后一定会看商业模式,我们这场比赛更注重方案的转化和创收能力,创意策划者需要对产品变现链路有清晰的规划。
如果能看到一份逻辑清晰有序、洞察精准独到、商业模式完整的方案,我想它就是优秀的方案。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这三方面中做到一两个亮点就很值得肯定了。
美奈子:
我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评判参赛方案:
1. 创新性:结合现在的市场及传播特点,能够不断去创造新的整合营销玩法,引领新的趋势,让趋势成为新的消费可能。
2. 生意视角:能够解决品牌的生意核心目标,在整合营销方案中,在人群、场景、品牌价值、产品销售等维度上有转化。
我认为,有解决了生意痛点需求的方案就是一个好的方案,我们既要看到感性的故事创意,也要看到数据的转化结果。
Q2:基于市场和企业真实需求,您期待在方案里面看到什么内容?您又将从哪些方面提供建议,让参赛选手的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曹丰:
现在年轻人上岗给市场注入了不少活力,他们对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的运用更加娴熟,重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感,希望有机会能看到数字化和传统营销融合的交互。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和收集反馈,及时调整方案,注重可持续性,考虑长期与用户建立关系。
宋琛瑶:
首先,大学生既是策划者,也是消费者,我希望看见更深刻的受众洞察。其次,希望有更多年轻、独特的创意展现,不管是有吸引力的内容、传播渠道组合还是有趣的落地活动等。
对于让方案有操作性,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到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目标和KPI。始终牢记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并尽量给出数据支持,不仅可以帮助策划者自己更好地做内容取舍,同时也能够让评审团更直观地了解营销效果,提高说服力。
二是营销规划的整合与协同。利用各种营销方法工具,给出渠道规划、传播节奏的理由,让方案的整体与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Q3:您觉得参赛的大学生们在本次大赛中能获得什么?最应重视的部分有哪些?您的建议是?
侯燕: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以致用的机会,让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变幻莫测的实践有效碰撞,拓宽知识的边界。
在制定营销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回归初衷,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考虑是否能落地执行,而不是浮于创意表现“徒有其表”。
建议学生们大胆创新,不要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尝试寻找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杨昊翔:
希望大学生能够了解商业逻辑,提升关于“一件商品是如何影响大家的生活”“生产这件商品的人们想要实现哪些目的”等职场化的认知。最应重视的是寻找生活的真相,和商业的本质。
Q4:您认为目前乃至未来,品牌经营和整合营销领域需要怎样的“金理”人才?您对于培养既懂营销又能做好创收的综合型人才的建议是?
宋琛瑶:
我认为优秀的“金理”人才,有三个“金”属性:
“金技能”:全面的营销知识,了解市场、消费者和竞争情况,会使用营销方法、数据分析工具等,并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方案。
“金创想”:敏锐的市场及行业洞察力、创新思维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能够提出新颖、有创意的营销策略和方案。
“金行动”: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执行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各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合作,并能够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营销活动的顺利落地。
对于综合性营销人才的培养,我认为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跨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造业内沟通场景,多分享行业最新动态、趋势和发展前景、经验和资源。像“未来金理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营销人才的培养皿。
杨昊翔:
营销因媒介变化产生变化,但是本质上不出其右。当下乃至未来,品牌经营和整合营销领域的人才,需要的技能愈来愈多,但是更需要的是“初心”和洞悉商业和生活的本质,不随波逐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独立的思考非常有必要。培训这样的人才,需要诸如我们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有机会实践起来。
Q5:您认为本次大赛对智媒营销领域未来经营人才的挖掘和培育,能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
陈文定:
“中国智媒营销大会”是南都近年倾力打造的智媒营销调研、评价、交流一站式平台,“未来金理奖”则是在此基础上针对年轻态营销这一垂直领域开发的全新IP,我们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智媒营销青年人才培育孵化的重要基地。
这场大赛的作用主要在于链接,链接校园与企业,链接理论与实践,打通课堂学习-课外培训-赛事实践的链路,形成校园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侯燕:
“中国智媒营销大会”和“未来金理奖”提供了一个双向价值通道。大学生通过参赛,与市场进行有效链接,让知识在实践中印证,让实践的经验反哺知识的渗透。
Q6:您认为媒体平台/机构在企业品牌的营销创收之路上扮演着什么角色?如何才能发挥媒体在智媒营销领域的独特优势?
曹丰:
媒体平台/机构是沟通者,更是代言人。媒体平台/机构通过提供广告投放、品牌合作、推广活动等方式,帮助企业增加品牌曝光度和知名度,吸引潜在客户并促进销售增长。同时,媒体平台/机构可以了解目标受众,精准定位;创新广告形式,引起关注;利用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美奈子: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流量驱动的营销时代已逐渐成为过去,未来品牌需要与用户共创价值。一个好的平台生态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也一定是平台、商家和用户共生共创而来。小红书一直站在用户的视角下,通过“人群、场景、趋势”的营销玩法,为产品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品牌链接美好生活,让好产品生长。
上述六位评审为大赛送上了自己的寄语:
细细品读评审大咖们的锦囊与建议,针对性地优化自己的作品,做好最后的冲刺,相信同学们都能充分展现自我能力,在大赛中得到全方位的成长。
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7日。参赛者需在截止时间前填写报名表,并在命题库中选择一个命题进行参赛,形成一份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提交至指定邮箱:
zhimeiyingxiao@nandu.cc
邮件主题统一以“学校-姓名-所选命题”命名。
扫码下载大赛报名表及命题↓
扫码加入大赛交流群
可以获取赛事相关资料
有疑问可随时咨询⬇️
也可以添加小南2为好友(ID:ndxnkt2)
备注“未来金理奖”加入赛事交流群
获取最新赛事信息
添加好友人数较多,请耐心等待通过~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出品方:南方都市报 N视频 湾财社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陈文定
总策划:陈文定
视觉设计:关健明 金国华 罗锐 刘妍妍 张博
项目统筹:刘晓雨 谢琛
项目执行:陈泽南 蔡文静 黄莉佳 詹晓赞 李睿涛 房琬 黄冠华 王加 胡嘉颖 周月 张文新 徐菲霞 徐莉 王泽森 程亚娟 罗德良 黄翠萍 实习生郭苇洁 蔡宜芝 潘嘉怡
编辑:卫志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国智媒营销大会·未来金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