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广东将建成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上百个

南方都市报APP • 跨粤
原创2023-10-11 16:40

南都 记者马辉 通讯员林荫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到2035年,全省将建成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山地公园和郊野公园100个以上。

图片

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讯员供图

日前,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重点打造“三园两中心一示范”,具体包括: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水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一批示范性保护地。

广东省林业局透露,到2027年,广东将设立南岭国家公园,完成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阶段工作任务,原则上每个地级以上市建成1个示范性自然保护区和1个示范性森林公园;到2035年,全省将建成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山地公园和郊野公园100个以上。

图片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勇强 摄

《行动方案》要求,推进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需坚持生态优先,系统保护;系统治理,科学修复;示范引领,全面提质;共建共享,和谐惠民的基本原则。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以国家公园、示范性保护地、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地区代表性植物园等为建设重点,打造绿美保护地示范样板。

《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建设内容,包括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和丹霞山国家公园、建设一批示范性保护地、构建区域性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强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对各项任务内容的建设水平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保护地管理机构领导干部和地方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出台符合广东特色的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的政策文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绿美保护地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自然保护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修复研究,广泛开展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建设成果宣传,形成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广东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快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区域性物种迁地保护体系,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编辑:马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