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习惯抽烟可以理解,公共场所忍不住该罚照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10-11 22:43

近日,有网友反映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退休教授王德峰在参加讲座时,在台上公然吸烟。10月10日,深圳卫健委发文介绍事件经过。据了解,上述一事发生于今年6月9日,王德峰教授受邀到深圳某活动开讲。网络视频显示,王教授坐着边抽边讲,主持人与其当面交流时还主动帮忙递烟。

在公众场合吸烟非小事,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吸烟,更是一件值得追究的大事。近日,有市民将此事投诉到深圳市控烟办。10月8日,深圳市南山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来到涉事地址调查取证,执法很快也有了结果——执法人员依据《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第三十八条,对活动主办方深圳市华董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出警告,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据媒体报道,王德峰教授近年以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脱口秀式讲课风格,成为“网红哲学大佬”。与他的哲学金句一同“出圈”的,还有他烟不离手的习惯。放在过去,教授讲课时抽烟可能会被视为知识分子的个性,一个人如果才华横溢,外界总是会倾向于容忍他的一些性格或者行为上的小缺陷。所以,如今教授因为讲座吸烟而引发批评,主办方还因此受到警告,这一幕的出现多少会让人有些吃惊。

但细想一下这一波执法也在意料之中。一来,抽烟不是“个性”,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抽烟,是会影响他人健康,且给人带来不适的一种行为;其次,公众场合禁烟已经成为全民共识,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抽烟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当然,更重要的是,相关执法也开始认真起来,无论你是教授还是普通路人,都要遵守相关规范。而相对来说,名人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督,执法只会加强不会放松。

今天对于那些在公众场合的吸烟行为,显然容忍度更低了,在路上吸到二手烟,忍不住会埋怨几句。而在重要的公众场合,如果遇到名人公然吸烟,恐怕大家都会较真起来,未必所有人都会投诉,但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一下,或者在朋友圈吐槽几句,显然会成为家常便饭。大家之所以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新文明——过去大家和烟民和平共处,主要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文明意识,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吸烟,就和在公交车上大声说话一样自然。如今,文明在演变,社会对于个人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吸烟,都有所讲究,吸烟行为受到了更多的约束。无论是烟民还是非烟民,都逐渐接受了这一套规范。

可能这一次经历会让王德峰教授有些尴尬,甚至他也会有些不解。毕竟,如果换一个地方,在讲课或者聚会的时候,他可能仍然会保留这样的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并不会引发什么后果。如今在深圳这样一个活动却吃了苦头,这说明什么?正如深圳市卫健委在文中所提到的,“王教授哲学讲得好是一回事,在公共场所违法吸烟又是另一回事。”“我们欢迎教授下次再来深圳讲课。但是:烟瘾再大,也请您忍一下。”

但愿王教授可以适度调整一下自己的吸烟习惯,讲课的时候不抽烟,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教授也要与时俱进。 □ 李建国

编辑:张子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