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茂名市气象局局长:粤西最大无人岛将建成全国首个气象岛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10-12 18:23

粤西海面上,“碎浪拍岸”与“风平浪静”同时交触于一座秘岛。这座没有水、没有电,偶尔能看见几只山羊在草坡上晒太阳的海岛,是粤西最大的无人岛、茂名第二大岛——大竹洲岛。2021年12月,大竹洲岛获批“海岛使用权证”,成为我国首个获得“气象岛”不动产证的无居民海岛。

图片

全国首个获得“气象岛”不动产证的无居民海岛——大竹洲岛。

据介绍,大竹洲岛占地约500亩,距岸约5公里,处于四面环海,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海洋代表性环境中。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而大竹洲岛正处于夏季风爆发后,水汽由印度洋经南海输送到我国大陆的通道上,同时也是台风、海雾、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高发区。在此建设一座海洋气象观测基地,可助力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工作,为我国海洋气象科学发展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

气象部门表示,未来,大竹洲岛将打造为中国首个“气象岛”,建设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打造国际一流的野外试验基地、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合作前沿。

第34个“国际减灾日”,南都记者专访茂名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悦国,邀请汪局分享经过近八年的筹划,围绕南海海洋气象灾害的变化多端,大竹洲岛海洋气象观测基地将如何构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中的“海岛线”?同步又将如何进一步建设成为“世界先进海洋科学实验岛”?

01 /

大竹洲岛国家南海区域最佳海洋气象观测地点之一

南都:粤西其实有很多的无居民海岛当初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选择在大竹洲岛建设海洋气象观测基地?

汪悦国建设大竹洲岛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最主要还是防灾减灾的需要。大竹洲岛处在主要的季风带里,是台风、暴雨、强对流、海上大风、海雾以及破坏性海浪和风暴潮的多发区,其中,每年会受到大约1.6个热带气旋的直接影响。同时,冬天经常会出现近海强风,包括强冷空气也常常出现,渔民出海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即便是夏天也经常有海上强对流天气,有可能会导致海上伤亡事故的发生。所以,基于防灾减灾,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而大竹洲岛非常适合开展台风等海洋灾害性天气的观测研究,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南海区域的最佳海洋气象观测地点之一。 

其次,也是为了拓展博贺基地(博贺海洋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观测空间。博贺基地是在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可使用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海上观测场。所以,为了进一步补充观测空间,增加海洋气象相关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种类,就需要拓展大竹洲岛来做平台支撑。

图片

安置在大竹洲岛上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箱。

再者,我们国家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气象在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实施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加深对海洋气象的研究,气象科技创新发展也要走实现自立自强的道路。在大竹洲岛建设一个海洋气象观测基地,可以为我们国家的海洋和大气探测技术,以及海洋气象科学研究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

02 /

大竹洲岛用六年时间办理全国首例海岛使用权证

南都:大竹洲岛之前,我国并无办理海岛使用权证的先例。而从2015开始谋划建设,到2021年获批使用证大竹洲岛光办理用岛手续就用了六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汪悦国记得在2015年底,博贺基地顺利完成验收后,我们发现岸边基地的业务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局限,当时就提出来能不能谋划就近的大竹洲岛来作为基地的一个延伸。经过两年的调研规划,我们在2017年编制了大竹洲岛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2018年到2021年,我们又经过多方努力解决了大竹洲岛的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到2021年12月份,大竹洲岛终于获批使用证。

办理用岛手续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一方面,大竹洲岛是我们国家首个气象用岛,涉及的审批环节非常多,包括像海域环评、通航安全、通航条件、林地使用等等。不过,我们气象部门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办理经验,所以还专门成立了工作组,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怎么去办手续。工作组经常是加班加点赶资料、送材料,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勘察,还不得不顶着风浪出海。

图片

大竹洲岛海洋气象观测基地气象工作者在岛上开展野外探测。

在以前,我们只能乘坐小木船去海上勘察,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风浪非常大,渔船一路都在上下颠簸。在波谷的时候,感觉周围都充斥着海水;在波峰的时候,又感觉周围仿佛都是天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闯进“龙宫”一样。有很多同事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就因为身体不适应而导致晕船,吐得一塌糊涂。不过,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也不觉得害怕了。还有就是别看大竹洲岛远远看去,树木葱茏,但是真正上岛往里走,你会发现大部分地方都被枝杈和灌木“包裹”着,而且基本上是看不到天空的,那些我们平时看上去很矮小的树木,在岛上基本上都能长到一两层楼那么高。

比如我们常说的野菠萝树,平时在大陆上看到的都偏矮,通常情况下没有超过常人身高的,但是在岛上,你就会发现有的野菠萝树能够长到约有两层楼高。有一次为了勘察,我好不容易走进了树丛里,返回的时候就想找找有没有方便的捷径可以走,结果发现走了好远的路也找不到捷径,但是又不敢走回头路,就只好找根竹棍铺压在树顶的藤蔓上,沿着那根竹棍爬行。开始的时候还挺顺利,结果后面正爬着,那根竹棍突然断了,我就掉到野菠萝树丛下面去,头顶被叶片盖住,当时还真就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现在回头来想想,我们大家都很自豪,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03 /

大竹洲岛将打造为全国首个“气象岛”

南都:今年六月,大竹洲岛海洋气象观测基地建设正式进入到实质性施工阶段,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建设规划?

汪悦国经过近八年的谋划,终于在今年的6月30日,随着配套码头正式开始施工,大竹洲岛的建设也开始进入到实质性的施工阶段。目前,大竹洲岛建设项目已经纳入中国气象局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二期工程和广东省“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首期投资为0.8 亿元。

总体上,大竹洲岛一共规划了6个观测试验场,将分不同的功能,布设相应的设备。这样一来,在观测场的基础上,不仅有对天空的立体观测,还有对海洋的观测,观测的内容则包含了目前海上已有的全部观测要素。同时,我们还将建设一个长45米、宽12米的配套码头和全岛环岛道路。另外,我们也将依靠大竹洲岛,继续向外延伸观测基地,在海岛的东面探索建设一个约4万平米的海上综合观测场。

此外,我们也设想在将来可以把大竹洲岛打造成为一个海洋技术论坛中心,每年可以在这里召开海洋技术方面的国际论坛。除了科研之外,我们还计划把大竹洲岛打造成为中国海洋气象设备的考核测试中心,因为大竹洲岛不仅空间大,同时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海洋环境中,如果相关的海洋气象设备能够在此通过检验,那么在全国各地使用都基本能够适应。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德威

通讯员:王天巍 梁越 李子平 宋祖钦

编辑:张德威

1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张德威297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