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有哪些典型且易出险情的水浸区域?为做好应对强降雨期间引发的城乡内涝问题,惠州市住建局近日专门梳理形成《城市易涝点情况一览表》及全市易涝点分布图,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注意防范。目前惠州全市共排查出易涝点130个,完成整治65个,未完成整治65个(高风险易涝点5个,中风险易涝点60个,其中:惠城31个,龙门16个,惠东7个、仲恺2个,博罗4个,大亚湾3个,惠阳2个)。
惠州市住建局:
今年已完成清疏管道8.2万米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惠州累计完成清疏管道8.2万米,清疏集水井约3.2万座。该局先后开展15次城市易涝点调研检查工作,建立惠州市内涝风险防治智慧平台,强化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机制。
一些老的水浸黑点治理处理不及时、不彻底,一些新的水浸黑点又涌现出来,给市民出行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惠州市住建局公布的惠城区31个易涝点中,桥东街道东平村窑头村小组会议室旁因地势低洼,历史积水深度0.5米;汝湖雅居乐白鹭湖大道广惠高速路桥涵洞因管径偏小,历史积水深度0.3-0.4米;汝湖金泽物流园2期因雨水系统不完善,历史积水深度0.5米;江南街道秧脚凹隧道口因地势低洼管道老旧,历史积水深度0.3米。
惠州市水利局:
已实施150公里堤防达标加固
据惠州市水利局规划计划与建设科长江万军介绍,近10年来,惠州市水利部门实施了惠州大堤南堤、北堤、东堤等约150公里堤防达标加固,建成或提标升级一批泵站、水闸等水利设施,市中心区达到防御外江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县(区)中心区基本达到防御外江(海)50年一遇洪水标准,主要中心城镇的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极大提升了全市洪涝灾害抵御能力。
目前,赣深高铁惠州北站片区防洪排涝工程、西枝江堤防(永良围和三联堤)达标加固工程、淡水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一期)、永汉河防洪提升工程(一期)、公庄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加快完善重点流域防灾减灾体系;白花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白花镇近10万人告别“一年一小涝、五年一大涝”的历史。
前些年,惠城区三环装饰城周边、螺仔湖南北街、火车西站三孔桥、汽车站、江北丽日、三新立交……每逢暴雨,这些地方都会成为积水重灾区。经过综合施治,这些曾经的易涝黑点治理后经受住考验,未继续出现“水浸街”问题。
惠州水务集团:
推进水口、马安等片区管网改造
南都记者从惠州市水务集团获悉,近年来,该集团积极参与治理惠州内涝问题,其中金山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水质改善和水利部分)、惠城中心区排水主管网病害修复项目、江北片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西湖环湖(龙丰、上排片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惠城辖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三期)和下角片区(菱湖周边)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涉及河南岸、江北、下角、龙丰、东平和水口六个片区,整治内涝点七处,目前均已完成整治,有效缓解内涝点水浸街问题。
为解决城市水浸街问题,惠州市水务集团一方面通过排水中心巡查、市民投诉等多渠道反馈,收集城市内涝点清单。另一方面通过惠城中心区排水主管网病害修复项目的实施,对惠城中心区1192公里市政管道进行管道内窥检测,对存在的管道病害情况进行分级分类,对淤堵管道进行清淤疏通,对存在较大病害的管段提前谋划修复,将城市内涝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截至目前,金山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西湖环湖(龙丰、上排片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惠城辖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三期)和下角片区(菱湖周边)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完工,正在推进项目验收结算工作;惠城中心区排水主管网病害修复项目完成形象进度93%,江北片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形象进度83%,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接下来,将在惠城区水口、马安等片区开展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缓解水口、马安两大片区的龙湖大道、龙湖市场、同福路、观湖路、德政路、湖滨路、大湖溪桥7处内涝点积水问题,尽可能缓解水口、马安片区雨天水浸街,影响市容市貌问题。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刘辉龙 陈实 蔡雯
记者统筹:黄海林 编辑统筹:易福红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海林 蒋奇政 田飞 杨振华 黎秀敏 郭秋成 李晓慧 实习生 李建阳
编辑:黄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