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绵城市规划已7年 为何还是内涝不止?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3-10-13 21:55
图片

多年来逢大雨水浸频现,惠州城市内涝如何破题?惠州2016年就出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何还内涝不止?南都记者近日采访了惠州水利、住建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专家,探讨惠州应如何“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结合渗、滞、蓄、排等措施

逐步提高城市市政排水防涝标准

      惠州地处南海之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城市防内涝压力极大。有业内人士指出,城市建设长期以来存在“重建设轻规划、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养”,排水系统由于其长埋地下而容易被忽略或轻视,当城市发生内涝时,才会想起排水系统的重要,然后用工程性措施来解决水浸内涝点的状况。但因没有针对城市排水防涝进行系统的规划,很多工程措施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往往会造成治了上游、浸了下游的现象。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惠州市住建、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有关专家对惠州市“水浸街”易涝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多次排查分析,提出要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对城市排水防涝进行系统规划,结合渗、滞、蓄、排等措施,逐步提高城市市政排水防涝标准。

“水浸街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的手段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采用简单的工程措施就可解决,有些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施治,才能永久性地解决。”据惠州市水利局规划计划与建设科长江万军等人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硬地化率的增加,暴雨频发对城市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经过排查,此前惠城中心区域黄塘片区水浸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周边污水系统不完善,污水支管网缺失,污水只能通过雨水通道排放,挤占了原有雨水通道;二是排水系统存在瓶颈,导致遇到暴雨时路面积水受顶托退水较慢;三是外部区域雨污合流水涌入加重水浸。 

此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违章建构筑物导致江、河、涌等城市泄洪通道被侵占,泄洪能力降低也容易造成水浸。

“水浸街的解决要多措并举。如采取让雨水通过下渗入、暂存等工程手段,让雨水在人工控制下有序、低强度通过雨水管道,这样可减少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即使在现有条件下也可适当降低水浸街程度。”江万军说。

惠州具有建设海绵城市良好基础

海绵城市是当下城市建设中一个较新的概念。2013年中央首度提出这一概念,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各地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并将部分城市列入试点。记者了解到,惠州虽没列入试点,但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行该项工作,将城市区域规划、道路和河道改造工程都逐步纳入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惠州是山水之城,河多湖多绿地也多,具有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基础。”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改变城市固有的建设格局,提高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对惠州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定义,海绵城市是一种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旨在让城市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像海绵一样有效吸纳、蓄渗和缓释雨水,控制雨水径流。

“惠州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戏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该负责人称,为加快惠州海绵城市建设进度,该局此前专门召开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推进暨培训会议,对相关设计施工人员在城市建设、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培训,还牵头编制 《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惠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根据相关任务要求,到2020年,惠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到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2016年,惠州市住建局出台的《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提出,要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结合渗、滞、蓄、排等措施,逐步提高城市市政排水防涝标准,重要地区防涝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

此次规划以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作为规划区域,总面积约为148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164万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规划新建雨水管网834公里、改建雨水管网46公里;规划新建8个排涝泵站、扩建6个排涝泵站;惠城区、仲恺高新区规划建设雨水行泄通道总长度为234.7千米;规划建设雨水调蓄设施60处。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对内涝积水点的治理规划。《规划》依据内涝点积水面积、积水时间和积水深度三个指标来确定内涝风险等级。其中积水面积≥30平方米,积水时间≥30、积水深度≥30厘米且内涝重现期P<0.5(年)四者同时满足为高风险,满足其一者至三者为中风险,无内涝记录的为低风险区。

据惠州市住建局当时排查统计,惠城中心区影响较大的易涝点共13处,分别是三环装饰城周边、螺仔湖南北街、火车西站三孔桥、汽车站易涝点、江北丽日、三新立交、红花湖路大岭路、鳄湖路易涝点、梅湖铁路桥下、麦地南金煌、环城西路易涝点、惠新东高级中学易涝点、黄塘路,这些地点均发生过水浸,有些路段甚至逢暴雨必淹。

该《规划》提出,要尽快明确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各河道的防洪标准,按标准完善各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建设。重点完善惠城区大湖溪沥、洛塘渠、鹿江沥、陈塘河、莲塘布水以及潼湖流域甲子河、梧村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工程。

加速污水管网建设补齐短板

“在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集聚过程中,部分城市设施的原有设计承载力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都将带来防涝隐患。”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称,雨季内涝是一个困扰惠州市民的问题,近年来,水浸街情况时有发生,轻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重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惠州在加速污水管网建设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把城市内涝治理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压实责任。

“我们在这些易涝点的排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外环境影响,比如说像惠城区,惠城区因为它东江水利枢纽的存在,造成外江水位偏高,底托了内河涌的水位,所以造成排洪不畅;第二方面就是老旧管网的病态严重,很多管网都存在一些淤堵,或者说混接这种情况。第三方面,因为我们整个老城区的防洪标准不高,大部分其实还是按照10年一个建设标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科工作人员黎勇伟说。

据了解,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立足于短期解决问题、远期根本治理,通过开展排水管网现状调查,同时结合前期摸查的城市内涝灾害相关情况,专门制定了整改措施形成《惠州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明确在年内完成其中15个易涝点整治,其余易涝风险点力争在5年内见明显成效。

南都记者留意到,该局制定的《惠州市2022年城镇排水、生活污水设施建设任务》提出,计划新建污水管网约236.38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约236.4公里,新建排水管网约78.72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何谓海绵城市?  

  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旨在让城市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像海绵一样有效吸纳、蓄渗和缓释雨水,控制雨水径流。

  成功案例

A  惠东县白花镇: “一年一小涝,五年一大涝”成历史

  “一年一小涝,五年一大涝”,白花镇是惠东县乃至整个西枝江流域洪涝灾害最多、灾害严重性最大的乡镇之一。

  2018年8月底9月初,白花河河水倒灌,整个白花镇被淹,受淹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88.4%,造成当地经济直接损失约5亿元。据影像资料,整个白花镇都变成了汪洋泽国,大街小巷都灌满了黄泥水。

HA06_HA06_0337@600_316.jpg

  惠东县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时隔五年,今年8月底9月初,受超强台风“苏拉”影响,惠东局部地区遭受强降雨,令人称奇的是,白花镇安然无恙,后经了解才知道,这要归功于民心工程——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惠东县政府于2018年底着手规划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项目,并于2020年9月8日完成省级立项,同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15亿元,建设内容有新开分洪河道3.9公里,建设堤防(含加固达标)17.37公里,新建排涝泵站2座、水闸6座、虎径截洪渠0.91公里,河道综合整治3.2公里。

  据惠东县水利局水利技术管理工程师朱亮亮介绍,该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为防洪排涝兼顾生态修复,防洪标准为镇区“20年一遇”,其他防护区为“1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如今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排涝站已经投入使用。

B 惠城区都田村共联卫生服务所附近

历史积水深度达0.8米  雨污水管网改造已见效

在惠州住建局公布的易涝点中,惠城区都田村共联卫生服务所附近因地势低洼,历史积水深度达0.8米。

10月9日早上10时许,天空下着雨,台风“小犬”虽然没有正面从惠州登陆,已连下两天雨,南都记者来到都田村看到地面上新铺的柏油路面没有积水,只隐约有一些雨水冲刷过留下的痕迹。

都田村新铺的乌黑的柏油路面,每隔几十米就有雨污水井盖。陈生粮油店就在都田村柏油路跟青年河交叉口的桥头。2017年,由于拆迁,陈生把粮油店从对面迁到了都田村青年河桥头,搬来第二年粮油店就被淹了,损失了3-4万。一家四口都靠这个小店维持生活,陈生看着离他档口只有几米远的青年河说。当时雨下的很大,看着路面的水“呼”的涨起来漫进粮油店,心急如焚。粮油店并没有买财产保险,几个月白干了。

华丰粮油米百货店老板娘徐大姐说, 2019年自己的店也被淹了,损失2-3万。只要一下雨,雨稍微大一点街道上的积水严重就开始往档口漫延,即使自己在档口铺了一层20公分的塑料网格箱也无济于事。

两扇长约5米的铁闸门,从青年河桥上看去特别显眼。据陈生等街坊介绍,此处雨污管网改造2022年8月开始动工,到今年6月份,都田村直通青年河桥的路全被挖开,重新修建了雨污管网直通青年河桥下。

 “雨污水管网整改了近一年时间,档口生意被影响很多。”徐大姐说,今年以来,不管是“海葵”“苏拉”台风,这里都没有再被淹过。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刘辉龙 陈实 蔡雯 

记者统筹:黄海林  编辑统筹:易福红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海林 蒋奇政 田飞 杨振华 黎秀敏 郭秋成 李晓慧 实习生李建阳

编辑:黄海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