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汽车市场曾经的一匹黑马,近年来,北京现代却陷入了销量暴跌、工厂出售、市场份额缩水的困境。
日前,由于存在起火风险,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备案召回1.07万辆汽车。今年以来,北京现代陆续出售旗下工厂成为行业焦点。9月底,北京现代将重庆工厂以25.8亿元底价挂牌出售,相较于8月的36.8亿元底价,短短一个月时间便打7折促销,足见北京现代对于资金回流的急切。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召回公告中提及的ISG起火隐患由于制造过程受损,或与北京现代出售工厂带来的品控下滑相关。对此,南都记者也采访了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ISG零件电路板的受损是由于供应商问题,还是在北京现代工厂内的装配过程中受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召回是由于相关配件的其中一家供应商的供应件有问题。”
起火隐患再度发生
事实上,就在去年6月,北京现代因合计召回超20万辆ix35、全新胜达汽车,一度被业内视为“召回大户”,召回的原因同样是由于存在起火的安全隐患。彼时,北京现代给出的说法是:“部分车辆的制动系统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
从本次备案的召回计划来看,北京现代将自2023年10月15日起,召回2022年11月14日至2023年7月2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第四代胜达、库斯途、第十代索纳塔、第五代途胜L汽车,共计10722辆。
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因怠速启停系统(ISG)的变速箱电动油泵控制器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受损,控制器内部可能发生热损伤,车辆发生火灾的风险增大,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投诉有所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根据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此次召回是由于供应商的问题导致,但今年以来,车质网等汽车质量平台上对于北京现代的投诉有所增多。
车质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现代旗下伊兰特车系投诉数量为131起,领动车系投诉数量为117起,途胜车系投诉数量为105起。而典型问题多集中在转向系统异常和发动机异响等。同时,对于车身掉漆和仪表台开裂等常见于库存车上问题的投诉也有所增加。
一再采取以价换量
从销量数据来看,北京现代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半年整体销量突破12万台,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七代伊兰特上半年累计销量53661台,同比增长27%;SUV双子星第五代途胜L和ix35上半年累计销量49693台,同比增长29%。
但被外界视为“北京现代的复兴重器”,瞄准紧凑型SUV细分市场的MUFASA沐飒,上市后的成绩似乎不尽如人意。新车交强险购买数显示,MUFASA 沐飒7月和8月的销量分别为2222辆和2643辆。
作为一款主打入门级和性价比的车型,这样的销量显然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SUV市场站稳脚跟。在发售初期,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以12万元左右的起售价力争让品牌重新回到消费者的眼前,但或许由于销量表现的原因,沐飒上新不到3个月就陆续在销售终端降价,价格更是一度低于北京汽车新魔方。
就在近期,北京现代更是进一步开启了“21亿厂家直补”,宣布沐飒再补2100元。尽管一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沐飒单车利润堪忧的同时,降价究竟能否有效提振销量,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
卖厂求生影响几何
事实上,巅峰时期的北京现代在国内共建有五座工厂,分别为:北京顺义一厂、二厂、三厂,河北沧州工厂和重庆工厂。其中,2015年动工,2017年投产,有着30万辆整车年产能的重庆工厂,无疑是当时北京现代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如今,重庆工厂已经停工两年。在首次 36.8亿元转让底价流拍之后,北京现代再度下调11亿元二次挂牌出售,以低至7折的价格为重庆工厂寻找买家。由于新能源汽车给行业带来的变革,闲置工厂尤其是燃油车闲置工厂,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寻找买家。
自2021年北京现代将历史最久的第一工厂转手给新势力车企理想后,今年以来,北京现代陆续出售位于沧州的部分发动机工厂设备和位于北京顺义的仁和发动机工厂部分设备类资产。据悉,北京现代的瘦身之旅还将继续。现代汽车集团CEO张在勋在今年6月谈及中国战略时表示,北京现代还将再关闭一座工厂、出售两座工厂。
待到这一计划完成,北京现代将只剩下一座工厂维持运行。卖厂求生的背后,是北京现代近年来大幅下滑的销量。
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现代的销量为25万辆,不及2016年巅峰时期113万辆的三成。大幅闲置的产能,让出售工厂成为北京现代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之举。
与北京现代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胞兄弟悦达起亚。2021年底,持有当时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的东风集团宣布正式退出,其所持有的25%股权转让给了江苏悦达,东风悦达起亚也变成了悦达起亚。
自此,起亚持续加大在华投入。今年3月,起亚在上海发布中国新能源战略与EV中长期战略蓝图: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实现EV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在多个场合,起亚全球高层频频表示:“确保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2023年也被悦达起亚定义为“正式进军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元年”。
面临转型阵痛的北京现代,急需一个机会从低谷中走出。但显然,这个机会还需要自己创造。
南都记者 于典 发自上海
编辑: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