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三季度贷款余额9.18万亿元,普惠金融等迎政策利好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综合2023-10-16 14:53

10月16日,南都·湾财社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深圳前三季各项贷款余额9.18万亿元, 同比增长8.9%。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金融支持深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固有力,经济金融循环不断畅通,为激活经济内生动能和活力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存贷款规模合理增长。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用好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贷款增加6730.95亿元,同比多增1201.76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87.5%,是前三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企(事)业单位本外币贷款余额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2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前三季度存款增加8390.30亿元,同比多增652.80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7%、42.3%,比各项贷款增速分别高14.8个、33.4个百分点。

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2023年1-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多项金融支持举措释放政策利好

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持续提升。深圳持续发挥“政银会企”四方联动机制作用,指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支持,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个百分点,余额占企业贷款比重55.6%。

普惠金融体系、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包括建设银行、微众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破千亿。今年下半年,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以地方征信平台为基础,在“深i企”APP上线“小微通”——深圳小微企业融资畅通工程,征信赋能打造小微企业融资可视化“链路”。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7%;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9.6%;1-9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开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有关负责人前往深圳证券交易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现场调研,问需问计,共商金融支持“良方”。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创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科技创新“20条”,推动构建“产业+金融+财政”协同发力的政策高地。截至2023年8月末,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0.8%、30.7%;获贷率分别为48.7%、55.1%,较2022年末分别提高1.3个、1.9个百分点。

制造业贷款合理增长。为抓住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等行业风口,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联合市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聚焦提升跨地区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和跨境金融服务效能、支持充换电设施高质量规划建设,持续推动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举措落地见效。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3%,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9.4%。

绿色金融持续发展。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配合深圳市政府赴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深圳教育、清洁交通、水治理、医疗卫生、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首笔深圳地方法人机构碳减排贷款成功落地,积极支持深圳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

重点区域跨境金融持续创新

深圳前海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跨境金融改革持续创新。

河套“科汇通”试点启动,科研资金入境获得新通道。在深圳外汇局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汇通”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中提到,允许境外科研资金直接汇入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为区内科研机构跨境资金调拨提供“绿色通道”,实现科研机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管理优化,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产业协作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前海30条”未落地项目落地,落地率达九成。在外汇局深圳市分局印发的《“前海港企贷”业务操作指引》中提到,符合条件的前海港资小微企业可在500万元人民币的限额内从境外银行获得人民币贷款。便利因净资产不足,不满足借用外债条件的企业,牵手境外资金,助力港企港人在前海创业创新。截至9月末,已有5家企业办理“港企贷”业务,融资金额合计2000万元。目前,“前海30条”涉及人民银行、外汇局职责的32项政策中,已落地28项,落地率达九成。

推进“前海30条”已落地项目扩面增效。推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激活政府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赋能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截至9月末,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完成12.4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实现深圳400多万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助力企业获得融资1903亿元。随着内地与港澳恢复通关,跨境消费持续升温,移动电子支付工具极大便利了港澳居民“北上”消费。截至2023年9月末,微信香港钱包和港澳版“云闪付”累计交易金额超38亿元。

采写:湾财社·智库研究员苏梦茹

   

编辑:苏梦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