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互利,携手同行!看外国政要学者眼中的“一带一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3-10-17 12:26
图片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蓝图变实景,繁华处处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筑梦丝路 数描十年”系列报道,以数为笔,聚焦“一带一路”上的基建项目、友谊之花、贸易硕果、湾区参与、世界声音五大方面,看在沿线国家的合唱协奏之下,这条“幸福路”如何从历史延伸向未来。

第三篇,看各国政要学者如何评价十年成就。

十年前,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描绘了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结下累累硕果。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外国人士如何看?他们有何感受和观察?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采集分析媒体公开报道信息,为你描摹各国政要、专家学者眼中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什么?

国外学者:是连接的桥梁,是合唱协奏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夕,不少外国人士接受媒体采访,积极表达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关注和赞赏。南都大数据院从媒体公开报道中采集数十位外国专家学者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进行语义分析发现,他们理解的“一带一路”,“桥梁”“互惠互利”“新型全球化道路”“国际合作平台”等成为高频词。更有外国学者表示,“一带一路”是各方的协奏合唱,是携手前行的阳光大道。

图片

匈牙利纽曼·亚诺什大学董事会主席奇兹毛迪奥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展现了未来的繁荣、双赢合作、和平与和谐,“特别高兴匈牙利能成为第一个加入倡议的欧盟国家”。法国席勒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从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协奏。这一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看来,“一带一路”对共建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倡议。

此外,还有外国专家学者联系古今,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给予积极评价。其中,委内瑞拉作家、国际问题专家罗德里格斯·格尔芬施泰因指出,“一带一路”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无意向外征服扩张,只为寻求交流互通,拓宽世界经济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带来什么?

外国政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受益良多

倡议提出10年,“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媒体公开报道中采集了数十位外国政要的观点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发现,“发展机遇”“合作共赢”“经贸合作”“基建升级”等成为高频词。在表述感受的词汇中,“高兴”“感谢”“赞赏”“自豪”等词汇出现的频次较多。

图片

多国政要高度认可过去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对欧亚互联互通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毛托尔奇认为,“能让152个国家紧密合作,这是很棒的倡议。这个倡议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和有吸引力的,十年来取得的成就都是实实在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表示,“过去十年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发现自己再次处于中欧运输走廊的中间位置。”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坦言,老挝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中“受益良多”,从减贫脱贫到建设基础设施、实现联动发展,中国倡议为老挝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各国政要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充满信心,对于即将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满期待。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认为,“这是一个不以金融投机为导向,而是以生产发展和设施联通为导向,实实在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论坛”。老挝国会主席赛宋蓬表示,相信在本届论坛上,各国将对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波黑前部长会议主席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则表示,“无论未来道路如何,我们始终携手同行”。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凌慧珊

数据采集分析:杨小旻

设计:何欣

数据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中新社、中国日报、国际在线、凤凰网、观察者网、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方都市报等

编辑:杨小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筑梦丝路 数描十年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