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源于唐,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几经兴废。岭南书院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潮,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的发展。近日,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获知,该馆获“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度青年文化人才创新项目)”资助的《近代岭南书院文献汇编》共四十七册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 《近代岭南书院文献汇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
书院集讲学、考课、著述、研究、藏书、刻书等为一体,其管理制度及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较大的不同。近代岭南书院是岭南地区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正如《粤东五大书院时务课艺·凡例》中提到的“粤东为人文渊薮,书院尤英才萃聚之区”。
近代岭南书院所培养的各类人才不胜枚举,所编著刊刻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张淑琼副研究馆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代岭南书院文献汇编》是一部地方历史文献丛书,旨在搜集整理、抢救保护近代岭南地区书院文献。此专题丛书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为基础、海内外其他公私藏书为补充,汇辑近代岭南地区,包括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琼州府、罗定州、连州、嘉应州各书院相关的专书(成本、成册、成卷)文献,包括院志、学规、章程、答问、课艺(课卷、课题)、名录、藏书目录等共八十余种。部分课艺总集涉及书馆及学堂,一并收录。为便于读者查阅,首册列全编总目录,每册再列该册目录;每种文献于篇扉著录书名、著者、版本及底本收藏者。
据张淑琼介绍,由于岭南地区书院遍布广东各地,建院背景庞杂,办学时限长短不一,所留存史料多少不均,加之这些史料年份久远,且受存藏条件所限,急需加以抢救、保护、整理和研究,因此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岭南书院的文献史料,将相关的稿本、抄本以及有一定价值的刻本、印本等汇编成册,影印出版,供学人研究,将有助于深度发掘岭南文化内涵,进而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客观定位岭南文化。“这次收录的文献中,一些书院的课艺文献,也就是学生的课卷和课题,在过去是比较少见到的。”
2. 收录文献:《学海堂课题》不分卷,(清)学海堂编,清富文斋刻本。
3. 收录文献:《粤东五大书院时务课艺》四卷,(清)任世杰辑,清光绪二十八年石印书局铅印本。
南都记者在查阅丛书的总目时发现,丛书涉及的近代岭南书院包括莲峰书院、文澜书院、广雅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粤秀书院、双桂书院、越华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凤山书院、景贤书院、丰山书院、金山书院、棉阳书院、崇文书院、端溪书院、星岩书院、蔚文书院、连山书院、梅东书院等,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书院。据悉,丛书所收录文献按清道光《广东通志》所列府州县顺序,依书院所在地编排,所在地相同的不同书院按书院创建时间先后排序。同一书院的不同文献按院志、学规、章程、语录、课艺(课卷、课题)、名录、藏书目录等排列。有明确印行时间的文献在前,并按时间先后排列,无明确时间的文献排后。涉及两所或多所书院的文献排最后。
张淑琼指出,《近代岭南书院文献汇编》所收录文献系统反映近代岭南书院的历史文化、规章制度、讲学活动、学术研究、藏书刻书等情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梳理岭南历史文脉、彰显岭南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独特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传承岭南历史文化、建设当代岭南书院和岭南文化高地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朱小雨 通讯员 苗苗
图片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