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南州隽赏——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展
展期:10月8日-11月5日
地点:广东财经大学“正空间”文化艺术中心
该展览堪称一部简明的近代画史:既有海上吴昌硕,也有北漂齐白石;有“南张北溥”的张大千、溥心畬,也有“康梁”齐名的康有为、梁启超;有以吴湖帆、王个簃、刘海粟、程十发为首的海派,也有高剑父、高奇峰、关山月、黎雄才为首的岭南画派;有新时期李可染、陆俨少的壮丽山水,也有黄永玉、黄胄的清新小品;此外,章太炎、沈尹默、顾廷龙、郭沫若、启功、赵朴初等学人书法,亦是本次展览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羊城礼赞——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展
展期:10月10日-10月20日
地点:广州画院美术馆
“羊城礼赞——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展”汇聚省内外百位知名国画家、油画家以及青年画家,他们从深邃的岭南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在广州城市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挖掘素材,作品聚焦代表广州云山珠水的场景约100个,以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的形式创作出彰显岭南气派的时代力作,最终以写意国画和写实油画两幅逾百米的长卷呈现,是广东美术重大主题创作的又一次重要补充。
从雕塑物到数码物——2023雕塑与数字媒介艺术邀请展
展期:10月13日-11月8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北通道展厅及5号展厅
作为2023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术周的组成板块,本次展览基于雕塑专业的学术背景,聚焦当代数字媒介,将“雕塑物”与“数码物”的概念链接起来,探索物质与非物质的边界,重识肉身感知与数字再造的异同,讨论信息时代与网络空间中的人际重塑,思考新技术下的当代雕塑观念何以构建。从定义与逻辑,到认知与表达,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探讨了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全新特质和多样化可能性,并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殊途同归,对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生命本身投注以关切的目光,以作品为载体,提出问题,亦抛出寻获答案的线索。
“塑”说非遗——广州雕塑院主题雕塑展
展期:10月18日-10月30日
地点:广州市文化馆翰墨园二号、三号展厅
为更好地推广宣传非遗,讲好非遗故事,广州雕塑院与广州市文化馆联合举办“塑”说非遗——广州雕塑院主题雕塑展,积极探索“非遗+雕塑”叙事方式,运用雕塑独特的空间语言,建构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对话,创作了一系列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非遗主题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复现与再造了多项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场景,通过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串联起艺术家视角与非遗记忆,旨在发挥艺术的力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的岭南非遗故事,展示广州非遗的独特魅力,挖掘本土文化精髓内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可能性和当代价值。展览分为“溯广府文脉”、“粤韵展风采”、“武艺见真章”三个篇章,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专统技艺,民俗等9大非遗项目门类切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诠释提供另一视角,开启一扇感受和读懂广州非遗的新窗户。
万物,相互蕴含——杨国辛个展
展期:9月23日-12月18日
地点:自然和谐艺术馆(和美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是杨国辛教授在自然和谐艺术馆推出的“一个隐者的时间之书”之后,呈现的第二季展览 “万物,相互蕴含——杨国辛个展”,由和美艺术中心主办,樊林女士担任学术主持,并由许晓玲女士策展。“万物,相互蕴含”展览是日日夜夜的记录,呈现艺术家杨国辛教授创作的近百幅“日记体”作品,这些作品,有着更为色彩斑驳的场景,每件似乎都有新的领悟、新的记忆,凝重中透着温暖的明朗,记录着关于人生、社会,世界的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的杨国辛教授,是中国少有的能同时驾驭多重传统与当代媒介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涵盖油画、影像、陶瓷以及数码艺术,作品均具有明显的辨识度。
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
展期:2023年9月26日-2024年1月7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得益于道教全真派的积极倡导,永乐宫始建于1247年,历经七百余年的岁月起伏,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官式建筑群。本次展览依托151组222件(套)展品,涵盖建筑构件、造像碑、彩塑、纸质文献、拓片、档案等,分为“煌煌巨制”“金碧庄严”“遗珍重光”“神人仙仗”四个部分。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运用,再现了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壮阔,全力打造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对永乐宫所蕴含的道教文化意涵进行更丰满立体的解读之余,向观众呈现永乐宫壁画的细节之美,将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有机结合,“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广东彩 世界风”——在广州博物馆感受清代广彩的华丽
展期:2023年9月28日-2024年2月25日
地点:广州博物馆
广彩,清代以来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期,盛于乾隆、嘉庆,是应海外市场之需出现的外销瓷品种。广州博物馆经过20多年的铢积寸累,目前已拥有馆藏广彩瓷1500多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有484件/套,并形成年代序列完整、种类丰富多样、时代风貌鲜明的藏品特色。本次“广东彩 世界风”特展甄选其中的153件/套清代广彩精品展出分为“开炉烘染 应需而生”“多元实践”“堆金织玉 风格转变”“且歌且行 历久弥新”四个部分,展示广彩的创烧历史、工艺发展轨迹和文化价值,展现广彩不断融合中西制瓷工艺并创新发展并随各国商船遍及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明的历程。
广州印迹——古城新绿书画展
展期:10月13日-10月19日
地点:荔湾湖海山仙馆
花城盛夏,千年葱郁。广州市政协致力用“广州印迹”系列展览呈现“广州美丽”,讲好“广州故事”、分享“广州经验”。本次展览是系列展览的第二展,由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和广州市政协书画院联合举办,邀请各区政协书画家参与创作,以书画艺术形式展现广州的百草丰茂和城貌风华,展览荟萃岭南书画名家及各区艺术新秀百余件佳构,艺术家们将对千年古城的深厚感情倾注于笔触,所画树木皆为广州百年以上珍稀古树,更见证美丽羊城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历程。纵观展览之作,可见汪洋恣肆的泼墨挥毫苍苍古榕,可见娟秀工笔精妙描绘漫藤枝干,硕硕古木棉花红燃纸面,累累老荔果垂坠画卷,驻目凝视,神思飞逸,豪情奔迈,可一览南国丰饶富庶的生态和人文,倾注建设美丽城市和美好家园的深厚情怀,向外界充分展示出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生动反映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古老和新兴。
穿越时光的连接:广东与新西兰民间交流图片展
展期:10月14日-10月31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
本次展览由新西兰驻广州总领馆和广州图书馆联合举办,共展出47张图片,分为两个部分:广州与奥克兰的友城关系;广东与新西兰之间的历史渊源。广州与奥克兰于1989年2月缔结为友好城市。结好以来,两市交往密切,在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本次展览重温交往故事、打开时空记忆、再现历史瞬间,对于激励两市传承友好情谊、共谋美好未来意义重大,努力促进了两地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文化产品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交流互鉴,并促使两地进一步弘扬传统友谊,深挖文旅、人文等领域合作潜力,打造更有内涵、更加丰富的务实合作新格局。
——深圳——
Reshape 重塑——王志新当代艺术展
展期:9月30日-10月30日
地点:祥山艺术馆一楼展厅
王志新的当代艺术展“Reshape 重塑”正在祥山艺术馆展出,展览由冯小瑞策展,沈敬东担任学术主持,展出王志新的油画及雕塑作品60余件。艺术家王志新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技巧和构图手法,加入松树、瓷器、太湖石等元素,创作出具有空灵感的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世界、人生和情感的理解和思考。王志新现阶段的创作,吸收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元素和意象,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如他通过对松树形象的创作与对太湖石的重新解构和重组,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
展期:9月29日-12月17日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层综合展厅、A1展厅、B1 展厅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是两馆自落成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当代建筑师个展。作为MAD建筑事务所创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翔实、最重要的一次展览,它在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立体地呈现MAD成立近20年来的52个重要项目。展览希望通过对不同维度内容的展示和发问,开启人们对城市、社区、建筑、人文、自然之间联动关系的探讨和思考,让公众在探究各自内心的同时,也展开对未来生活和城市的想象。马岩松撰写的展览序前言:“建筑和城市不是抽象的科学技术,而是生活发生的真实场景,建筑是关于感受,氛围和时间的。建筑是活的,带有生命的特征,也因此而充满能量:流动、动态且不确定。建筑作为人造物,在工具与艺术层面都是人内心的一种外化和延伸,反映了我们对外部世界、历史和未来的态度。主观而各异的外化过程产生了多样的声音,诠释着和谐共鸣的最佳样貌。”
第十八届“吾城吾乡”摄影年展
展期:10月10日-10月29日
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一楼A、B展厅
“吾城吾乡”摄影年展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与深圳市职业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其学术定位是保存深圳发展轨迹、建立一份“视觉档案”,旨在“记录深圳生活,讲述深圳故事,感受深圳气息,传递深圳心情”,引导更多摄影人深入关注城市发展变化,客观记录城市群体的生存状态,追寻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脉动与文化现象,凝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弘扬创新精神。本年展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特殊产物,具有深圳本土的文化特征,有利于促进深圳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市民对城市文化和视觉形象表达。本届展览共收到56位摄影师和爱好者的97组(5100幅)作品,其中年龄最大的摄影师76岁,年龄最小的14岁。经过评委两轮评选,有13人、260幅作品入选年展。
——佛山——
大湾区艺术名家系列邀请展之——坐看云起·李绪洪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10月13日——10月24日
地点: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艺术领域合作,充分利用大湾区各城市同属岭南文化圈和海内外多元文化融合等独特文脉渊源,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的独特文化生态,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特别主导策划大湾区艺术名家系列邀请展,展示粤港澳大湾区著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牵线搭桥,塑造湾区特有的人文精神。李绪洪先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著名艺术家,多能独诣,擅山水,兼花鸟,专建筑设计,作品借自然造化写胸中逸气,时而重彩纷呈,时而水墨淋漓。画如其人,一切画面都是他博学多才的艺术再现。他将建筑学、文博学等美学内涵融会到其作品里面,构图立意别出心裁,水、墨、色,厚、灵、变,各种元素自然贯通而相得益彰,画面既有中国水墨的简朴,也有西方油画的古丽,自成一格。
山川悠然——谢进川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10月14日-11月3日
地点:燃灯山房
本次展览是著名画家陈太一的学生谢进川第一次个人画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谢进川就是一个“肯攀登”的人,他从学院派的写实风格到传统的工笔设色、没骨写意,写生、创作,一路跋涉,他的山水、花鸟画包括书法,妙处可圈可点。谢进川的画透出的某种力量会把观者的思绪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意识层面上。青山对峙,绿树滴翠,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他能充分运用笔墨线条,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等工具灵活多变的特殊性能和个人感性,使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形成绝妙的韵味十足的艺术线条美。
——珠海——
山海新韵——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展期:10月14日-10月24日
地点:诚丰美术馆
山水画以山水之形体现山水之道,以山水之形传写山水之神。古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客观结合,既表现自然,又能得于心源,传情达意,怡悦自我、陶冶性情。到了现代,山水画的笔墨、造型、构图等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解放,艺术家化笔墨、景物为情趣,更好地表达了自然美景带来的视觉享受。本次展览由珠海市美术家协会、珠海市中国画学会、珠海开明书画院主办,呈现60件山水画作品,透过他们的作品能够感受中国山水之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既有经验丰富的老画家,又有活跃的国画新秀,他们的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较好地体现了本土艺术的学术性、观赏性和时代性,为广大观众提供一场文化盛宴。
——香港——
追杀TV / Killing TV ——关于电视的当代艺术展
展期:9月27日-11月19日
地点:香港·大馆 F仓一楼
过去数十年,电视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大众媒体之一。直播和广播的出现主导了我们的消费资讯、新闻和娱乐的过程。与此同时,电视亦大大影响了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开始实验各种围绕电视文化的形式。由秦文娟、梁玮珵共同策展的“追杀TV”群展正在香港·大馆展出,展览汇集了15位来自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艺术家,探讨当代艺术与电视之间的互动,并邀请观众踏入艺术的实验领域,发掘超越常规的形式和设置。本次展览从记录行为艺术的录像作品到雕塑装置,再到戏坊的电视节目和挪用的广告,深思当代艺术家从70年代至今,如何运用、颠覆和解构电视作为创作媒介和艺术实践的面貌。艺术家借此剖析身份、消费主义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等议题,以全新角度深入探讨电视对大众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尽管“追杀TV”群展的作品都透露着一股怀旧情愫,但这些作品鼓励我们从敏锐和崭新的角度,观察电视对大众心理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它是如何从根本上塑造了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
——澳门——
造化在手——故宫、上博珍藏恽寿平书画特展
展期:9月2日-11月12日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4楼展厅
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开拓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合作,历时多年举办“清六家”系列展览,并以本次展览作为收官之作。本次展览从恽寿平及其艺友、家人、弟子不同时期的180余件山水、花鸟及书法作品,可以全面感受这位名家的艺术魅力与画学思想。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