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为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引导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保护,10月21日上午,广州市在白云区龙归街南村举办“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古树名木保护体验。
活动当天,来自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树木医生”获授旗,为白云区古树保驾护航,并有4个公园获评为广州市首批古树公园。《藏在年轮中的往事与乡愁——走近白云古树》一书也在现场同步发布。
“树木医生”为古树探病问诊、保驾护航
据统计,广州共有约1万株古树名木,分布在11个区,树龄最早的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人生病了要寻求医生的帮助,那么树木生病了该怎么办? 据了解,2022年1月,广州正式成立首支“树木医生”专家团队,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树木医生不但需要对树木的“疑难杂症”判断分析,制定救护复壮措施,还要对古树定期体检,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前瞻性的专业建议。
2023年3月以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树木医生走进荔湾区沙面岛、越秀区中山纪念堂、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林芝等地,将古树名木保育技术带到各个地区,让古树名木以更好更真切的姿态展现给群众,也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加入到保护行列,壮大守护古树队伍。本次活动,树木医生代表对古树复壮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分享,并进行了授旗仪式。
活动现场对“树木医生”进行授旗。
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区龙归南村的古树也上线蚂蚁森林,市民可以登录支付宝,通过乘坐公交地铁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在线办事、循环利用等低碳生活行为,获取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奖励。
南都记者了解到,当这些“能量”积累到一定克数,即可提出“支持保护”的申请,由蚂蚁集团向负责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单位捐资,支持广州更好地开展古树名木的健康巡查、养护、救护等工作,作为已有保护举措的有益补充。
拉近百年古树与寻常人家的距离
古树公园是促进古树名木与城市乡村、历史人文和谐共存的重要举措。活动现场,白云区彭加木古树公园、花都水口营格木林公园、黄埔区创新古树公园、增城永宁街龙山古树公园等4个公园被评定为广州市第一批古树公园。
广州首批古树公园获授牌。
彭加木古树公园坐落在白云区松洲街槎龙村,公园环槎溪湖而建,湖边现存7株古榕树,树龄134-165年,造型优美、长势良好。水口营格木林公园位于花都区花东镇水口营村格木林街,林内约有300株不同规格的格木,是花都区重点保护管理的古树群。
创新古树公园包括古荔韵园、荔香悠园、芳荔翠景3个园中园,保留原生荔枝古树200株,荔枝古树品种分别为糯米糍、桂味、淮枝、甜岩、妃子笑等,园内铺设了砾石园路方便市民游客近距离观察荔枝古树。
而龙山古树公园位于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后龙山”,处于明朝三部尚书湛若水墓园景观带上,园内分布有格木、凤凰木、椎树等树种,2022年龙山格木古树群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两百余亩古树林成为城市森林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一本书打开藏在古树年轮里的往事与乡愁
“这棵黄葛树,树高,叶密,一边是碑记路,一边是鱼塘,树的枝叶覆盖着半条马路和鱼塘的一角,鱼塘里肉眼可见有很多的鱼在水里游弋……”记者翻开《藏在年轮中的往事与乡愁——走近白云古树》一书,看到的是厚重的历史沉淀。活动现场为这本记载了白云古树故事的新书举行发布仪式,并对书中采访过的老人、学生、古树保护基层工作人员代表进行了赠书。
《藏在年轮中的往事与乡愁——走近白云古树》正式发布。
据悉,为充分挖掘和展示古树名木所承载的白云历史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续写古树与人的故事,白云区专门成立古树故事寻访小组,从白云最老古树到最大古树群落,在5个月时间内重点寻访涵盖岭南常见乡土树种、绿化树种、经济林木等具有代表性的古树。
该书通过走访当地的长者、村民、学生,收集新老照片、古地图、史料印证等资料,探寻古树与历史、地域、文化、人文的关联线索,整理编印10万余字的白云古树故事书册,生动直观介绍白云古树名木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保护现状和生态意义,让口口相传的古树历史变成文字视频记录流传,引导市民群众共同守护古树所承载的独特地方历史和记忆乡愁。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广州市古树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成果展示、表演活动、文化体验、特色古树讲解等方式充分展示广州市在古树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守护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对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乡土生态文化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通讯员/供图:董智豪
编辑: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