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涛声阵阵,港珠澳大桥如长虹飞架,紧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提升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通行效率。五年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根“黄金杠杆”,为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树立了典范。
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尤其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相继落地以来,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更加便利,通行港珠澳大桥的车辆、人流量纪录不断刷新,成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体现。
港珠澳大桥。
“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相继落地
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多项先导工程陆续落地,不断推进粤港澳三地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建设程序规范等方面的衔接,形成了三地政府共建共管的协商决策机制,不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一国两制”注入新活力。
2023年1月1日和7月1日相继落地实施的“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更以“人车自由行”的全新跨境出行方式,实现了跨越伶仃洋的“双向奔赴”,让越来越多的港澳民众畅享“踩一脚油门就能到广东”的幸福感。
“‘港车北上’是国家的大事、香港的大事,今天又是香港回归纪念日,非常荣幸作为首位入境车主见证这样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今年7月1日凌晨,首名“港车北上”入境车主李先生在办理完出入境边防检查手续后兴奋地说道:“以后我们往来广东更加便利,珠海和粤西地区有着很好的创业优势,我和身边很多朋友都希望有机会到这边发展。”
另一名香港车主陈先生也表示,“我从家里开车出来,到这里大概用了1个多小时,一路都特别通畅,办理入境手续可以免下车,体验感很好,以后自驾到广东居住生活、经商就业,或者探亲旅游,又快又便捷,真正实现了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亦得到港澳特区政府的积极响应。澳门交通事务局车辆及驾驶员事务厅厅长萧日鹏此前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澳车北上”和“驾照互认”两项惠澳政策的先后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粤澳两地人员往来便利化,为澳门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对于粤澳双方的交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相关负责人也在回应南都记者此前提问时表示,为进一步用好港珠澳大桥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特区政府在从“港车北上”汲取经验之余,探索更多便利两地往来措施。目前,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发展两个自动化停车场,供广东南下及澳门经大桥来港的自驾旅客使用。
通行车辆、人流量纪录不断刷新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车、澳车北上,港澳人员往返广东探亲、旅游、开展商务活动更为便利。通行港珠澳大桥的车辆、人流量纪录不断刷新。目前,海关已累计验放香港、澳车单牌车超93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
据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的数据,4月29日至5月3日,该局共录得超过265万人次出入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9%。其中,受惠于“澳车北上”政策,港珠澳大桥口岸接待往返港澳、往返内地和澳门的旅客,共31万人次出入境,占全澳12%。
9月以来,港珠澳大桥口岸日均进出境车辆超1万辆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单牌车日均通关量超5000辆次,高峰期周末及节假日的日均通关量近7000辆次,约占经大桥口岸通关的客车的六成。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港珠澳大桥口岸日车流量更连续5天刷新历史纪录,出入境车辆总数居全国口岸首位。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介绍,“双节”期间港澳居民入境旅游、探亲需求旺盛,因此仅中秋国庆假期前四日,经口岸出入境旅客就超过32万人次,入境方向与出境方向最多形成近5.4万人次“剪刀差”。10月2日,港澳公众假期临近结束,珠海公路口岸迎来集中出境高峰,出境方向验放旅客近7.5万人次,是入境方向的2.3倍。
持续增多的港澳单牌车是推高口岸出入境车流峰值的最主要因素。10月2日,超过8300辆次港澳单牌车经口岸出入境,占客车通关总量的六成。其中,香港单牌车数量首次超过单日3700辆次,创历史以来新高。9月29日至10月2日,通关车辆总数超过4.9万辆次,其中香港单牌车数量超过11400辆次。
南都记者注意到,为保障“北上”港、澳单牌车通关顺畅,港珠澳大桥海关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持续升级优化“一站式”系统,对无异常且未布控的车辆,海关卡口验放时长不超过20秒。目前大桥口岸客车通道单边最大验放量已由年初的500辆次/小时提升至800辆次/小时。
从使用“一站式”车辆通关系统,应用“跨境一锁”“跨境快速通关”等通关便利模式,到针对鲜活水产品、冰鲜禽肉开辟“绿色通道”,给予提前审单、优先检查、快查快放的通关便利措施……一系列改革创新,正不断为“用好管好大桥”写下生动注脚。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编辑:张亚莉,何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