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光所有运气只为找坨屎!大熊猫“铲屎官”究竟有多难?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综合2023-10-25 17:50

当你被迫给猫铲屎时,一群人正翻山越岭,走过青青草地,跨过淙淙流水,登雪山过溜索,到处找屎铲。他们想找到这样一种粪便:大小、形状与红薯相近,表面闪着绿色的光泽,轻轻掰开,能闻到一股竹叶的清香。如果幸运,遇到还冒着热气的,他们会激动地扑上去!不错,这就是传说中“最香的动物大便”熊猫屎!也只有这种公认的“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才能让人争相铲屎。

“第一次在野外收集到大熊猫粪便,是工作一年多以后,当时特别激动。”“90后”女孩付明霞说。她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基层科研监测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一名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收集分析大熊猫粪便、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活动踪迹、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是付明霞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有时,他们戏称自己是大熊猫“铲屎官”。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举行,付明霞来到北京参会。在大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讲起在深山密林里寻找野生大熊猫踪迹的故事。

图片

四川的大熊猫。网络图片

01 为什么要找屎?

想要研究大熊猫,新鲜粪便是重要样本

想要研究大熊猫,新鲜的粪便是重要样本。野生大熊猫在大相岭山系的种群数量较少,监测人员很难在野外与其偶遇。从环境中找到它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并通过这些线索了解、保护大熊猫,成为突破口。

虽然有研究人员提出过其他更加“高端”的监测方法,但苦于对成本和设备的要求都太高,也没法推广普及。而用图像识别野外大熊猫也有难度,这种方法需要通过特殊体征进行识别,比如有些大熊猫个体后肢的白色毛斑块。但野外大熊猫出现在镜头前,不一定每次都能拍到其识别特征。

相比之下,收集熊猫粪便测DNA的方法成本相对低、技术成熟,因此,收集新鲜的大熊猫粪便仍是目前采用研究熊猫个体识别的主要方法。“我们做大熊猫种群调查监测,主要就是去捡它的粪便,‘铲屎官’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相比毛发、脚印、爪痕等,粪便更容易被找到。从粪便中可以获得很多大熊猫的数据。”付明霞说,大熊猫进食竹子后为了保护肠道不被竹竿划伤,会分泌出大量黏液,粪便中残留的黏液里含有肠道细胞,可以从中提取到遗传物质,从而分析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等。

图片

“铲屎官”负重前行,翻山越岭找大熊猫粪便。网络图片

02 怎么成为合格铲屎官?

捡到新鲜粪便不容易,每天巡山八九个小时

在深山密林里,想要捡到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只生活着28只野生大熊猫。”付明霞说,这就需要“铲屎官”们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队员们常常自我打趣:“人家是花光所有运气只为遇见你,我是花光所有运气只为找坨屎。”

因此,做一名合格的“铲屎官”要有强健的体魄。他们常常早上八点就背着干粮和设备出发,在山里一巡视就是八九个小时。深山里环境潮湿,地势起伏,蛇虫鼠蚁众多,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大雪封山,行路不便,而这些并不能消磨付明霞和她的团队的热情。

回忆起第一次收集到大熊猫粪便,付明霞记忆犹新。刚工作后,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4月付明霞曾两次参加野外调查,但都没有收获。2018年秋天,在泥巴山片区的野外调查中,付明霞一行4人在一棵大树旁意外地发现了一大片大熊猫粪便。

“当时特别激动,特别兴奋。按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家域’一般有4平方公里。我们发现的区域应该就是大熊猫的‘核心家域’。在这片区域大熊猫活动时间长,竹子吃得多,留下的粪便也多。”付明霞说。

捡到大熊猫粪便以后,付明霞和同事又在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那里成了我们重点监测的区域,几乎每年都会拍到大熊猫,还拍到了幼崽的珍贵资料”。

作为约定俗成的小仪式,捡到人生中第一坨新鲜大熊猫粪便时,“铲屎官”们一般都会拍照留念。“我当时特别激动,都忘了留纪念照片。”这曾是付明霞小小的遗憾。

图片

铲屎官收集的大熊猫粪便。网络图片

03 收集粪便有啥用处?

已收集200多份粪便冰柜储存

给14只大熊猫进行信息“画像”

如今,付明霞和团队已经收集了200多份大熊猫粪便,并基于此给片区内的14只大熊猫进行了基本信息“画像”。“我们有好几个冰柜,专门储存大熊猫粪便。”

除了收集大熊猫粪便,付明霞的工作也科技含量十足。她带领团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红外相机监测和放归大熊猫监测。她也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核心论文,“想尽量在保护大熊猫的实践过程中,找到还有哪些不足,慢慢优化改善。”

付明霞和团队还以面积2平方公里为样方,将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划分成了多个监测网格,建立野生大熊猫数据库。通过几年的努力,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付明霞刚到保护区之时,那里仅有3名工作人员,现在已经发展到90多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下来,其中不乏女性。“希望在我们的守护下,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能逐渐恢复。”

铲屎小知识

怎么寻找大熊猫活动轨迹?

大熊猫取食时会躺在地上把够得到的竹子拉到身边,它会向下不停卷啊卷,直到能吃到鲜嫩的竹叶,或者直接把竹子咬断,取食竹竿。大熊猫食量大,在一个地方进食,往往会拉拽下一片竹子。如果不是路过,它们还通常会在进食的地方留下成堆的粪便。因此,在野外寻找大熊猫痕迹时,监测队员常常会压低身子观察竹林是否凌乱,来判断该区域是否有过熊猫活动。

大熊猫粪便是啥气味?

付明霞说,大熊猫的粪便为一坨一坨的形状,很像烤红薯。新鲜的熊猫粪便(竹叶便)没有异味,甚至有竹叶的味道。而发酵之后,它的酸腐味也不重。因此,“捡屎”这个工作,也并非难以下手。

在野外,想要找到熊猫的粪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2017年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工作以来,付明霞也就捡到过五六次新鲜的熊猫粪便。

怎么判断大熊猫粪便新鲜程度?

在野外遇到大熊猫粪便时,付明霞团队有一套辨别其新鲜与否的标准。通过对比大熊猫粪便表面的光泽度完整度,再根据当时的天气温湿度,就能判断这坨大熊猫粪便是否能为她们所用。一般而言,她们只捡1-3天内的大熊猫粪便,在冬季则会捡7天以内的。

便便捡回来要做哪些检查?

将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捡回来后,若没有做熊猫肠道微生物、寄生虫等特殊需求,她们通常会将其表面的那层黏液剥离并保存在无水乙醇内,记录下捡到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后,再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鉴定。

捡屎数量质量有哪些要求?

大熊猫粪便本身容易松散,因此,表面黏液很容易剥落。对有竹竿的熊猫粪便,她们还会将里面的咬节挑出来测量。较大的粪便能挑出二三十个咬节,较小的粪便也能挑出十多个。测咬节时,通常需要用到100个左右的咬节。因此,在野外遇到新鲜的熊猫粪便,她们会根据需求捡五到六坨。

04 “铲屎官”的心愿是什么?

至今未见野生大熊猫,盼望将来能荒野偶遇

从2017年工作至今,付明霞都没见过野生大熊猫。她说,在北京,大熊猫院士魏辅文讲,研究大熊猫三十年,他在野外也就看到过三次大熊猫;而其他片区的同行也告诉她,工作了近十年,他最近终于在野外见到了熊猫。十年一见,仿佛是野保人与野生大熊猫之间的缘分。

不过,对于在野外遇见大熊猫这件事,付明霞还挺执着。虽然她知道大熊猫不是想见就能见,但她还是在心里期许,在不久的将来能与大熊猫在荒野偶遇。



整合:黄亚岚

来源:南方+、中国新闻网、 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北青网

编辑:黄亚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