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会上指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
唐承沛介绍,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结构变化,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助餐服务已成为老年人的普遍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助餐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就餐不便问题,也为制定出台全国层面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年助餐服务在覆盖范围、供给质量、方便可及程度、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差距,亟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争取取得更大成效。
为此,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该方案近日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18项措施要求,总体考虑是,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9月20日,河北省南宫市富强社区的老人在“老年食堂”内就餐。截至目前,南宫市已建成5家社区“老年食堂”。 新华社发
唐承沛在会上表示,老年助餐服务看起来是个小事情,实践中是个大问题。《行动方案》围绕解决老年助餐服务的实际困难,明确相应政策措施,力求有针对性,可操作,见实效。
一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及性。明确把助餐服务覆盖到有需求的老年人为目的,按照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优化布局,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与按需适度新建相结合,推动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比如,支持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功能;鼓励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支持通过设置集中配送点等方式,为餐食配送提供便利。
二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普惠性。明确坚持有偿服务,不是免费的,各地可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分类施策,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差异化补贴。加大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力度,鼓励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同时,引导利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其他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助餐需求,通过给予供给主体支持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助餐成本,推动服务普惠。
“现在一些地方设立的老年餐厅、老年餐桌,不但老年人去吃,其他的群体也可以去吃,但是对老年人是有优惠的,政策上是有支持的,而且时间也可以错开,老年人吃饭10点多、11点钟就吃完了,后面翻过台子还可以做其他服务。不少的老年餐厅、老年餐桌也成为老年人社交平台,他们在一起聊得很好,聊得很开心,中午吃顿饭,走了,明天再来。所以小餐桌也是个大社会。” 唐承沛说。
三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规范,保证餐食营养健康和供应连续稳定,完善智能便捷服务手段,培育优质服务品牌;同时,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压实经营主体责任,抓好食品安全和服务场所的生产安全,加强服务中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管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让老年人既吃得好、也吃得放心。
四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性。文件当中提出“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建立多元筹资、多方支持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鼓励各地从设施场地、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人力资源等方面完善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保证供给主体适度的盈利能力,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老年助餐需求不稳定、持续运营难等方面的问题,要切实防止“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确保助餐服务可持续。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