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洲水口村:“党建+”产业,共创美好“姜”来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综合2023-10-27 07:06

走进水口村,虫鸣鸟叫,屋舍俨然,村道纵横交错,一派淳朴自然的乡村风光。“前面就是生姜种植基地了。”博罗县园洲镇水口村党总支书记介绍道,只见一片生姜种植田里,一排排生姜苗长势良好。随后,考察人员在村书记和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走进地头田间,看看这条“姜”来可期的致富路。

党建引领,畅通“姜”来致富路

近年来,园洲镇坚持“党建引领,因村施策”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各村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路径。经多番努力,水口村党总支围绕“党组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于生姜产业亩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收益好,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依托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于今年4月引进生姜脱毒组培苗种植产业。

图片

该项目位于水口村“火烧疗”(土名),目前建立了仔姜种植、种姜种植、普通食用姜种植、青肉圆茄种植等共约45亩的种植示范区,配置滴灌、喷淋、反季种植功能棚等现代种植功能,其种植以实验室育苗为主,提高了姜种的繁殖速度和繁殖系数,采用脱毒组培技术,让生姜稳产高产,亩产量可达8000斤,每亩总收益预计可达4万元。

典型带动,保障群众增收

水口村将把生姜种植基地作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优先发展,通过发挥典型、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可为村组带来近7万元的租金收益。项目进驻以来,在育苗、管护、采摘、销售等生产环节中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村民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群众、集体、企业三方受益,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了专业人士的带头,点燃了村民对发展生姜、圆茄等新品种植业的热情,周边的农户群众主动加入了种植队伍,有效实现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就业增收、自给自足。谈起家门口就有活干,水口村的陈阿姨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开始发展起生姜种植产业,我就成了基地的工人,每天拿到200多元的工资,能补贴家用,离家又近,还能照看孙子,日子是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图片

延链补链,补足发展动力

除了种植生姜,该基地还积极延伸和补充产业链,结合水口村的土壤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研发培育仔姜、种姜,引进青肉圆茄等新品种蔬菜,从育苗研发到规模种植,如今,水口村的生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在产销对接上,深化优化电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线上网络平台”的销售优势,不断扩大产品销量,发展潜能持续释放。

图片

水口村引进和发展生姜产业是园洲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缩影。下一步,水口村党总支将继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与上级部门、村民等沟通协调,凝聚服务企业合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集体经济和企业驶上“双赢”发展的快车道。

采写:王诗媛 通讯员 徐冠文

编辑:王诗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