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毕生收藏最重要东西留广州!收藏大家王贵忱百箱藏书入广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3-10-31 16:28

10月26日上午,可居室藏文献资料捐赠仪式暨《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贵忱函》首发式在广州图书馆人文馆隆重举行。广州图书馆举办的“策马南来  今亦粤人——纪念王贵忱先生逝世一周年”展览亦正式揭幕。

图片

馆长方家忠代表广州图书馆接受可居室藏书捐赠。

《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贵忱函》首发,揭秘《屈大均全集》出版内幕

王贵忱号可居,斋名可居室,辽宁铁岭人,是我国著名版本学家、钱币学家、收藏家和书法家。王贵忱喜以粤人自诩,他曾自述道:“不佞辽东策马南来,忽忽近七十春秋,叹岭南文化博大精深,爱之,学之,传之,今亦粤人矣。”王贵忱注重岭南文化保护,参与整理出版《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屈大均全集》《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元大德南海志》《廖燕全集》《南越陶文录》《南越国残瓦墨景》。作为《广州大典》学术顾问,为《广州大典》撰写跋,并在第一辑《广雅丛书》中将所藏百件张之洞翰墨公之于世,现原件均收藏于广州图书馆。

图片

捐赠给广州图书馆的汪宗衍致王贵忱信札(部分)。

图片

捐赠品之一:黄荫普、容庚、商承祚先生书简。

王贵忱曾得周叔弢、于省吾、容庚、商承祚、潘景郑、卢子枢、黄文宽、赖少其等名儒硕彦言传亲授。在编辑《屈大均全集》时,得到屈大均文化研究大家汪宗衍不遗余力地支持,汪宗衍致王贵忱信札281通,其中190通与屈大均及《屈大均全集》相关。2022年10月26日王贵忱去世,其子王大文、王大武及长孙王浩之历时数月,完成了汪宗衍致王贵忱信札释文、注释整理,编成《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贵忱函》,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还原了汪、王二老传承岭南文化所做的努力,是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资料。

图片

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向王大文颁发赠书感谢状。

王贵忱一生热心于文化事业,生前多次将文献、文物捐赠给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现其家人秉承贵老遗志将可居室珍藏的汪宗衍致王贵忱全部信札共12册281通及《屈大均全集》编辑方案手稿、文稿手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公函原件等文献资料,还有其治学常用书籍包括周叔弢、于省吾、周一良、周景良等师友赠书,以及龚自珍研究系列藏书等一并无偿捐赠给广州图书馆,共计超100箱。

王贵忱的长子王大文对南都记者表示,父亲与汪宗衍先生于40多年前因对岭南文化的共同热爱而结缘,作为屈大均的研究大家,汪宗衍先生积极参与到《屈大均全集》的策划编辑过程中,为全集的顺利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让更多的人记住汪宗衍先生及其为岭南文化做出的贡献,一直是父亲的一个心愿。所以我和弟弟大武、儿子浩之一起把父亲珍藏的汪宗衍致他的281封信札悉数整理出版,用这种深具意义的方式来表彰汪宗衍先生,了结了父亲的心愿,并以此来怀念父亲逝世一周年。”

“策马南来 今亦粤人——纪念王贵忱先生逝世一周年”展览开幕

“贵老生前常说,我是吃广东饭的,但我会把毕生收藏最重要的东西留在广州。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先后多次向广东的收藏机构捐赠珍贵的古籍和文物,也正是基于回馈广州人民的赤子之心。”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在致辞中透露,贵老从2009年陆续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广东地方古籍和文献捐给广州图书馆,2013年广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后,可居室藏书成为馆里最具特色,也是最有份量的广东资源之一。

据介绍,广州图书馆现藏有王贵忱先生专藏主要包括古籍、名人手稿等,其中以形成系列的龚自珍著作及相关文献、张之洞手札、广东地方文献等最具特色。其中《古史》六十卷【(宋)苏澈撰 明万历刻本胡承珙批校并跋 存六卷(一至六)】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由广州图书馆策划主办的“策马南来 今亦粤人——纪念王贵忱先生逝世一周年”展览亦于当天开展,展览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贵老家人捐赠文献,包括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贵忱函、可居室藏《屈大均全集》编辑出版相关文献、可居室藏龚自珍相关文献、师友题赠贵老文献;第二部分为王贵忱先生参与整理出版的岭南文献,包括《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屈大均全集》《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元大德南海志》《廖燕全集》《南越陶文录》《南越国残瓦墨景》《广州大典》等;第三部分为王贵忱先生自行刊印的名人书简、个人著作等;第四部分为广州图书馆整理研究可居室藏书成果。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通讯员 王婧

摄影:李浚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