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历经4变,深圳大运新城路在何方?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3-10-27 21:37
000.jpg

你还记得当时的TA吗?12年前的一场赛事将深圳推向世界的舞台,龙岗区顺势亮出大运新城这张崭新名片。

视线回到现在,褪去赛事盛事光环,大运新城从诞生至今面临诸多挑战。从更细微处着眼,深圳大运中心二次开发完工时间不明,商业配套人气不旺,是片区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交通建设推进缓慢,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产城融合滞后,也是制约片区发展的掣肘。

放大到决策层面来看,12年之间片区定位历经4次变化,从“体育新城-活力新城”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发展能级快速提升,高质量建设有待破局。本期一起来观察“深圳大运新城路在何方”。

bj1.jpg

大运片区(图源:深圳龙岗发布)

 大运会落地龙岗,肩负拉动东部发展的使命

从整个深圳的发展格局来看,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深圳“西强东弱”的态势非常明显。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深圳西部南山、宝安、光明3个区的GDP总量为11449.86亿元,而东部龙岗、罗湖、坪山、盐田和大鹏5个区的GDP总量只有8933.32亿元,东西部发展差距巨大。

早在2006年,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深圳将目光投向位于东部的龙岗。当时大运主场馆的选址方案有两个:南山深圳湾填海区和龙岗龙城西区。如果只是办赛事、展形象,南山高楼林立、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可能更适合。但是考虑到深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急需有效拉动东部发展,大运中心最终花落龙岗。

依托大运场馆的建设,打造城市复合功能区,促进深圳东部发展,这无疑是一步好棋。 

2011年8月,借助大运会的东风,深圳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主场馆所在地龙岗更是迎来一次面向全球展示形象和谋求发展的机遇。

2013年7月,大运新城纳入市级重点区域版图。此后,龙岗区政府部门积极争取深圳国际大学园、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落地大运新城,以国际高端教育引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016年,深圳实施“东进战略”,规划将龙岗—坪山中心作为东部发展的主轴,该规划规模宏大,总投资达到1.4万亿,涵盖了342个项目。主要目标包括新改建14条城市轨道、10条战略通道、6条铁路及推动产业升级等等,而大运新城则处于“东进战略”的前沿。

在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大运新城与前海、深圳湾、香蜜湖、大空港等“城市新客厅”列为同一等级。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9年,大运新城片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9.50亿元,年平均增长74.37%。

以大运会为“起点”,大运新城为战略要地,龙岗加速融入特区一体化,深圳东进稳步推进。掌声鲜花背后,大运新城不是没有隐隐阵痛,欠缺刮骨疗伤的良方。 

褪去赛事盛事光环,片区发展滞后初显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主会场正是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大运新城。彼时,有评论人士认为,“这对深圳来说,意义不亚于当年上海的浦东开发。”

12年后,一纸重磅文件出台,更是引起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关注。今年7月,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是继广东省政府提出“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后,深圳从市级层面进一步明确该科教城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根据计划,该片区将建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12年间,从大运新城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定位不断改写,也给片区的发展带来新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面临配套设施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片区运营水平需提升等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从深圳市级层面明确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如何打破大赛后的“蒙特利尔陷阱”,补齐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短板,亟待龙岗以善谋和实干答题。

10年定位3度提升,大运新城建设亟待加速

从2011到2020年,大运新城的定位经历了3次提升。从大运时代的“体育新城-活力新城”、后大运时代的“国际大学园,魅力新高地”,递进式发展成“东部中心核心区、深圳城市新客厅”。

论“深圳城市新客厅”发展势头,大运新城后劲不足。前海打造世界级城市新中心,深圳湾打造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打造国际交流中心,大空港建设全球最大会展中心,而大运新城则是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无论从现有发展水平、区域配套资源,还是从全市关注度、影响力来看,大运新城相比其他四大“城市新客厅”都略显暗淡。

从更细微处着眼,以大运新城的强项文体活动来看,深圳大运中心的发展相比同为2011年大运会场馆——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也存在不足: 

商演规模相形见绌

从公开数据来看,深圳大运中心与深圳湾体育中心在大型赛事及群众赛事方面各有特色,但在商演和人气方面差距不小。深圳大运中心目前每年的人流量在300万人次水平,仅为深圳湾体育中心的一半;在大型演唱会方面差距更明显,深圳湾体育中心承接了深圳90%以上的大型演唱会。为了弥补这一短板,今年以来,龙岗发力演唱会经济,五月天演唱会连天三天火爆全城,以此带动文旅发展,激活全区消费和人气。

相关商业配套仍在建设

深圳湾体育中心有2万多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可以提供专业体育类教育培训服务,以及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而深圳大运中心的相关配套设施仍在建设中。

深圳大运中心人气不旺,是片区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大运新城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交通建设滞后、推进缓慢

例如,龙飞大道北段市政工程原为2011年大运会场馆配套道路,因征地拆迁导致推进困难,直到2019年6月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2020年才打通;地铁方面,片区长期以来仅靠地铁3号线与市中心连接,地铁14号线、16号线直到近期才开通。深圳地铁10号线东延线仍未动工,地铁21号线未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

产城融合发展滞后

大运新城产业集聚度不够高,现有产业园区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要求,限制产城融合深度发展。

龙岗区政协委员钟玉燕表示,龙岗区上千个产业园区是保障全区现代产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但与深圳各兄弟区和大湾区其他区域相比,还存在着诸多差距和挑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龙岗区产业园的做大做强——

·产业园区更新机制僵化、进展缓慢;

·新型产业空间的设计规范滞后,无法响应新兴产业发展要求;

·存量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滞后;

·民营产业园区政策支持力度弱等等。

城市形象还未打出名堂

整个大运新城的建设尚处于多点开花局面,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龙岗区政协委员孟丹提出——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是展示龙岗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极佳窗口,但对比南山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光明科学城便相形见绌,城市形象尚未凸显,山湖自然风光与“湾东智芯”融合度不高,城市绿道、碧道与各类慢行步道连通性弱,城市绿廊品质不高。

情况从2020年开始悄然发生转机,专家学者期待第四次定位能“一锤定音”,补齐建设短板。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能否点燃龙岗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0年

龙岗多次提及大运新城扩容,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2020年年底,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写入《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

2021年初,龙岗区谋定“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划定了26.29平方公里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相比大运新城扩容10.36平方公里。这一片区承载着引领全区发展的厚望,目标打造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深港合作为特色,集国际化创新策源地与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湾东智芯”。

2022年

当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并列作为全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升发展能级、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深港融合等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至此,该片区已被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和深圳“十四五”规划等数个事关未来发展的重要规划中。

在2022年的深圳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赋予三重定位——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

·高品质湾东“新客厅”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湾东智芯”为核心引擎,系统推进各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

2023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运用‘湾东智芯’战略规划成果,增强科技创新主引擎功能,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及周边片区高质量发展。”

从大运新城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片区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不仅面积扩容10.36平方公里,定位和发展能级更是大幅度提升,被赋予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2023年7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简称《三年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未来三年将聚焦深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片区,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这是深圳市首次从市一级层面对如何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从中分解出21项工作任务,并出台了配套的《重点任务清单》。清单对21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梳理形成67项重点任务257个年度事项。

据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介绍,67项重点任务分为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及高品质空间五大类。市里和区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定期开会协调、督察督办,推动事项落地。

据了解,随着大运中心场馆、大运智慧公园、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等配套集聚,以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加速落地,大运AI小镇、大运软件小镇、启迪协信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加速集聚,片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为核心的深圳国际大学园已成为龙岗“创新智核”,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加速集聚的态势。

未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将有助于推动片区积极融入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成为湾区东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与改革开发再出发的排头兵,将逐步构建以“湾东智芯”等为核心空间载体和创新引擎,推进龙岗产业升级、空间更新、生态治理,进而实现龙岗区经济社会的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关专家学者表示,该计划是推动深港“四链融合”的重要指引性文件。如能圆满完成,深圳将形成“源头创新(光明科学城)-融合创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制度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放创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整体创新格局。

从2011年到2023年,大运片区定位不断提升,承载着龙岗区的发展之梦。复盘十二年来片区发展的点点滴滴,有亮点,亦有瑕疵;有阔步前行,亦有踯躅徘徊。

本次《三年计划》的发布,能否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迈上快车道,激活“湾东智芯”核心引擎作用,扛起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发展的大旗?期待龙岗站在更高的起点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11.jpg

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需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从即日起,奥一网推出大型策划——“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聚焦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深入分析成因及解决方案,推动问题的解决,用“心”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

总监制:陈文定 邹莹

总统筹:周昌和

执行统筹: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主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蒋清君

产品:廖静文、钟莹

设计:郑柏琪

编辑:蒋清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