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倍增,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3-11-01 21:47

建设世界级机器人先进集成应用中心、全国机器人高端制造城市标杆、华南地区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示范区……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发展“蓝图”和具体“施工图”。

南都记者从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当家的决策部署,推动佛山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日前,《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

规划提出,至2025年,佛山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515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三年时间实现倍增。至2030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10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实现第二个倍增。

图片

现状:

2022年产量达3.2万套,同比增40%

规划指出,当前佛山机器人产业规模总体规模稳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条初步成型、应用场景深入拓展以及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系列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以及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分类中与机器人有关部分)营业收入515亿元。其中,全市智能机器人整机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25%;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3.2万套,同比增长40%。

佛山市机器人产业科技研发活跃,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超5%。截至2022年底,全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并已经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机器人产业全链条。

规划同步指出,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创新能力和资源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上下游衔接不紧密、产业应用场景有待拓宽、产业链各环节空间集聚不足以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


目标:

2025年产值超1000亿

2030年达到2000亿

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器人先进集成应用中心、全国机器人高端制造城市标杆、华南地区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策源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示范区四大发展定位。

实施机器人产业倍增计划,推动机器人产业成体系、上规模、强应用、集群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佛山制造业当家提供强大引擎。至2025年,佛山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应用成效显著,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打造全国机器人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具体目标为: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至2025年,全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515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三年时间实现倍增,年均增速25%,机器人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13.5万套。培育1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产值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1亿元的骨干企业。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至2025年,佛山在机器人领域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示范应用成效显著。至2025年,在佛山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机器人深度应用场景,引导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快速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全市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超4万套。建筑、巡检、医疗、养老等领域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试点应用取得新进展。

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至2025年,佛山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协同、融合共生的发展关系,初步形成机器人产业完整生态。打造一批人才培养、检测认证、标准制定、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运维、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

至2030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10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实现第二个倍增。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提升,关键零部件生产和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效安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机器人高端制造成为全国标杆,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应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机器人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施工图”:

六大发展方向和五大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积极发展特种机器人布局发展服务机器人优化发展系统集成全力攻坚关键零部件扎实发展基础设施六大发展方向。

在空间布局上,以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为“一核”、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和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为“两极”,全市各机器人企业集聚载体为重要节点,打造“一核、两极、多节点”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空间。

图片

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

图片

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

图片

佛山市机器人产业空间分布

规划还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壮大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优质骨干企业,着力扶持一批产值超1亿元或10亿元、产业支撑作用大的机器人制造和系统集成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关键短板,制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招商引资导向目录,针对高性能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新型传感器、智能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部件实施精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供应商到佛山设立生产基地。促进“企链群”协同发展,绘制机器人全产业链图谱,引导机器人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分工配套和技术扩散等,将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纳入共同供应链管理体系。

二是打造高规格产业平台。建设产业园区重要载体,高标准打造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实施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提质扩容工程,加快南海智能机器人创新产业园、北大数研航遥园区等载体建设步伐,吸引国内外高端资源入驻佛山。健全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打造集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养、展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园区,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并快速产业化。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三是培育高层次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集聚产业优势创新资源、提升机器人融合创新水平。

四是开展高水平应用行动。加强机器人应用推广、畅通机器人供需对接、夯实系统集成优势地位。

五是营造高品质产业环境。建立产业标准与质量体系、强化机器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开放协同合作格局。

规划还在强化工作机制、强化路径衔接、强化金融支撑、强化政策扶持、强化人才引育与营造发展氛围六个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编辑:路漫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