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海洋大省,坐拥全国第一的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二的海域面积。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全省最长,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的天然主战场。海洋经济,也成为湛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明亮的一张国际名片。
湛江“蓝色粮仓”发展路径上,离不开金融赋能。从涉农特色金融产品到区域金融赋能体系建设,湛江金融持续开启赋能加速度。近日,“新乡村·大生意”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来到湛江展开调研。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叶池莲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截至9月末,湛江涉农贷款余额1540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近3年的增幅超过50%。近年来,持续推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叶池莲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视频)
南都·湾财社:今年以来,湛江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海洋牧场建设,请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在支持农业产业、海洋牧场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情况、工作成果及创新亮点。
叶池莲: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农业强国战略和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按照上级行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持续推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9月末,湛江涉农贷款余额1540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近3年的增幅超过50%。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制度保障。在全省率先建立《海洋牧场重点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创新海洋牧场企业“一户两主办银行”对接模式。出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海洋牧场工作方案》,在本地再贷款额度内划出2亿元专项支持海洋牧场相关领域发展。出台全国首个支持预制菜产业金融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出台金融支持水产产业、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辖区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二是强化资金供给,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加强政银企联动,建立多方工作沟通机制和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今年联合有关部门举办7场“一县(市、区)一场”产业投融资对接会,指导银行机构举办金融支持海洋牧场、种业等主题融资对接活动,并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下沉镇村,建立金融服务示范镇、示范村,创新“党建+金融+产业”模式,组团满足县镇村的金融服务需求。
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三农”、小微等领域信贷投放,精准滴灌保障资金供给。大力推动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推出“菠萝贷”“真猪贷”“海洋牧场贷”“预制菜产业链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创新办理跨境融资保函担保、桁架式深海网箱保险等业务,创设乡村振兴特色支行、海洋特色支行等。
推动“蓝绿金融”融合发展,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海上风电”“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全省首个由村镇银行开发的林下种植中药材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在湛江雷州落地。
三是强化多元赋能,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结合地方特色形成“整村授信+”模式,有力支持徐闻生蚝养殖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在全省首创海洋牧场“整域授信”,已选定12个海域全面铺开信用海洋牧场建设。
持续完善乡村支付体系,辖区22个移动支付示范镇获评省级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充分依托“粤信融”平台,创新建设在全省独具特色的“湛江市海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9月末,平台累计促成海洋项目银企融资935笔,授信金额达65亿元,有效提升银企融资对接效率。
南都·湾财社:目前,湛江在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海洋牧场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下阶段的发力点有哪些?
叶池莲:当前,湛江农业产业、海洋牧场建设都面临着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全产业链发展不足、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尚有欠缺等问题,农业产业、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融资需求未被有效激发。
下一步,我行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连同地方金融主管部门,逐步突破目前涉农领域、海洋牧场建设投融资端存在的问题。引导辖区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政策文件精神,完善内部机制,针对涉农领域设计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授信制度。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金融发展,构建核心企业能够覆盖上下游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
以“海洋牧场”核心企业为切入点,打造“海洋牧场”产业供应链金融,鼓励银行机构加强与龙头企业、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深化合作,发挥供应链主企业的作用,增强链主企业融资对上下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都·湾财社:下一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在金融助力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湛江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会有哪些新的重点工作方向及内容?
叶池莲:下一步,我行将继续积极围绕湛江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产业布局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强化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做好县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成立“制造业服务中心”,设立“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官”,提高对制造业贷款投放比重,为珠三角制造业向我市转移提供金融保障。
二是深入实施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通过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继续强化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惠企政策宣传下沉到乡镇领域,优化乡村振兴融资环境。
三是实施“金融+海洋”工程。形成海洋牧场新增长点,支持湛江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推动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编辑:任先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新乡村 •大生意” 广东金融赋能乡村发展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