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抵达森林深处——韩建宇个展
展期:10月29日-12月29日
地点:广东当代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呈现韩建宇巨大尺幅的森林主题纸本素描作品,展览将持续两个月。韩建宇为这些森林“风景”与“故事”注入了复杂的情绪,他在茂密的树冠和散落的森林地面中,一丝不苟地描绘着每一棵树的交杂与路径,森林中每一种生物都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存在。在韩建宇的作品中,素描与自然、风景、森林的寓言之间有着更为美妙的呼应关系,它们之间构成了一种关于物质与自然,新生与死亡之间的哲思。和工业成品颜料不同,铅笔、木炭条,来自于自然材料的转化,它是自然的产物与结晶。铅是一种岩石中提炼的金属,而包裹它的是木材。木炭是一种燃烧之后的能量转化,它和森林中腐烂的树叶、沉积的泥土有着一样的往复循环。于是,这些绘制的工具,与艺术家表达的主题,描绘的故事与沉思,有着某种神秘而又同构的关系。韩建宇笔下的森林既世俗,又神圣。它既是一种诚恳的自然主义的目光,产生于现代社会和城市的失落与希望之地,又具有某种源自历史的寓言意味,超现实主义的梦境特质。人们在这个虚幻却又真实的林中迷失自我,继而又发现自我。
羊城名家手卷展
展期:11月2日-11月12日
地点:广州市文化馆翰墨园展厅2、展厅3
手卷,即舒卷阅读为主的横幅书画长卷,中国传统图书形制之一,历史悠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倚重。手卷可长可短,由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咫尺之图,写千里之量,方寸之内,纳环宇之姿”,手卷的含蓄内秀,舒卷自如与中国古代文人谦逊内敛、恬淡超逸之品性相契合,又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气质与风韵,因而成为中国传统书画界中昆山片玉的存在。随着历史的变迁,“手卷”这一艺术形式渐渐淡隐,少为群众百姓所知悉。广州市文化馆联合羊城书法研究会共同主办本次展览,邀请羊城当代手卷名家参与创作,精心遴选60幅手卷臻品展出,旨在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手卷”这一悠久古雅的艺术形式,做好手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次展品衔华佩实,于方寸之间绘就壮美山河、自然景致,一舒一卷叙尽艺术旨趣、世情哲理,通过呈现羊城当代手卷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成果,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艺术审美完美结合,令中华美学与时代风貌交相辉映,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一个奇怪的小孩——许熙正个人摄影展
展期:10月29日-11月12日
地点:荔湾区沙面大街61-1号沙面展示馆
许熙正出身于台湾摄影世家,摄影之外偏爱超现实电影、爵士和摇滚。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承包了台湾乐坛一半的流行唱片封面,和数百家服装品牌以及大部分的时尚杂志,在合作过所有杂志和知名品牌创下辉煌,圈内无人不知许熙正。但在本次展览中,我们能够窥见一位摄影师在抛去商业需求后,自己内心所见的世界。有“诗人摄影师”之称的许熙正以摄影为语言,跨界当代艺术,以迷乱的幻觉呓语,潜意识的种种诗意的联结来阐述他的美学,在摄影作品中表达情感的轰鸣与低语。
BadBook Market坏书展
展期:11月10日-11月12日
地点:海珠区新港中路397号T.I.T创意园
我们常常能发现大量略带破损但不影响阅读的书籍,因此“坏书展”诞生,让合适的人带它们回家。本次展览以“入迷”为主题,一本旧书是持续的开始,它就像一位可以不断交流、善于聆听的朋友一样,传递旧书是知识回忆,是一种美好的积累与沉淀。“时间的循环”让一座城市不断沉淀,让一个又一个故事峰回路转,就像一本书不断地被打开和合上。时间见证着传奇的诞生,而一本本旧书则见证我们过去的所思所想,构成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一座城市,也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重复组合。假如没有了时间的积累、没有故事的构建,一座城市就如同陨落的星辰。所以城市除了空间,我们更需要一种“情感的媒介”,新书给城市带来梦想,旧书唤起城市的记忆, “一本旧书的循环”能让城市人彼此传递更真实、更松弛的情感。近年来不少国家如法国、英国、日本等地的实体旧书店相继涌现,再度让游客大开眼界,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文化养分,而在世界各地不定期举办的二手书集市,呈现了各种各样珍奇的二手书籍,这不仅给书迷带来更广泛的购书选择,了解到不同维度的世界,还为城市营造了独特的“坏书”文化。
留白——刘恋个人全国首展
展期:10月21日-11月28日
地点:04:59艺术空间(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南街4号)
留白,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为使整体更为和谐而有意留下的空白;“留白”于画布,笔刷未走过的空间引人遐想。“留白”于展厅,个体与群体的羁绊获得升华。而最需要“留白”的生活该作何解?现代人工作忙碌,紧凑的安排难以空出时间好好为自己而活,压力与焦虑不断催生各种关于情绪的文明病。即使生活中的“白”仿佛并非肉眼能及,但它亦是可切实感受到的“精神松绑”,故这也是本次展览取名为“留白”的意义——通过创作者刘恋的抽象色彩作品为大家呈现生活中“白”的部分。观展者在现场可以任自己的意识随着艺术家的个性表现流动,体验展厅的互动装置为自己的身心充电,体验一次难忘的生活“留白”之旅,让情绪重获呼吸。
——深圳——
新童话主义:周艺文个展
展期:2023年9月27日-2024年1月7日
地点:OCT-LOFT南区F2栋展厅A
本次展览呈现周艺文的架上绘画70余幅及大型装置艺术作品6个。该展是周艺文全球巡展的第三站,周瑟瑟为全球巡展总策展人。周艺文的“新童话主义”是爱、和平与环保的当代艺术,是当代艺术的新鲜空气。他打破狭獈的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界线,不断扩展艺术的边界,并且通过大型装置艺术完整地构筑了一个爱的乌托邦。从架上绘画到大型装置艺术,周艺文运用水墨、雕塑、纤维、羽毛等表现形式与材料,以赞美、批判与重构的方式介入社会,表达他对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世界和平、自然环保的态度,传递出勇气与正义的力量。周艺文,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诗人、童话作家、艺术教育家。他的创作有《冒险小王子》《巴啦啦小魔仙》《魔法小公主》《摩尔庄园》《英雄赛尔号》《元界山海》等系列“新童话主义”作品。
非物性:此在的测量标尺
展期:10月29日-11月28日
地点:桥舍画廊
本次呈现陈子君、王清丽、王晓鸣、谢中霞、薛扬5位艺术家的作品。对于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B.Tylor)来说,“万物有灵论”是一种在物(客体、事物、自然)与人(主体、灵魂、个人)之间,在作为现代的当下与作为古代的过去之间确立“正确”距离的方法,他认为“物”本身是不具有生命的,只有被赋予了精神或灵魂的“物”才具有了此在的实在,我们姑且称之为“非物性”。尤其在当下的景观社会,一切的自然物、语言、行为都可能是即时性的、碎片化、虚拟化的表象,唯灵魂或精神一以贯之,支撑起生命的真实存在。而我们对该种“非物性”的自主程度,则成为衡量自我此在真实性的测量标尺。本次展览的5位艺术家,她们在对于“非物性”的追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作品的精神指向上,都强调个性的独立,反对图像化、模式化、标本化、浅层呻吟的伪感性;都强调对生活有血有肉的深切感知,反对口号化、表演性、自我迷恋的摆拍,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与实在;在艺术表现上,都偏意向,带有一定的表现性;在语言的偏好上,都不约而同地摒弃了当下时髦的物性技术炫酷,从而将观众的目光更加聚焦在作品的精神指向上,更加完整地呈现自我的精神世界。
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的艺术人生
展期:11月6日-12月14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1—6展厅)
二十世纪是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不仅科学技术和经济模式日新月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蔡楚生正是这个时代的传奇导演、是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本次展览以二十世纪社会巨变为背景,在深入研究蔡楚生作品及多年的手稿、工作日记等文献基础上,对其生平轨迹、艺术思想和学术贡献进行了学术梳理,以蔡楚生编导的电影作品为透视点和切入点,通过四个单元700余件(套)作品和文献,综合展示其视觉艺术特点及对中国电影发展的特殊贡献,剖析其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的成熟魅力。展览在关注电影艺术的同时,更是把蔡氏电影作为蔡楚生艺术世界的一棵参天大树,顺着这棵树,探寻滋养它成长的那一方沃土,展现源远流长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纪念蔡楚生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为中国电影做出的卓越贡献。
炼石·艺术人生——徐伟军及青田县石雕厂作品展
展期:10月31日-11月12日
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一楼A/B展厅
中国人爱石,尤爱美石。先民从原始的自然山岩中发现了“石之美者”,以玉名之。于是,他们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刻于这些琳琅之上,千古流传。中国石文化从远古时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它凝聚着深邃的哲理,包含着无限的智慧。石头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在与石头的漫长磨合中不断繁衍生息。几千年的岁月沧桑过去了,人类摆脱了打凿石头制作工具的懵懂无知的原始生活,学会了驻足思索石头带来的生存奇迹。女娲补天,中国人从补天石的神话中体悟着自然的神秘与奥妙;不雕琢不成器,中国人从不断琢磨美石的进程中体会到寻理的奥妙,从沉静、粗糙的石头中发掘宝、汲取美。本次展览围绕“我和我的梦”的初衷,展出徐伟军和青田县石雕厂的大师、艺人们近年来共同创作的近百件作品。石雕人的生涯就是“炼石”的旅程,石不能言却最可人,与石对话,一刀一凿间,尽是岁月的积累与磨炼。这是一场诉梦之展,也是一场圆梦之展。
——佛山——
和地在创 | “播种社区”——「和地在创」第一期成果联展
展期:11月3日-11月19日
展览地点:顺德ALSO社区(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社区怡和路6号)
“没有人生活在一般意义上的世界里”,王美钦教授在《以人为本的地方营造:中国乡村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一文中,提到了美国人类学家克利弗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观点,并解释道:“尽管全球化带来了各种普遍化趋势和高度的流动性,但大多数普通人仍然生活在特定的地方,那里的人际关系和熟悉的风景产生了地方情感,为他们提供了抵御生活沧桑的庇护所。”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一幅图景正是如此: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被概括的、刻板的、大写的“顺德”,而是一片真切可感的土地,这里生活着活泼泼的、具体的人,发生着热闹或失落的具体事物。过去的一年多里,不稳定的、频生变化的外部世界,加之地方营造实践本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次展览为「和地在创」项目下社区艺术营造计划与美育人才种子计划的第一期成果联展,展览现场以地域为线索平行展示在地共创营与空间改造项目,试图以此呈现顺德各街镇下不同社区的多元文化面貌。展览不仅仅停留在成果展示,而是试图让可持续、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得到讨论与传播,让种子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
“顺博之夜”——遇见历史推理剧场暨体彩“顶呱刮”精品展
展期:11月11日-11月27日
地点:顺德区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体育彩票展览”与“剧本游”为特色,实现“体育彩票+历史文化”完美融合,解锁全新的文化体验。本次展出近600张即开型彩票,全部彩票均由顺德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梁啟振先生提供。展品包含了“奥运系列”“十二生肖”“地方风景”等多个系列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即开型彩票。每一张彩票的背后都有一段闪光的记忆,每一张彩票的背后都是不同历史阶段的缩影,是体彩发展路上的珍贵印记。方寸之间尽显担当,一张张精美的彩票激活“顶呱刮”彩票的时代记忆。在传递公益理念、宣传体彩责任的同时,也为众多购彩者与广大市民在文化交流方面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灵山秀水——黔东南美术作品展
展期:11月3日-11月28日
地点:广东省佛山市新城华康道11号
贵州的灵山秀水,宛如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这片神奇的大地充溢着大自然的奇迹,其壮美的山川、丰茂的植被和涓流的水源成为艺术家们无穷创意的源泉,滋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正如这些自然景致在贵州绽放一般,黔东南与佛山的美术交流也在这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本次展览着重展示了来自两地20多位艺术家的70幅美术精品,涵盖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农民画等多个画种。佛山和黔东南的艺术家们以美术作品作为媒介,用画笔勾勒出多姿多彩的贵州景观,多角度呈现黔东南秀美风光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充分展示了黔东南地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时代之美。
“探寻湾区源头”写生节
展期:10月15日-11月10日
地点:佛山市三水区文化馆
“探寻湾区源头”写生节以写生、交流和展示的方式,深入挖掘推广佛山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乡村建设等。在为期3天的写生旅程中,一批由知名画家、市内青年美术家、美术教师、大学生志愿者、高中美术学生组成的近150人的队伍深入三水城乡一线开展写生创作活动、举行交流研讨会,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自发追随观摩学习、加入创作。本次展览收录了杨尧、郭润文、汪晓曙、林永康、罗文勇等30多位国内知名美术大师以及一批佛山本土美术青年人才在本次活动创作出来的100余幅艺术佳作,以文艺的形式展现着大美佛山、文旅三水的城市魅力。以艺术为媒,这些色彩丰富、构图精妙的作品,将三江汇流、疍家渔船等岭南水乡的独特风光,古村祠堂、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带到了展厅,它们是新时代下佛山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艺术写照。
意境溢彩——青年创作邀请展
展期:10月19日-11月15日
地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环宇城4楼
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当今社会,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则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将国画艺术融入到现代的语境中。他们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勇于突破传统的创作方式,以及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和思考。本次展览邀请了来自佛山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有的探索传统国画的技法和题材,有的将国画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有的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和创造力展示了对国画艺术的独到理解和独特风貌。
翰墨金秋——刘卓茹 陈海 欧福年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11月5日-12月4日
地点: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疏港路7号广佛上城11栋6楼603-607室
本次展览参展的三位画家都是几十年来坚持岭南画派创作理念和传承岭南画派笔墨技法的画家,作品印证了他们几十年艰苦探索的艺术道路,他们都以传承岭南派而自豪。年近八旬的刘卓茹先生年轻时就深受黎雄才教授的影响,多次赴广州修研,坚持粤北和珠三角水乡采风写生,其作品运笔豪迈,构图气势恢宏,设色艳而不俗,尤其长卷大面更是令人震撼。陈海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得关山月、黎雄才教授嫡传亲授,几十年来严守师门潜心技艺,作品日臻成熟、已趋炉火纯青,已然成为新一代岭南画派代表性画家之一。欧福年自童年深受其父岭南画派画家欧树培熏陶,后拜岭南画派名宿黄少强高徒陈士炯门下习画,五十余年笔耕不辍,作品笔墨精细、层次分明;画面空灵而浑厚;设色清丽明快,深得折衷中西精髓。
——东莞——
礼衣雅蕴——朝鲜族民俗文化展
展期:11月2日-11月27日
地点: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
服饰是礼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起史前,下至明清,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寓着一个民族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信仰等深厚文化美涵。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自明末清初即在东北地区拓荒垦殖,开辟生活家园,形成了以延边为中心的朝鲜族聚居区域和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朝鲜族服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俗类项目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览以朝鲜族传统服饰文化为主线,呈现72件(套)展品,分为三个部分展出,展现了朝鲜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生动地展示朝鲜族在各个历史阶段朝鲜族服饰的变迁、服饰类型与装束的变化,体现了朝鲜族的民族特性、文化特性、美学特性、现实需求性,为大众了解延边文化打开一扇绮丽的大门。
——香港——
提香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
展期:2023年11月3日-2024年2月28日
地点:香港艺术馆
本次展览由香港艺术馆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联合筹划,是香港首个大型提香及威尼斯画派的展览。将展出50幅提香及威尼斯画派巨作。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物,其描绘人类爱情、欲望、权力和灵性等强烈情感的非凡才华,令他在威尼斯以至欧洲各地均备受追捧,赢得了教皇、皇室和贵族的喜爱。提香在艺术表现手法及绘画题材上的突破,使他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同代画家中的典范,更对往后数百年的欧洲艺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本次展览展出世界知名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包括提香及威尼斯艺术大师如乔尔乔内、丁托列托及委罗内塞等的经典作品,精选展品包括提香的《花神》和《维纳斯、邱比特、小狗与鹧鸪》、乔尔乔内的《梅瑟(摩西)的考验》、丁托列托的《维纳斯、邱比特与伏尔甘》及委罗内塞的《基督受洗》等。全部50幅作品均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多幅更是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
光,总在表面停留——冷广敏个展
展期:10月13日-11月28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环空间
本次展览展出冷广敏的最新创作。这批作品的画面愈为丰饶,冷广敏对以往工具的运用,有了更熟练的把握,线条的间隙切割出像素物质化的马赛克鳞片,图像的编织逻辑如制图学的经纬线,网罗出其极具个人特点的新语言。冷广敏认为表象就是全部,并且有意识地把这个表象具体化,不断地赋予它某些特征,比如“物质”“坚硬”“易碎”“没有生机和情绪”,慢慢地就形成一个“壳”的概念。由于“壳”的属性,它所营造出来的往往是一种异化的景观,这种景观是这样的:“华丽而空洞”“消逝而没有情绪”“破碎且安静”。这代表了艺术家所理解的一种世界。这次“光,只在表面停留”展览,提示了画面中的一种空间结构状态:光穿过“壳”之间的空隙,就流逝了,而壳上的光停留了下来,我们才窥得全貌。这些“壳”之间的缝隙,是艺术家所希望的这种反差极强的节奏感,可以存在于其画面之中。这些壳以不同的形态组合在一起,或汇聚而成,或分崩离析,这中间有个过程感,这个过程感和图像构建的逻辑捆绑。不同的逻辑延伸出不同系列的作品,时而冷静克制,时而激烈震荡。原物的陌异感,与观者形成一层感知的薄膜。正如展览主题,光线穿过褶皱,穿过画面的间隙,落于物的表面,停留于我们的目光之中。
——澳门——
孙中山在澳门的朋友圈
展期:11月4日-11月11日
地点:澳门祐汉街市公园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本次展览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和澳门辛亥革命与中山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澳门市政署赞助展出,通过“足迹篇”“亲属篇”“朋友篇”“纪念篇”四个单元,呈现孙中山在澳门的活动足迹,回顾澳门人民和各地志士在澳门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历史,展现孙中山在澳门的朋友圈,旨在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号召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