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开启第二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各督察组进驻中山、湛江、揭阳三市,受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1月7日,此批针对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由督察组转办给地市的群众举报件共1195件,含重点关注件71件。此次督察有全面下沉、快速响应、动真碰硬的特点。三市的政府官网均设立专栏专区,每天公布“边督边改”情况,还通报了部分典型案例,以案示警,切实发挥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利剑”作用。
广东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强调这四个“突出”
10月17日下午,广东省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动员部署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了此轮督察工作的工作要求,指出要做到四个“突出”:突出政治属性、突出发展导向、突出民生呼应、突出警示作用。
广东此次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有力延伸和有力补充。
今年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3年6月,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第二轮督察明确的2164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超过64%。一些重大突出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他表示,今年是第三轮督察开局之年,要紧盯重点任务,谋划开展好新一轮督察,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利剑作用。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除了广东,已有云南、江西等多个省级行政区相继开启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驻各地市(州)开展督察。
今年9月22日,广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坚持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深化例行督察,强化专项督察,确保形成威慑、督出实效。
广东此次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1310”具体部署,部署“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之后的首次生态环境保护“体检”。
省级督察组进驻三地市
收到群众举报件共千余件
广东省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广东省第一、二、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中山、湛江、揭阳三市,并召开动员会议。
记者注意到,出席三个地市督察动员会议的,既有督察组全体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也有地市市委书记、市长,市法院、检察院,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均列席会议。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看什么?
在动员会议上,督察组的负责人员划出了重点:此次督察将立足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重点关注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情况;贯彻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以及推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情况等。
督察组进驻当日,即公布进驻时间(12天)、专门值班电话、专门邮政信箱,公开受理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信访举报。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山、湛江、揭阳三市均在其政府官网上设置专栏专区,定期公示督察组向该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举报件调查处理情况。
截至11月7日,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转办中山市群众信访举报件十二批次174件(含重点关注信访件14件);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转办湛江市群众信访举报件十二批次414件(含重点关注案件16件);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转办揭阳市群众信访举报件十三批次607件(含重点关注案件41件)。经记者统计,此次针对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由督察组转办给地市的群众举报件共1195件,重点关注件共71件。
省级督察有三个特点
一批典型案例被公开通报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督察的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全面下沉。被督察的湛江、揭阳既有市辖区,也有县级市、县。各督察组全面下沉督察,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如,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到湛江廉江市开展督察,现场察看鹤地水库、红湖农场、廉江市水质净化厂及广东廉江核电项目建设等情况。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到揭阳惠来县开展督察,现场察看了大尖山石场复绿情况、前詹镇海水养殖场无序取水和尾水排放冲刷侵蚀自然岸线情况、神泉镇澳角村的入海黑臭水体水质及盐岭河入河排污口情况、神泉镇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惠来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快速响应。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各督察组进驻以来,中山、湛江、揭阳三市每天均公布“边督边改”情况,包括举报件的调查核实、处理和整改情况。在进驻督察期间,群众反映的“中山市第一中学饭堂噪声污染扰民”“湛江市徐闻县新寮镇三丰村委会不知名养猪场臭味扰民”“揭阳市粤东城际轨道噪声问题”等得到当地的快速响应,责任部门或单位积极采取措施整改。
动真碰硬。随着督察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批典型案例也被披露出来。包括:中山市大涌镇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落实不力,牛仔洗水产业问题突出。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指出“产业规划落实不力,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下”“节能审查监管缺失,企业违规用能问题突出”“日常监管不到位,企业环境问题频发”等问题;湛江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措施落实不力,部分已整治水体返黑返臭。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指出“控源截污不彻底,直排溢流问题多发”“平时慢作为,急时抱佛脚”“管控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生态公益林遭逐年蚕食,非法毁林问题突出。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指出“毁林问题突出”“区域生态功能破坏明显”“公益林保护和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为强化警示震慑,推动问题整改,以上三个典型案例均在网上公开通报。被通报后,属地政府部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立行立改,研究部署了接下来的整改工作,确保落实见效。
采写:南都记者陈杰生 马辉 实习生刘晓雪
制图:实习生洪悦莹
编辑: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