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AI监管应分领域、分专题渐进式立法

南都N视频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3-11-08 14:55

 “人工智能地方立法可以先行先试,不断积累立法经验。目前我们看来,更多的可能是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视角下,来促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立法。”近日,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上,北大法宝创始人、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赵晓海如是建言。关于人工智能立法的路径和特点,他主张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包容审慎,分领域、分专题渐进式立法。

图片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在颠覆科学探索的新范式,也正在引领科技创新浪潮和产业升级转型。以AIGC为代表的AI技术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的跃迁,正推动人工智能迎来下一个时代。与此同时,其伦理治理风险也备受全球关注。

赵晓海在大会发言中介绍,近年来,中国从国内法治、涉外法治两个方面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治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电子签名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正在起草电信法、网络犯罪防治法等法律。国务院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发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图片

演讲中赵晓海展示国内当前人工智能法律规范现状图表

“从国内法治来看,我们在网络、数据、算法、算力、应用这五大基础领域正全面加强立法工作,积极稳步审慎推进人工智能立法治理。”赵晓海表示。他同时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逐步应用,展示了北大法宝的立法人工智能应用基础和丰硕成果,并分享了北大法宝参与的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包括在司法部和生态环境部示范应用的人工智能辅助环境法典编纂项目、由北大牵头承接的“跨领域知识驱动的法治调研智能感知及辅助决策技术”项目等。“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条款还是其周边意见的感知,这一整套技术应用于立法工作中,都可以极大地提高立法的成效和质量。”赵晓海盛赞了立法人工智能在法律文本编纂、分析决策、数据流通中的高实用性。

图片

会后采访中,谈及立法人工智能工具的合规治理,赵晓海以法律数据的公开来向南都记者举例,既强调了数据公开的必要性,也重申公开应在处理好个人信息等因素的前提下【分时分地】进行,同时叠加更好的AI过滤技术和人工审核机制。“裁判文书、法院到底能公开到什么程度,只要判决做出的都能公开吗?做人工智能的企业如何利用这些裁判文书,在当今法律的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最佳的还是以分级分类的原则来处理,不是全部公开,也不是像目前那样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

赵晓海向南都记者表示,推动人工智能地方立法先行,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法律规范体系整体优势,使现行法律法规适用于人工智能发展。“要通过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协同发力,适时为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提供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中国AI监管立法要把握好自身的节奏,既不能特别超前、过度严格,也不能相对滞后,更不能放任不管。这一点需要很多智慧和策略来把握这个尺度和边界。

图片

此外,赵晓海也强调了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性,“在全球AI治理层面,相互理解的国际合作是无可取代的。”赵晓海提到,务必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数据和人工智能体系规则的建立。“最近在‘一带一路’论坛上,中方提出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我想就是基于像互联网一样,人类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都需要全球合作,协同处理。”他补充称,世界上一些最大的AI行业参与者都是中国公司,因此,有关AI安全性和透明度的高级别讨论,也不可能缺少中国政府的参与,近期中国等28国签署的首个全球性AI声明《布莱切利宣言》便是明证。

采写:南都记者 吕虹

 

 

 

编辑:黄莉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