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男子经“港澳药械通”用上新型人工耳蜗 可兼容核磁检查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11-08 11:41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患者植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人工耳蜗。据了解,这是医院通过该政策引进的第一款医疗器械产品,这款国际先进的人工耳蜗不仅能帮助这名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提高听力,还能兼容3.0T核磁检查,保证患者此后的定期复查不受到影响。

图片

男子鼻咽癌化疗后接近失聪 

55岁的高先生(化名)自2010年进行鼻咽癌放疗后,听力有所下降,到2016年左耳已完全失聪,右耳也仅剩残余听力,虽已佩戴助听器,但听声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性格也变得内向,与家人也不愿交流。

据耳鼻咽喉科熊观霞教授介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经过规范的放化疗后,鼻咽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大大提高。但由于放疗区域不可避免地累及中耳和内耳,加上部分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鼻咽癌治疗后患者经常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重度以下的听力损害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解决,但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只能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获得听力的提高。

患者要定期复查 需要可兼容3.0T核磁检查的人工耳蜗

为什么高先生需要更为先进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及声音处理器?据介绍,由于鼻咽癌治疗后仍要定期进行影像追踪复查,同时鼻咽癌放疗后可能存在放射性脑病的风险,所以极重度聋的鼻咽癌患者选择植入人工耳蜗时,需考量人工耳蜗植入体的特点,并考量其是否可兼容3.0T核磁检查。

因为3.0T磁共振可以通过特殊序列的处理技术使术后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图像更为清晰精准。另外,引进的新型人工耳蜗植入体电极的精细、柔韧程度可以尽量减少植入对耳蜗组织的损害。

听说中山一院成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并成功获批引进国际先进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及声音处理器,高先生马上来到中山一院就诊咨询。

在医护团队的努力下,高先生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了电极更精细并兼容3.0T核磁检查的人工耳蜗。其手术顺利,术后电极位置良好,术后第一天预开机顺利,病人和家属均表示满意。

中山一院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

已获批多种药械并将投入临床使用

据了解,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入的是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内地引进药械的医疗机构需具备高水平的专科建设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及药械管理能力。

2023年2月,中山一院正式成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中山一院医学工程部、药学部分别牵头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院内落地工作,与相关专科对接落实药械需求,并联合院内相关部门建立了“港澳药械通”急需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直至目前,中山一院已获批多种药械并将投入临床使用。

以首例人工耳蜗的执行为例,耳鼻咽喉科结合患者需求和产品技术情况,明确提出“港澳药械通”临床需求,经过院内充分论证,新型人工耳蜗纳入第一批拟申请的医疗器械目录。

医学工程部积极对接药监、卫健、医保等部门共同探索国家编码、平台采购、计价收费等流程,加快“港澳药械通”在公立医院平台的顺利落地;同时依托运行成熟的基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从产品入院到患者使用的全流程闭环追溯管理, 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 确保“港澳药械通”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章智琦

编辑:李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