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好牙,但这不由孩子自己决定,大人的认知,决定了孩子有没有蛀牙。目前,我国还处于患龋率上升的阶段,发病特别早,发展得很快,治疗率相对特别低。同时,牙周病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我国90%以上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3-5岁儿童患龋率非常高,3岁儿童一半有蛀牙,到了5岁,10个儿童7个有蛀牙。
牙齿出问题如此普遍,到底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和真相?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儿童口腔科主任徐稳安博士进行了专门的解答,纠正人们关于牙齿的一些误区。他提示,保护儿童牙齿健康,家长应至少帮孩子刷牙“刷”到8岁。
误区一:乳牙反正要换,可以不用管,少一个也没关系
徐稳安博士介绍,儿童的乳牙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岁半左右全部长齐,一共20颗,然后到六岁,恒牙开始萌出和替换,到了12-13岁左右,长齐全部牙齿(智齿除外)。乳牙从六个月到六岁,一直到换完牙齿,每一颗乳牙都是唯一的,而且要用很多年。除了智齿,不管是乳牙还是恒牙,每一颗切牙、尖牙、磨牙,都是要行使特定功能的器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牙都会换有的牙齿是悄悄萌出的,比如最常发生蛀牙的“六龄牙”。有的家长说,“哎呀,我家小孩这个牙没换过的,所以蛀了也没管它”,结果到医院来看,这个牙是没得换的,后悔莫及。
乳牙不好也会影响恒牙。儿童有蛀牙、牙周疾病,首先吃东西会受影响,营养不够,孩子生长发育会受影响。蛀牙影响美观,会造成孩子发音也不清楚,可能引起社会交往困难、自卑等心理障碍。
乳牙不好,还会影响恒牙。乳牙龋病严重会引起疼痛、感染等,拖延不治疗,发展成根尖周炎后,还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
误区二:蛀牙是小问题,不痛就可以不理
蛀牙,又叫虫牙,但并不是由虫子导致的。龋病是一种在口腔内以细菌为主的作用下,牙齿表面逐渐破坏、崩解形成龋洞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徐稳安博士强调,从蛀牙开始,拖成严重的牙髓炎、根尖周炎,表面上看起来是每一个孩子牙疼、看牙时的哭声,实际却是家长对孩子牙齿问题的忽视与拖延。
首先,蛀牙发展不可逆。如果孩子牙痛了说明情况很严重。一开始只是牙菌斑,通过刷牙、使用牙线就能去除,成本最低。然后是浅龋,程度最轻的蛀牙,补一次就好了,孩子没有感觉,治疗费用很低。慢慢发展成牙髓炎,也就是牙齿会痛,这时候治疗就费钱费时了。
徐稳安说,预防蛀牙尽早预防,早期治疗特别重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疼了再来,不仅小朋友受苦,有时候已经晚了,想补都补不了。
误区三:孩子爱吃糖,才发生蛀牙
关于龋病的病因,医学上归结为“四联因素”,分别是:
致龋细菌:口腔内天然存在的变异链球菌,被认为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
敏感宿主:对龋病的易感程度受牙齿结构、唾液和机体全身情况影响
含糖食物:细菌代谢作用使糖发酵产生酸,使得牙齿硬组织溶解破坏主要是“游离糖”。
时间:一般情况下龋洞的形成需要长达1-2年以上的时间,但乳牙发展较快。
据了解,并不是所有的甜食都会引起蛀牙,不甜的食物也不一定不会引起蛀牙。这主要是因为细菌容易利用的是“游离糖”——经过加工提炼被游离出来的糖分。比如,尽管甘蔗很甜,其实是不容易引起蛀牙的,因为糖分结合在天然食物里;但如果把甘蔗加工成为白砂糖,那么就容易引起蛀牙。同样,吃水果是不容易蛀牙的;但如果榨成果汁,就容易蛀牙了,因为糖分被游离出来了,那口腔里面的细菌就很容易去利用它。其实,小孩子完全可以吃糖,如果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吃,吃完及时刷牙漱口,龋齿风险就会小很多。
误区四:家长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
蛀牙不会直接遗传与遗传有关的只是龋齿的易感性。比如牙齿的结构、形态,咬合面的窝沟情况,牙齿是否排列整齐以及唾液的质量等。
但是,蛀牙是可以“传播”的。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由于饮食、口腔卫生习惯和亲密接触等导致口腔菌群组成趋向一致,从而表现为龋病的发生有家族聚集性。简单地说,如果大人是容易龋齿的,那么口腔里面这种引起龋齿的细菌特别多,那么小孩子可能就容易龋齿。
徐稳安博士提醒:大人不能咀嚼食物给孩子吃。否则,容易传播口腔细菌、幽门螺杆菌等。建议实行分餐制。
误区五:孩子从小刷牙,应该不会有蛀牙
刷牙要讲“三三制”,成年人28颗牙,每天刷3次,每次刷牙三分钟,几个月的宝宝才长两颗牙,每次30秒就够了。
预防龋齿不仅仅是刷牙,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但不等于把刷牙这件事,完全交给孩子自己。从长第一颗牙开始就要刷牙,但是小朋友在七八岁之前,都是没有办法刷得很干净的,一定是需要家长帮忙的。日常要用含氟牙膏,还有每三个月定期涂氟,孩子龋齿的风险会降到很低。
误区六:孩子牙齿不整齐,等换完牙再去矫正
常规的正畸治疗一般是在12~13岁,女孩子可能会早一点,可能11岁就换完了,这个时候是最佳矫正时机。
但是有一些不良口舌习惯造成的一些问题,比如地包天、牙齿合不拢、牙特别龅等,一旦出现就要及时就诊,进行早期干预。
误区七:一想到看牙就焦虑,牙科操作都很恐怖
在大家印象里,儿童牙科都是很吵闹的,到处是哭声。其实,看牙并没有那么恐怖。
比如,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儿童口腔科看牙,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很放松的状态,哭声是很少见的。口腔舒适化治疗包括笑氧联合镇静技术和全麻下口腔舒适化治疗。全麻下口腔舒适化治疗适合不能配合看牙的人群,以及孤独症、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特殊人群。
误区八:不要去看牙医,看牙都很贵
徐稳安博士强调,保护牙齿,预防很重要,预防也相对很便宜。看牙贵,往往是拖出来的。让牙齿健康,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对于小朋友来说,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可能就是医生帮看一下,涂一下氟,可能花很少的钱,很少的时间,但是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建议大家改变观念,牙齿疾病一定要做好预防,早预防、早治疗,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