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江门这场家教家风宣传宣讲有温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转载2023-11-10 14:07

11月8日,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妇联,在广东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举办“传承优良家风·共建文明家庭”家教家风宣传宣讲活动。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出席活动,并为大家讲授一堂关于家教家风的微党课。

江门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导师团成员,新会区的党员干部、先进模范等150多人参加活动。

图片

现场微党课:

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支撑好社风

家风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幸福安康、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陈冀为大家讲授一堂关于家教家风的微党课。

陈冀在微党课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带头人,做社会主义优良家风的建设者和引领者。要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红色文化,并将其融入当代良好家风的核心价值中,推动家庭健康发展。要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警醒身边人,营造清廉家风文化,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良好家庭风气。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领导干部,更要当好优秀家风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

陈冀指出,家庭要担当优良家风传承建设的主阵地,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支撑好社风。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家庭成员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模式。要进一步挖掘“启超文化”内涵,为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丰厚滋养。要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千家万户落地生根,推动家庭成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图片

陈冀向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导师团颁发聘书。

陈冀要求,要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成为新风尚。发挥江门全市1400多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130多个文明实践点的宣教功能,开展讲述家风故事、品读红色经典、征集家训作品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要组织开展主题宣讲、集中交流等活动,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深入开展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工作,推动社会资源与学校、社区共建共享,共同上好家庭文明建设这堂“必修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统筹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齐心协力培育时代新人。

分享家风故事:

侨乡家教家风事迹感动人心

活动中,家教家风事迹访谈、事迹宣讲等环节,通过讲故事、谈感悟,传递“好家风”蕴含的正能量。

图片

孙有科是一名专职社工,从事志愿服务二十多年,以出色的社工专业技能、卓越的志愿服务,成为江门公益服务的一面旗帜。孙有科一家四代人传承“博爱乐善”好家风。多年来,他与妻子李冰共同投身志愿服务,得到社会肯定,家庭也获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平时大家都称呼我为‘孙叔’或者‘孙仔’。” 访谈环节中,孙有科笑着说,服务对象早已把他当成了家人。在耳濡目染下,孙有科的儿子初中时便参与志愿服务,大学后更投身于支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儿子不会过多干预,让他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自由成长。”孙有科分享自己的教育经。

孙有科认为,最好的家庭氛围是和睦,遇到问题就开家庭会议去讨论解决。他表示,接下来将传承“爱国爱家,博爱乐善”好家风,爱小家为大家,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全家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一起为美丽侨乡江门文明建设尽一份力,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同时,江门市梁启超家教家风家长学校宣讲团成员、新会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红卫向大家讲授梁启超家教家风。他介绍,梁启超家教家风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特点包括爱国、敬业、自强、仁爱、勤俭、笃学、趣味等方面。

李红卫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梁启超先生如何称呼他的儿女,他说:“家庭是最需要爱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需要勇敢表达爱意。”

对于如何传承好家教家风,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李红卫建议从四个层面入手:一是政府层面,例如,党校等部门要把梁启超家教家风作为主体班的课程;二是学校层面,要更好地将梁启超家教家风融入课堂教学;三是家庭层面,要从家庭开始培养优良品格;四是社会层面,社工在社区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救助等活动,对于构建和谐社区、促进居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要不断发挥他们的作用。

图片

“虽然父亲极少回家参与我的成长,但在他的日记里都是我的名字……”台山市融媒体中心余珊珊以《父亲的日记本》为题,讲述了她的父亲——一名老党员、老军人20年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故事,生动感人的内容和饱满真挚的感情深深打动现场观众。

参加活动的观众汤伟钊说:“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是关键。我认为,好家风就是,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孝顺父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只有把我们每一个小家都建设好,才能构筑好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来源:江门宣传

编辑:曾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