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场小程序教育公开课广州开讲!小程序编程走进这所学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11-11 11:52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11月10日上午,广州微信总部迎来了一场生动的公开课,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师生现场展示了基于小程序编程进行高中数学建模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全国首场微信小程序教育公开课就此开讲,这标志着“小程序编程+数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成功落地。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揭牌仪式,广州第九十七中学正式成为微信小程序教育创新合作示范基地。

图片

微信小程序教育创新合作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数学建模+编程:
同学们制作照看生态园的实用小程序

在活动现场,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叶玉茵老师带着高一级数学建模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了各组运用数学建模知识和编程知识制作的微信小程序。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九十七中的同学们在老师、微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以“为照看学校生态园设计一个微信小程应”为任务,通过学习、实地测量、探讨研究,五个小组的同学们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分别为学校生态园的改造提供了设计方案,并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微信小程序,供日常照看生态园中的植物使用。

“我们组考虑到了每种植物不同的习性,需要不同的浇水频率、适宜的温度湿度,查找了详细的资料后,我们还定制了自动化计算的方案。”“我们组设计了连接湿度计,再基于湿度数据提醒值日生及时给月季花浇水……”在讲解汇报中,各个组一一讲解设计思路,研究过程,小程序的使用方法,每个小组的设计各具特色。学生和在场嘉宾纷纷用手机扫描各组的小程序二维码,体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图片

九十七中的同学在公开课上汇报小程序制作的过程。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长孔文韬表示,活动中师生们充分展现了在微信小程序的辅助下运用数学建模解决生活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展现了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共享成果的成长与喜悦。虽然设计方案还略显稚嫩,但实践探索的价值却是值得肯定,校企合作新范式的作用令人期待。

高一四班学生黄梓灵表示,对于不太了解编程知识的她而言,编程的确是一个大挑战。在与队员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黄梓灵也得到了许多收获。“在制作小程序的过程中,我对数学、编程等学科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还从现实的角度思考技术可行性,在无人机航拍、红外扫描等多种测量方法中选出最优解,从而实现小程序的上线和应用。”

数字时代下的素养教育探索:
在真实情境下开展综合性教学项目

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新教材要求的深化教学改革、项目式学习应如何开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教育高质量发展仍有诸多问题等待回答。

图片

九十七中的同学们在现场体验各组制作的小程序。

“课程实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之一。”孔文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的启动仪式不仅是教育创新成果的展示,也为高中学段以数学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新方向,“微信小程序教育创新合作示范基地”的建立还为拓展育人方式变革下,学生素养发展路径提供了研究与操作范式。

“数学不只是算出这一道考试题而已,而是要让数学回归生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本源思路。”孔文韬提到,微信小程序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项目,因此,在学习制作小程序这个工具的过程中,编程并非最大的挑战,学生还需要面对生物、数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问题。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党委书记林黎华表示,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更是要让教育回归其最初的本质——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爱学习”到“会学习”。 “在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中,九十七中的同学们就产出了创意满满的产品,这离不开九十七中的阳光教育所打下的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让学生们以阳光、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

师范专业毕业生、互联网公司工作者、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在这三重身份的叠加下,微信小程序生态负责人于洪潇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我家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在于洪潇看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进步的过程。“我们团队成员也希望,小程序的开发低门槛和应用快捷性,能为编程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帮助孩子以更低的成本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杨晓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