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南沙湿地进入了游红树林观鸟的最佳时节。为全面加强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近日,广州南沙区启动“林长+红树林长”协作机制,这也是广州市首次设立红树林林长。据了解,全区共聘请9名镇(街)级副林长和1名区属国企分管领导担任红树林林长,明确责任区域、管护目标和主要职责,实现红树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南沙有着广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林,面积达198.18公顷,共发现红树植物13科15种,占广东省红树植物62.5%。其中,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湿地,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累计监测鸟类207种(2022年底),每年近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越冬,2022年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南沙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作用,是新时代南沙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
近年,南沙区持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组织编制了《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2-2030年)》,推进实施广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建设、南沙湿地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虎门大桥北侧(广州段)海岸线整治工程、南沙区红树林营造与修复一体化服务等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红树林新增营造13.51公顷、修复54.46公顷,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新增营造43公顷、修复160公顷工作任务。
针对红树林沿河岸生长以及在南沙湿地连片分布的特点,“林长+红树林长”协作机制启动后。南沙区将开通水上巡林路线,在人工巡护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巡查监测,及时发现水漂垃圾、有害生物侵害、违法占用、滥伐、破坏红树林等行为,零距离守护红树林生态安全。协作机制就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具体措施,如在部门协作、工作会商、宣传教育、巡查监测、线索报送、舆情处置等方面,明确了联席会议、日常巡护、全域监管、项目审核、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
南沙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珍稀鸟类在此栖息。
同时,还为全区198.18公顷红树林生长过程抵御自然灾害、病虫害、意外事故等购买951万元综合风险保障,这是广州率先推出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对促进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南沙区将持续加强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构建“巡查监管到位、宣传教育到位、执法查处到位、保护修复到位”四位一体红树林保护体系。共同守护南沙红树林生态安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南沙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沙湿地游小贴士
据园区消息,凭湿地一期门票即可免费参观湿地寻梦园。湿地露营区(公益林)、红树林艺术区、亚太钓鱼中心、观鸟屋、穿越南沙湿地寻梦园……更多精彩等你探寻!
南沙湿地一期游览图。
南沙湿地二期游览图。
◆推荐线路:
广州地铁4号线蕉门地铁站→转南沙G1路→南沙湿地景区
广州地铁4号线南沙客运港地铁站→转南沙旅游1路→南沙湿地景区
广州地铁18号线万顷沙地铁站C/D口→转南沙25路或南沙旅游1路→南沙湿地景区
◆自驾车:
广州华南快速→南沙港快速(南沙港方向)→十六涌钢铁基地(出口)→南沙湿地景区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记者 郑雨楠 陈卓睿 实习生 郑珺然
通讯员 黄昌杰
编辑:郑雨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在湾区之心,发现南沙多Young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