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韶关样本”:金融创新一小步,乡村振兴一大步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转载2023-11-14 00:20

     

图片

粤北进入深秋时节,万亩金油茶果次第飘香。在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油茶种植基地里,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与来自四川西昌油橄榄、广东河源紫金蝉茶、广西百色田东芒果、湖南大三湘茶油、广东韶关友丰茶油等产业致富带头人围炉煮茶,了解综合金融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的未来规划。此番茶园对话,是中国平安在乡村振兴“赶考”路上的又一次回音。

注入金融发展新动能

11月1日,中国平安“服务百千万工程 支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韶关行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举行。当天,中国平安发布了支持广东高质量发展举措,从金融支持、保险保障、消费协销、文旅支持等四大方面,为广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和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金融发展新动能。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去年底,广东开始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县域经济为抓手、以乡镇做强为节点、以和美乡村为基础、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远景,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加速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图景。

奋起“百千万”、激活“新农村”,金融正是一股强劲动能。

扎根韶关推动“三下乡”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选址韶关,同样大有深意。韶关,古称韶州,地处五岭山脉南麓,北江中上游地区,内联珠三角,外接湘赣,是中国南方的交通要冲,素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近年来,中国平安围绕“三村工程”扎根韶关,推动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

未来,如何更好深入粤北县域经济,探索金融创新,讲好“绿色故事”,塑造“韶关样本”,共绘产业生态,是平安在推动乡村振兴、支持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必答题”。作为“赶考人”之一,谢永林如是表达初心:“中国平安与韶关市在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扩大领域,双方的合作范畴将涵盖党建共建、数字乡村、双碳战略、消费文旅、保险保障等多个方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平安智慧’及‘平安力量’。”

A

“数字人”活跃田间乡村农文旅大有乾坤

“基于植物大数据控制系统,蔬菜住上联排别墅,30万颗菜的24小时生产只需要90度电……”在韶关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的黄瓜种植大棚里,平安乡村振兴数字人“慧慧”向游客科普全域空间种植的“黑科技”。

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是一个集合“现代高科技和智慧农业+研学科普旅游”的综合性园区,也是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慧慧”的亮相,让乡村文旅增添了科技魅力,而背后正是中国平安的“数字乡村”平台内核。

“数字乡村”有何乾坤?本次活动中,平安银行发布数字村平台2.0,以数字科技助力打造乡村农文旅示范基地;发布平安乡村振兴主题数字人,开发数字人虚拟导览功能,打造“数字人+乡村文旅”的模式。此外,还打造数字村BOX移动WIFI下乡服务计划,完善田间地头无线网络服务;并策划乡村文旅NFT低碳游,推进“数字藏品+乡村文旅”新业态,满足客户沉浸式、互动式的旅行需求……归结起来,就是“一村一人一网一游”平台。

科技“武装”还不止于此。“我们向空间要土地,向全域要产量,向智慧要发展。”相关技术人士举例说,黄瓜大棚通过全域种植技术,从25亩拓展到40亩,并自动优化环境、温度、水分、空气营养等因子,大幅提高产量和品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水肥气雾滋养”技术,几乎杜绝了重金属超标、农残、激素这些农业痼疾。

以农业之名,科技元素无处不在。而科技的背后,亟须金融的源泉。

“这样的智慧农业,光是大棚的搭建就要2000万元”。一位种植基地人士如是坦言。据悉,平安银行目前向该园区的母公司东阳光集团提供4.5亿融资,促进当地经济长效发展。回忆此番牵手,平安工作人员如数家珍:2021年12月以来,中国平安“三下乡”工作组先后赴当地调研15次,开展访谈沟通超110次,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奏响“强县兴镇富村”乐章,对此园区项目负责人郭军军深有体会。他表示,这个农业基地带动1000多人就业,丰收时节临时就业达一万人次,还带动周边8000多农户创收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更让郭军军欣慰的是,这里也是现代农业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成为很多孩子们的开启脑洞的“网红打卡地”。

硬核科技开路,真金白银打底,让和美乡村更有想象空间。按照中国平安支持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举措,在数字乡村方面,服务实体经济的涉农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及支持产业发展的科技应用。在金融支持方面,明确加大对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未来一年内提供300亿元的授信支持。

B

一次险种的微创新 激活一个产业大生态

你听过“保果保险”吗?这个新险种,正是广东友丰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龙能够安心创业的利器。

油茶种植是韶关的特色产业,也是一个“长跑考验”:3年开始结果,7年才能丰产,理论上有50年以上的收获红利期。

在张玉龙看来,干旱、寒潮都是油茶的“天敌”。采摘也有考验,太早没有油,太晚会掉果,产量不稳定。如果今年特别失收,明年的发展可能会断节。来自中国平安的“保果保险”让种植企业或农户有了产量保障,平衡了失收风险,也让他心里的石头落地。

“有了保产保收的资金,明年可以安心下肥,持续发展。”他笑着说,“刚开始很多农户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看得出平安在践行一种责任。”

友丰油茶产业园拥有约1万亩优质油茶种植基地,依托油茶农业产业园,向食用茶油、茶粕有机肥、茶油化妆品、茶油医用药品、茶皂素等洗涤品等产业延伸。同时,以油茶产业为依托,拓展多种功能,已初步形成油茶种植、加工、农旅“三产融合”的产业模式。

目前,平安产险为5444亩油茶提供政策性油茶种植保险保障超过1000万元。该油茶产业园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源,带动附近数百名农户就业,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近4000万元。

在“保险+创新”模式下,“油茶种植险”从无到有,开辟了全新物种,推动特色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

实际上,“油茶种植”是去年平安在全省首单落地的创新农业险之一。“保险+创新”模式是平安骨子里的基因,也是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试金石。早在2022年,平安产险在韶关首单落地广东省两项创新农业险种“食用菌气象指数”和“油茶种植”,累计为4家食用菌头部企业和5家油茶头部企业,提供补充性风险保障规模近亿元,并陆续完成赔付,减小了农企经营成本。

去年,平安为雪印集团首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预制菜提供100万元溯源保险,并通过“平安溯源”小程序对预制菜进行溯源,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之路没有止境。今年7月,韶关平安产险成功落地全省首单“瑶药种植保险”,为乳源瑶族自治县粤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664亩吴茱萸提供200万元的风险保障。

今年,平安产险开创的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让清远麻竹笋走得更远。未来,这样的特色保险还将源源不断。

顶层设计的加持,让保险创新赋能三农有了更高目标。按照本次中国平安公布的支持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未来三年,为广东提供不低于1万亿元的保险保障,支持推动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

全链路帮扶下,闭环生态也更加完善。中国平安承诺,在消费协销方面,将利用自身客户渠道资源优势,通过消费帮扶,计划协销100款广东特色农产品,助力农产品“出村入城”,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不仅保产量,还助拓销路,张玉龙正是产业融合的受益者。现在他的特色油茶产品在平安好车主App助农专区上架协销,万亩油茶有了大舞台。

观察

牵手社会力量“双向奔赴” “韶关样本”持续复制

11月1日,平安乡村振兴碳中和服务联盟在本次“服务百千万工程 支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活动上启动,依托平安在乡村振兴及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联合各领域专业机构,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一揽子碳服务,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联盟的第一个碳中和服务项目计划落地韶关油茶产业,进一步服务韶关“百千万工程”,支持韶关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服务联盟发布后,首单服务落地油茶产业。11月4日,在湖南衡阳东方树油茶产业互联网启动大会上,平安银行启动油茶产业“金融+碳汇”服务,聚焦茶油产业碳汇服务作进一步探索推进。

当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百千万工程”在南粤大地展现出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韶关样本是中国平安践行“百千万工程”的微缩影,韶关故事也是中国平安乡村振兴大格局里的一页新篇章。

面对“百千万工程”的广东考卷和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中国平安选择了攻坚之路,但也是前瞻之路,让韶关模式更有内涵和外延,也更具样本复制性。正如韶关市委副书记杨安队所说,“中国平安真正将金融优势发挥到了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充分彰显了‘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担当。”

文: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编辑:林燕德